《国际贸易实务》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一)专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了解现代经济、国际经济的基本知识,熟悉国际经济、国际贸易运行规律和运作规范,知晓国家对外贸易政策及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规范以及国际规则、国际惯例,掌握从事现代国际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事务的基本技能,具备熟练的实务操作能力;同时掌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能够综合运用现代国际经济与贸易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在涉外经济部门、涉外企事业单位从事国际贸易与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努力学习和贯彻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等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要思想;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情操;具备遵纪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的良好思想品德以及求真务实、敬业奉献、克尽职守的职业道德。
2.具备现代经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基本知识,了解国际贸易、国际金融活动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规范,熟悉国家的对外经济政策及其相关的法律法规、行业规范以及国际规则、国际惯例;熟悉国际贸易、国际金融活动的基本流程,掌握从事现代国际贸易与服务事务的基本技能,具备熟练的实务操作能力;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对外贸易状况及发展趋势,能够结合国际市场和企业的实际从事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专业的工作,也能从事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的国际经济与贸易管理等工作。
3.具备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较强的学习、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具有高素质国际经济、国际金融应用型人才所必备的外语、数学、人文、计算机、网络等文化知识以及优雅的气质。
4.具有基本的军事知识和体育锻炼知识,通过《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拥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二、学制:三年
三、毕业标准:修满136学分,准予毕业。
四、主干学科:
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实务
五、主要课程:
现代经济基础、国际贸易基础、国际贸易实务、外贸英文函电、国际金融、海关实务、国际服务贸易、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商务单证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国际结算、海关与报关实务、国际贸易综合实训等
六、职业与技能等级规格
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的相关规定,为适应涉外经济、贸易行业发展中越来越规范的从业资格认定制度,学校支持学生通过考试获取以下资格证书:
1、考取计算机操作的相关级别证书及外语级别证书。
2、考取外销员、报关员、报检员等行业的从业资格证书;
3、考取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证书。
4、通过学习和考试获取汽车驾驶员资格证书。
七、专业及课程设置特色
1.按照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领域对应用型人才的规格要求,设置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
开设了国际贸易基础、国际贸易实务、外贸英文函电、国际金融、海关与报关实务、国际服务贸易、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商务单证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国际结算、国际贸易综合实训等专业课程。
2.重视学生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开设了外汇交易实务、国际结算实务、国际商务单证实务、国际贸易流程实训等实践类课程。
3.开设了与本专业相关的多门选修课程,涉及财政、税收、会计、企业管理等各方面。
八、教学进程表(见附表)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进程表
[续教学进程表]
毕业总学分及总学时统计表
注:
1.第一学期新生入学、入学教育和军训计划用四周,因此,必修课教学周为15周,选修课为14周。
课时数按教学周计算。
2.任意选修课的学时量按照实际应修学时量计入总学时统计表。
3.第五学期的课程可以根据实训需要集中安排。
主要课程介绍:
经济数学
该课程主要讲授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论等数学理论和知识。
主要内容有一元函数、多元函数、极限,导数、微分、不定积分、级数、广义积分,行列式、矩阵,线性方程及其求解和解的结构、线性空间、矩阵特征值理论,事件与概率、离散型随机变量、连续型随机变量、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点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以及数理统计等数学理论知识。
该课程是为学习现代经济与管理科学理论,掌握专业管理技能而开设的重要基础课程。
教学参考书:
《大学数学》(微积分部分),姚天行编著,科学出版社;
《大学数学》,刘新卫等编著,科学出版社;
《数学分析》,(上、下册),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微积分学教程》,菲赫金哥尔茨著,叶彦谦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
《简明线性代数》,丘维声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经济数学》(线性代数部分),贾兰香等编著,南开大学出版社。
《概率论》,复旦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概率论及数理统计》》,中山大学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考核方式:考试。
西方经济学
该课程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部分.微观经济学部分以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及其基本规律为主要内容,主要讲授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市场供求理论、弹性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厂商均衡理论、要素定价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和福利经济理论、分析市场失灵以及政府的微观经济政策等。
宏观经济学部分主要讲授国民收入核算、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其影响其变动的因素、总需求和总供给、一般均衡的宏观经济模型、货币理论、通货膨胀理论、失业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等理论知识。
该课程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奠定必须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并为学生日后从事专业工作提供必要的经济理论知识及经济分析方法。
教学参考书: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牛国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0版;
《西方经济学》,厉以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二十一世纪教材);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黄亚钧,高等教育出版社;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梁小民主编,中国科学出版社;
《微观经济学》,平狄克、鲁宾费尔德著(美,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宏观经济学》,(美)多恩布什、费希尔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考核方式:考试
会计学原理
该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和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系统讲授会计工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会计科目及会计帐户、会计的基本核算方法和核算技术、会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会计工作组织和工作原则等内容。
该课程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奠定必要的会计学基础,并为学生日后从事专业工作提供必要的会计基础知识和方法。
教学参考书:
《会计学原理》夏贵华主编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会计学基础》王俊生中国财经出版社
《新编会计学原理》陈洪彭桂其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财务会计学》戴德明、林纲立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考核方式:考试。
统计学
该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经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讲授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指标、动态数列及预测方法、统计指数、抽样调查、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以及社会经济统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解释。
教学参考书:
《统计学教程》,刘汉良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统计学》,郑德如主编,立信会计出版社;
《统计学原理》,谢启南、曾声文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
考核方式:考试
货币金融学
财政与税收
国际金融
保险学原理
保险精算学
风险理论与风险管理
人身与健康保险
财产保险
工程保险
责任保险
海上保险
保险经营管理学
再保险
保险法
金融市场与证券投资保险业务综合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