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间借贷的风险防范与解决方法

民间借贷的风险防范与解决方法

民间借贷的风险防范与解决方法
(一)完善民间借贷的法律文件
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加之民间借贷双方很多时候都存在亲缘关系,很多当事人在民间借贷的法律文件方面的准备较为欠缺,比如借贷双方没有签订书面的借款合同或者即使签订了借款合同,合同约定内容也过于简单,这对债权人的利益构成一定威胁。

因此,民间借贷最好签订书面形式的借款合同。

而借款人收到借款后书写借据,借款人还款后由贷款人出具收款条或在借据上标注更有利于对债权
债务关系的确认以及还款情况。

借款合同作为法院认定民间借贷关系最重要的一项证据,借贷双方在签订借款合同时内容应尽量的充实,内容一般应包括借款种类、币种、用途、数额、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条款。

此外,借款合同中最好写明双方的联系方式,包括住址、电话、电子邮件。

还需要注意的是,借款人为某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则应要求其写明实际是其个人借款还是为企业作借款,视情况要其写明共同承担归还或承担连带偿还责任。

借贷双方应保存好所有与民间借贷相关的材料:如借款合同、借据、收据、转账凭证、还款凭证等,以便在诉讼中更好地保护自身权利。

(二)规范民间借贷的利率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施行后,对利息最高利率有了新的规定。

对于这个新的最高利率
限额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将其称之为“两线三区”1,两条线是24%和36%,用这两条线划出三个区,一是合法债务区,二是自然债务区,三是违法债务区。

对于民间借贷的逾期利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9条规定了借贷双方对
逾期利率有约定的,从其约定,但以不超过年利率24%为限。

此外,还有部分借款人为更好地保障自己的借款安全和收益,会在合同中同时约定逾期利率与违约金。

对于逾期利率与违约金的竞合问题,《最
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30
条也作出相应规定,逾期利率与违约金总计也不得超过24%的最高利率限额。

此外,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

合同法规定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应当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

总而言之,最高人民法院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中已对利率的约定作出清晰明确的规定,为确保民间借贷利息的合法性,建议双方在借条中作合法、公道的利息约定。

(三)确保民间借贷担保
在现实生活中中,有时候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未作担保的情形,
借款人在借款当时可能经济状况良好、具有偿还能力,债权人碍于情面或基于信任等原因未要求借款人提供担保,但后来因为借款人做生
1罗书臻:《统一裁判标准正确适用法律规范民间借贷——杜万华详解<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
干问题的规定>》,载《人民法院报》2015年8月7日第1版。

意或投资股票、甚至有赌博、吸毒等原因导致经济上陷入困境、负债累累已无力作偿还,以致后面债权人发现状况不对作催讨时已太迟,在借款人已无力作偿还,又没有担保的情况下,最终造成借款无法追回的经济损失。

还有作担保但却未能实现的情形:比如:保证人口头为借款人的借款作担保,事后否认担保;或保证人自身缺乏经济担保能力,无法承担连带还款责任或借款人提供的机动车、房产作等财产担保,但未办理法定的抵押登记手续,以致未能起到担保还款的效力和作用。

因此,为最大限度的减小债权人的风险,在借款时最好让借款人提供人和物作担保。

所谓人的担保,是指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行为。

而物的担保,则有抵押和质押两种方式,抵押是指为担保债务的履行,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抵押给债权人,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就该财产优先受偿。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物权法》的规定,抵押必须要办理抵押登记方生效,因此应注意在签订抵押合同后及时办理抵押登记。

确保了民间借贷担保,即使借款人出现赖帐或无力偿还借款债务时,债权人可以依法变卖抵押物优先受偿,或要求担保人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债权人可以通过行使担保物权或抵押权来保护自己权益,避免损失。

(四)注意民间借贷诉讼时效
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人民法院对权利人的权利不再进行保护的制度。

在现实实践中,债权人对诉讼时效的法律规定缺乏清楚、明确的认识而疏于催款,过了法律诉讼时效或未保留好中间有过催款的事实证据无法证明引起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况存在,而过了诉讼时效的情形。

依照我国《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债权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两年,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起计算,超过诉讼时效起诉偿还借款的法律后果则是不受法律保护,除借款人作自愿偿还外,依法将会被法院驳回。

因此,债权人应注意诉讼时效,在还款期限届满后的两年内,应当及时要求借款人重新出具新的借条或者向债务人发催款函,并及时到法院提起诉讼,以确保不过诉讼时效失去法律保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