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反馈放大电路课程设计
10
可见此时电路非常稳定。在实际中,R1、R2可采用精密的电阻,而其它电阻值可 容许较大误差。
六、实验数据处理
1.电压增益 RL=2kΩ时,测得V ip p =50.0mV,V OP P =1.91V,则
2.输入电阻
R1=53kΩ时,测得V ip p =49.4mV,
'
V
ip p
=28.9mV,则
3.输出电阻 LR=1kΩ时,测得V oLp p =1.18V,V oLp p =1.145V,则
'
4.幅频特性
A f A fM 时,测得
2
fL=0.67Hz,fH=6.7MHz 则
BW=
f
H
-
f
L
=2.39 MH Z
七、思考题
(1)在设计多级放大电路时,各级静态工作电流选取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解:静态工作点的设置要求使各管都工作于放大区,且有足够的动态范围。 另外,由于增益与工作点有关,设置工作点时要兼顾增益的要求。 (2)按本实验的指标要求设计电路时,在选择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反馈类型、反 馈深度、反馈系数、开环增益及基本放大电路的级数等问题上应如何考虑? 解:由于本实验要求高输入电阻、低输出电阻,因此选择电压串联负反馈。 由于要求增益稳定,因此宜选择深度负反馈,要求反馈深度较大。根据闭环与开
12
11
环增益的关系,A是
fA
的D倍,因此开环增益应较大。由于要得到较大的开环
增益,可能要有足够的级数,如2到3级左右。 (3)在你所设计的电路中,为消除自激振荡所加入的相位补偿电容接在什 么位置最合理?为什么?在实验中确定其容量的大小的方法是什么? 解:首先应加在反相放大的输入输出两端间作为密勒补偿电容,再考虑到利 用密勒效应应使反相放大的增益尽可能大,以使等效的密勒电容值尽可能大,因 此密勒补偿电容应接在增益最高的第二级的输入输出两端间最合理。 由于此电容 等效为输入端对地电容时要密勒倍增,因此其本身的容量应很小。在实验中,可 从最小的电容开始,增大容量逐个尝试,直至自激消除。 (4)为消除电源内阻和分布电容等寄生参数可能引起的寄生振荡,通常采用什 么方法? 解:通常采用电源去耦电路。即在各级放大电路的直流供电线间串接一个电 阻R 、电容C 分压网络,使信号压降几乎全部降在电阻R 上,反馈回来的信
六、实验数据处理--------------------------------------11
1.电压增益--------------------------------------------11 2.输入电阻--------------------------------------------11 3.输出电阻--------------------------------------------11 4.幅频特性--------------------------------------------11
1.负反馈的类型----------------------------------------4 2.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4
四、电路设计-------------------------------------------5 五、电路仿真-------------------------------------------7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工程系课程设计
专业名称: 课程名称: 课题名称: 设计人员: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课程设计报告书评阅页
课题名称: 班 姓 级: 名:
200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评语:
考核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200 年 月 日
1
《
一、课题名称: 二、技术指标: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三、要求:
指导教师: 学 生: 电子工程系 200 年 月 日
6.容差分析
设定所有电阻最大相对误差为10%,所有电容最大相对误差为20%,用Monte Carlo分析,得到结果如下:
9
可见,多数情况下电路可以正常工作,但少数情况下会出现较严重的切顶。 经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R1、R2的误差。第一级的偏置电阻R1=1MΩ较大, 稍有误差即会影响第一级Q1的工作点; 第一级的集电极负载电阻R2影响第二级的 基极电位, 而第二级的基极电位大约为VBE2+VD1+VD2=0.7×3=2.1V,若R2误差太 大,势必造成Q2的基极电位不合适。 将R1、R2的误差取消,重新仿真,结果如下:
6
