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综合实训报告
题目:调频收音机对讲机
年级: 14级
专业:应用电子
学号: **********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黄启智曹兰
目录
1. 实训任务与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实训任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实训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实训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方案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电路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电路原理图 (3)
3.2 PCB电路图 (3)
4. 元器件实物图与清单 (4)
5. 硬件焊接与调试 (5)
5.1 焊接与安装 (5)
5.2 焊接提示 (5)
5.3 调试与调整 (5)
6. 调试结果 (6)
7. 体会与收获 (6)
8.结束语 (6)
调频收音对讲机实训报告
傅文锋
1实训任务与要求
1.1实训任务
1.调频收音对讲机的装配与调试综合实训
2.学会常用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
3.学会对元器件的识别和故障检测
4.使学生在装配与调试电子产品方面逐步得到提高
1.2实训要求
1.必须仔细阅读该任务书;
2.必须列出系统的元器件清单,方便采购和焊装;
3.正确运用有关工具、仪器仪表;
4.焊装元器件时,必须按照有关工艺规范进行;
5.注意用电安全;
6.调测数据要及时、准确地进行记录;
1.3实训目的
1.通过对该实训项目,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对讲机的基本组成及其机理。
2.学生应能够描述系统的构成、技术特点;
3.应能够绘制该系统的电路原理图;
4.应能够焊装、调测,使系统稳定运行。
2总体方案
2.1收音机接收方案
调频信号由 TX 接收,经C9 藕合到 IC1 的19 脚内的混频电路,元件构成本振的调谐回路。
在IC1内部混频后的信号经低通滤波器后得到l0.7 MHz的中频信号,中频信号由IC1 的7、8、9脚内电路进行中频放大、检波,7、8、9脚外接的电容为高频滤波电容,此时,中频信号频率仍然是变化的,经过鉴频后变成变化的电压。
10脚外接电容为鉴频电路的滤波电容、这个变化的电压就是音频信号,经过静噪的音频信号从14脚输出耦合至12脚内的功放电路,第一次
功率放大后的音频信号从 ll 脚输出,经过 R10、C25 、RP,耦合至IC2进行第二次功率放大,推动扬声器发出声音。
2.2 对讲机发射方案
变化着的声波被驻极体转换为变化着的电信号,经过 R1、R2、C1阻抗均衡后,由VT1进行调制放大。
C2、C3、C4、C5、Ll以及 VT1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结电容Cce构成一个LC振荡电路,在调频电路中,很小的电容变化也会引起很大的频率变化。
当电信号变化时,相应的Cce也会有变化,这样频率就会有变化,就达到了调频的目的。
经过VT1调制放大的信号经 C6 耦合至发射管VT2通过 TX、C7向外发射调频信号。
VT1为9018是振荡放大三极管,VT2为D40是专用发射管。
3调频收音机、对讲机的工作原理图及印制电路图
图1.调频收音机、对讲机的原理图
图2.收音机、对讲机的印刷电路图
4.调频收音机、对讲机的功能
4.1 核心芯片介绍
本套件采用了D1800和D2822这两种芯片,它们的内部结构如图一和图二所示。
核心芯片为 D1800,它作为收音接收专用集成电路,功放部分选用D2822。
对讲的发射部分采用两级放大电路,第一级为振荡兼放大电路;
第二级为发射部分,采用专用的发射管使发射效率和对讲距离大大提高。
它具有造型美观、体积小、外围元件少、灵敏度极高、性能稳定、耗电省、输出功率大等优点。
