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年初中数学培训ppt课件

最新年初中数学培训ppt课件

通过讨论交流,促进 数学思考;
在观察、思考、探究、 讨论的基础上归纳结 论,体会特殊到一般 的过程。
3.循序渐进地进行推理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说点儿理”
“说理”
“简单推理”
“符号表示推理”
对于推理能力的培养,教材按照以上不同层次分阶段逐 步加深地安排,使推理论证成为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得 到数学结论的自然延续。从七年级上册开始渗透推理的 初步训练,到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正式出现证明,在 以后各册中,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推理 能力的培养也不拘泥于形式,不局限于“空间与图形”, 而是结合各领域内容中适宜的内容自然地进行。
教材在每一章都安排了具有综合性、探究性、开放性的 “数学活动”,教学时可以结合所学内容或在全章复习时 选用。通过这些“数学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复习、巩固 本章的知识,而且通过这种动手操作、主动思考、合作交 流的“做数学”的过程,加深对相应内容的认识,增强动 手能力、主动思考的能力,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
九年级下册(44) 第17章 反比例函数(8) 第27章 相似(13) 第28章 锐角三角函数(12) 第29章 投影与视图(11)
三、教材体例结构
①各章基本结构如下:
②各节结构根据内容需要而确定,基本上包括以下部分:
四、如何进行教材分析
(1)仔细研读课程标准 课标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编写教材和进行教 学的依据。它详细规定了课程的性质、理念、目标等。 因此,在分析教材时应以课标为依据,以课标的要求 为目的。认真研读课标是正确进行教材分析的前提。 学习课标不能只关注本节要求,还要熟悉全章要求, 其次再看本节要求。
关于基本理念
(一)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 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 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 同的发展。
(二)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 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 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 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 与探索。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 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6.开放与实践相结合的选学内容
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教材的弹性和选择性,教材安排了“阅 读与思考”“观察与猜想”“实验与探究”“信息技术应用”等丰 富多彩选学内容,这些内容与必学内容相得益彰。选学内容中有些 是教科书中相关内容的拓展与延伸,教学时,可适时安排有兴趣的 学生使用这些材料,加深对相关内容的认识,开阔他们的眼界,增 长他们的见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八年级上册(59)
八年级下册(65)
第11章 三角形(8)
第16章 二次根式(9)
第12章 全等三角形(11)
第17章 勾股定理(8)
第13章 轴对称(13)
第18章 四边形 (16)
第14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13) 第19章一次函数(17)
第15章分式(14)
第20章 数据的分析(15)
九年级上册(65) 第22章 一元二次方程(13) 第26章 二次函数(12) 第23章 旋转(8) 第24章 圆(17) 第25章 概率初步(15)
4.自然延续正文的练习、习题
按照习题功能设置了三个层次: “复习巩固”层次的习题主要是让学生复习本节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综合运用”层次的习题体现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是要学生综合运用本节 所
学知识去解决问题; “拓广探索”层次的习题综合性、实践性更强,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的空
5.章后多彩的“数学活动”
关于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 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培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
定重要的基础。
2017年初中数学培训
一、初中数学教材的基本特点
1.丰富的问题情境 2 .关注思维过程的呈现 3.循序渐进地进行推理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自然延续正文的练习、习题 5.章后多彩的“数学活动” 6.开放与实践相结合的选学内容
通过探究问题,发现 结论;
通过对问题的思考, 获得认识;
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 的反思,加深认识;
二、初中数学教材知识体系框架(7~9年级)
七年级上册(61) 第1章 有理数(19) 第2章 整式的加减(8) 第3章 一元一次方程(18) 第4章 图形认识初步(16)
七年级下册(62) 第5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14) 第6章 实数(8) 第7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7) 第8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12) 第9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2) 第10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9)
( 四)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 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应建立目 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 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 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帮助学生认识自、建立信心 。
(三)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 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 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 学的重要方式。应当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 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教师教学应该以学 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 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 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