随器放在反馈环外的原因是由于CC在深度负反馈情况下带容性负载时为负阻, 极 易引起自激振荡,因此将之置于反馈环外。对于前两级,反馈系数
因此由深度负反馈条件有闭环增益
为得到Af
=40,应令
.同时考虑到将3R尽量取小以使第
一级有尽量高的开环增益,取R3=50Ω,R4=2.1kΩ。 为了达到深度负反馈条件, 需要反馈深度 .由此得开环增益
电压负反馈使Ro下降,电流负反馈使Ro增加。程度取决于反馈深度。
(4)负反馈展宽频带 基本放大电路高、低频响应均只有一个极点时,闭环上、下限截止频率为
(5)负反馈改善非线性失真
四、电路设计
设计电路如图2.1所示。 电路由三级放大电路构成,分别为CE、CE、CC组态。输入输出端用电容C1、
C2作为耦合电容。下面分别分析。
Avf=40(1±10%) ,反馈深度不低于10 Ri≥15kΩ Ro≤100Ω
频率响应fL≤10Hz,fH≥1MHz。 当负载 RL = 2.2kΩ时
Vo≥1.0V(有效值) 。
三、实验原理
1.负反馈的类型
在输出端,取样方式分为电压取样(电压反馈)和电流取样(电流反馈) ,在输入端, 比较方式分为串联比较(串联反馈)和并联比较(并联反馈) 。因此负反馈放大电路有四种 类型:电压串联、电压并联、电流串联、电流并联。
2.输入电阻
结果如下:
可见,中频输入电阻Ri=92.5kΩ > 15kΩ。 3.输出电阻
结果如下:
可见,中频输出电阻Ro=15.4Ω < 100Ω。 4.反馈深度 电路开环时(R4开路) ,增益如下:
8
即开环增益 A =1100,又反馈系数 F
R 4 R5
R
5
,则反馈深度
5.动态范围 用Time Domain(Transient)扫描时间,观察瞬态波形。 在输入电压Vim=35mV时,输出波形幅值为Vo流电源的输出端与地之间接入电容,将电源的输出 端交流接地,可有效消除电源内阻引起的寄生振荡。 (5) 有人在实验中使用示波器探头的×1档测试输出电压波形,发现电路产生了 高频自激振荡,他在探头的探针处串入一只几千欧姆的电阻,通过该电阻再 接电路的测试点,示波器屏幕上显示波形正常(即没有高频振荡波形) ,请 分析这是什么原因。 解:这个问题类似于CMOS运放中出现的相位补偿问题。 用示波器测量时,相当于在某级的输入输出间连接一个补偿电容,会使系统 变成二阶一零系统,传输函数有两个负值极点,一个正值零点。如果零点的值较 小, 则这个正值零点会在通频带内引入额外的负的附加相移,使总的附加相移增 大,减小相位裕度,从而产生自激。其根本原因是补偿电容的直通效应。 当在探针处串入一只电阻时, 可以减弱直通效应, 使正值零点增大, 移出通频带, 使在通频带内的负附加相移减小,从而消除了自激。
1.闭环增益--------------------------------------------7 2.输入电阻--------------------------------------------8 3.输出电阻--------------------------------------------8 4.反馈深度--------------------------------------------8 5.动态范围--------------------------------------------9 6.容差分析--------------------------------------------9
下面重点分析电路中的反馈部分。首先,根据设计要求,电路要稳定增益, 并且具有高输入电阻、低输出电阻。因此应该引入深度负反馈,且类型为电压串 联型。由于开环增益A 是闭环增益fA 的D倍,开环增益应较大,要有足够的级
数,这就是采用三级放大电路的原因,其中前两级提供足够高的开环增益,输出 级提供带负载能力。 在电路中,最主要的级间反馈连在第一级和第二级之间。将最后一级射级跟
即开环增益必须大于400。这是选取电阻阻值和设置静态工作点的标准。
五、电路仿真
下面对图2.1所示电路进行仿真,仿真软件
1.闭环增益
.
用AC Sweep/Noise扫描频率,中频增益
结果如下:
可见,中频闭环增益 Af=39.7,低频截止频率 fL=0.81Hz,高频截止频率
7
fH=4.2MHz。频带宽度BW=fH-fL=4.2MHz。
2.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1)引入负反馈使增益下降 闭环增益表达式为
Af
A 1 A F
其中 D 1 A F 为反馈深度。深度负反馈 D >>1条件下
A
f
1 F
4
(2)负反馈提高增益的稳定性易得
上式表明,反馈越深,闭环增益的稳定性越好。 (3)负反馈对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影响 串联负反馈使Ri增加,并联负反馈使Ri下降。程度取决于反馈深度。
2
目录
一、实验目的-------------------------------------------4 二、实验任务-------------------------------------------4 三、实验原理-------------------------------------------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