只要按要求装配无误, 装好后稍加调试即可收到电台,无需统调,是电子技术改进更新的理想套件。
它既能收到电台又能相互对讲。
图3.D1800内部方框图及静态电压参考值
图4.D2822方框图和静态电压参考值
4.2元件清单:
5.系统焊接与提示
5.1 焊接与安装
1.清查元器件,使用万用表对每个器件进行检测,熟习各元器件及其功能,做好好焊接前预备工作,
2’整机电路分析,熟悉元件在印刷板上安装位置,确定元件安装方式
3.将元器件弯曲成形,本电路所有的电阻(除R12外)均采用立式插装,尽量将字特置于易观察的位置,字符应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以便于以后检查,将元件脚上锡,以便于捍接;由于本电路工作频率较高,安装时必须紧贴线路板以避免高频衰减而造成对讲距离缩短。
4.焊接:捍接前应先将双联用螺丝上好。
并剪去双联拨盘画周内多余引脚再焊接,各焊点加热时间及用锡量要适当,防止虚焊、错焊、短路,其中耳机插座、三极管等焊接时要快,以免烫坏;
5.焊后剪去多余引脚,检查所有焊点,并对照电路图仔细检查,并确认无误后方可通电。
5.2 安装提示
(1)发光二极管应焊接在印制板反面,对比好高度和孔位在焊接;
(2)由于本电路工作频率较高,安装时请尽量紧贴线路板,以免高频衰减而造成对讲距离缩短;
(3)焊接前应先将双联用螺丝上好,并剪去双联拨盘圆周内多余高出的引脚在焊接;
(4)J1可以用剪下的多余元件脚代替,TX的引线用粗软线连接;
(5)耳机插座上的脚要插好,否则后盖可能会盖不紧;
(6)线路板请用φ2x5的自攻螺丝固定。
(7)按钮开关K1外壳上端的脚要焊接起来,以保证VD的正极与地可靠的接触。
5.3测试与调整
收音部分的调试
首先用万用表l00mA电流档(其它档也行,只要≥50mA档即可)的正负表笔分别跨接在地和K的GB之间,这时的读数应在10~15mA左右,这时打开电源开关K,并将音量开至最大,再细调双联,这时应收得到广播电台,若还收不到应检查有没有元件装错,印刷电路板有没有短距或开路,有没有焊接质量不高,而导致短路或开路等,还可以试换一下IC1,本机只要装配无误可实现一装响。
排除故障后找一台标准的调频收音机,分别在低端和高端收一个电台,并调整被调收音机L4的松紧度,使被调收音机了能收到这两个电台,那么这台被调收音机的频率覆盖就调好了。
如果在低端收不到这个电台,说明应减少M的匝数,在高端收不到这个电台,说明应增加L4的匝数,直至这两个电台都能收到为止,调整时注意用无感起子或牙牙、牙刷柄(处理后)拔动L4的松紧度。
当L4拔松时,这时的频率就增高,反之则降低,注意调整前请将频率指示牌贴好,使整个圆弧数值都能在前盖的小孔内看得见(旋转调台拔盘)
发射部分的调试
首先将一台标准的调频收音机的频率指示调在100MHZ左右,然后将被调的发射部分和开关Kl按下,并调节Ll的松紧度,使标准收音机有啸叫,若没有啸叫则可将距离拉开0.2—0.5米左右,直到有啸叫声为止,然后再拉开距离对着驻极体讲话,若有失真,则可调整标准收音机的调台旋钮,直到消除失真。
还可以调整LZ和L3的松紧度,使距离拉得更开,信号更稳定。
若要实现对讲,请再装一台本套件并按同样的方法进行调整,对讲频率可以自己定,如88MHz、98MHz、108MHz……这样可以实现互相保密也不至相互干扰。
这样一台自己亲自动手制作的对讲机就实现了
6.调试结果
对讲功能调试
收音功能的调试
7.设计总结
这次是自己第一次动手设计一部对讲机收音机,从开始的元器件选择,到最后的安装与调试,使我充分了解了收音机对讲机的结构和里面的各种元器件。
在安装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让我了解了元器件该如何安装各种元器件。
在调试过程中我充分了解了两款芯片的功能和用图,使我受益匪浅。
结束语
本款收音机对讲机在原来的电路基础上进行了优化组合,使其在原来的基础上性能
大大提高。
在设计过程中。
我组成员广泛查阅资料,多次讨论各元器件的功能和辨别方法,
这让
我们深刻的认识到一个成品的制成是多么的不易,在讨论过程中我们也感到自己的理论水平渐渐有了提高。
完成了本次的实训,在焊接过程中,我们遭遇了困难,首先是元器件的正确识别和引脚判断,其次是电路焊接,最后作品完成后功能测试又成为难题,然而我组成员在广泛查阅资料和指导老师的帮助下迅速扫清了障碍,最终顺利完成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