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省学考语文复习练习题(40)(含解析)

浙江省学考语文复习练习题(40)(含解析)

练习题(40)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百舸.(gě)媲.美(pì)载.体(zài)昙.花一现(tán)B.旋.涡(xuán)烙.印(luò)庇.护(bì)玲珑剔.透(tī)C.炫.耀(xuàn)慰藉.(jiè)对峙.(shì)沁.人脾胃(qìn)D.笤.帚(tiáo)吮.吸(yǔn)褶.皱(zhě)残羹冷炙.(zhì)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缄默羁靡礼尚往来垂涎三尺B.筵席磐石低头耷脑消声匿迹C.戕害濒临言简意赅箭拔弩张D.鬈曲取缔亦步亦趋索然寡味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这个比喻________三层意思,需要深入挖掘,才能真正体会到它的妙处。

②近年来,内地作家________沿海地区,写出了不少关于市场经济题材的好作品。

③无权无职的平民百姓,虽然人微言轻,但他们送给为官者的外号,褒贬清楚,受赠分明,很能________民意。

④这又让我们见识到怀疑的残酷。

它只需要一点借口,就可能将一个________的生命顷刻间置于死地。

A.包涵作客阐明灵活B.包含做客阐明鲜活C.包含作客说明鲜活D.包涵做客说明灵活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凯撒、西塞罗、马可•奥勒留的胸像复制得入木三分....,深黄的颜色,古希腊、古罗马的气派,威严地靠墙一字排开。

B.人们没想到的是,在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同时,东部的整个经济格局也受到了重大影响,人们不得不迎接“跨界污染”这一不速之客....。

C.你自己荐她来了,又合伙劫她去,闹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成什么样子?你拿我们家里开玩笑么?D.90年代初,日本大公司进军好莱坞真可谓气势如虹,然而,仅仅半年就铩羽而归....。

究其原因,资金雄厚的日本人正是输在了文化整合上。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当前,英国网上购物正方兴未艾。

人们从最初在网上购买书籍、音像制品以及预订交通票,进一步扩大到购买电脑、服装等价值更高的商品。

B.根据调查,我国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职业发展十分理想,毕业学员的薪水增幅稳步上升,毕业三年后年工资平均达到50至60万元人民币。

C.在发展迅速和竞争激烈的Internet世界里,企业要保持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人才的取得和保留是十分重要的。

D.在北京第八届科博会期间,海信集团语出惊人,称数字技术已经不再具有差异性,电视的网络技术集成将成为新一轮竞争焦点。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国子监街是北京古建筑遗存集中的一条街道。

________另外一座牌坊坐落在国子监与孔庙之间的街心处。

①街的东西两端各有一坐牌坊②一处是规模恢弘的孔庙,现已辟为北京博物馆③街道中部有两处著名的古建筑群④一处是明清两代的最高学府——“国子监”,新中国成立之后,首都图书馆曾设在这里A.①③④②B.③①②④C.①③②④D.③④②①7.对下列名句修辞手法的说明,正确的一些是()A.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借代B.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拟人C.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比喻D.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对偶8.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1)丘也闻有国有家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季氏将伐颛臾》)(2)鸡豚狗彘之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寡人之于国也》)(3)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4)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崩山摧壮士死,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5)____________________,最难将息。

____________________,怎敌他、晚来风急!(李清照《声声慢》)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源远流长,这不仅培养了中国人民高尚文雅、彬彬有礼的精神风貌,而且使中国赢得了“礼仪之邦”的美称。

在中国古代社会里,上至朝廷的军国大政,下至民间的日常饮食,无不是在礼的规范下进行的,礼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有权威的制约因素。

《礼记·礼运》中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

”这就是说,礼,最初产生于人们的饮食活动。

中国先民把黍米放在火上烧熟,把剖开的小猪放在火上烤熟,在地上挖个坑贮存水,用双手捧着水来喝,用草扎成的槌子敲打地面当作鼓乐,好像用这种简陋的生活方式便可以向鬼神表示敬意,从而得到神的庇护和赐福。

这样,最原始的祭礼也就由此产生了。

《礼记》中认为原始的礼仪行为就是从人们的饮食活动中产生的,这便是所谓的“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人要吃喝,以为神也离不开食物,所以要将自己的食物也毫无保留地奉献出来。

中国的先民们想通过这种简单的仪式向神灵表达虔诚的崇拜心情,而当这种纪念仪式逐渐定型化,并取得较为固定的社会意义时,原始的礼便有了自己的雏形。

这里,我们将“污尊而抔饮”之类的仪式称为“原始的礼”,主要是肯定了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

这种源于饮食的祭礼,是中国先民顺应自然生活的文化创造。

中国先民是按照人要吃饭穿衣的观念来构想诸神灵的生活的,以为祭祀就是让神吃喝,神吃好喝好以后才能保证大家平安。

所以,“礼”与解为甜酒的“醴”字,音既相同,意义也有相通之处,亦非巧合。

人们通过饮食来祭祀神,表现了中国先民重视现实和生命的原初心理。

关于礼的起源,国外的一些学者也有浓厚的兴趣,其中以英国学者威廉·罗伯逊·史密斯的观点影响最大。

史密斯认为,图腾制是由一种叫“图腾餐”的祭祀仪式发展而来的,“图腾餐”是神与神的崇拜者之间“共餐”,“共餐”的意思就是坐在同一张桌子上进餐。

共餐本身就是一种礼貌的表现。

世界上许多民族礼的起源大都与饮食有关,这对于理解中国礼的起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以说,《礼记》中的“夫礼之初,始诸饮食”与史密斯的“共餐”制的说法有相似之处。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人类关于礼的起源的认识与实践是十分类似的。

他们都认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亲密莫过于“吃的是同一锅饭”,如中国先民们就将那种分立门户、自成一体的做法,视为另起炉灶、感情淡薄的表现,因而饮食筵宴就成了中国人联络感情、增进友谊的主要手段。

在此基础上,各种饮食礼节也就产生了。

(选自2016年01月22日《光明日报》,有删改)9.下列关于“礼”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中国古代社会,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中的“礼”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有权威的制约因素。

B.“礼”最初产生于人们的饮食活动,先民们通过毫无保留地向神奉献自己的食物,来请求神的庇佑。

C.“原始的礼”指的是“污尊而抔饮”之类的仪式,它肯定了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

D.关于“礼”的起源,世界上的许多民族与我国的看法完全一致,如英国学者威廉·罗伯逊·史密斯的“共餐”制之说。

10.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国人民高尚文雅、彬彬有礼的精神风貌以及中国“礼仪之邦”的美誉都来源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B.《礼记·礼运》中记载,我国先民“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来表达对鬼神的敬意。

C.中国先民向神灵表达虔诚的崇拜心情的简单仪式逐渐定型化,并取得较为固定的社会意义时,原始的礼便逐渐形成了。

D.世界上许多民族对礼的起源的认识与实践十分相似,这对理解中国礼的起源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我国古代社会里,社会生活中的一切活动,无不是在“礼”的规范下进行的,所以说,“礼”对中国人的影响是深远的。

B.我国先民顺应自然生活,并且按照人类要吃饭穿衣的观念来构想诸神灵的生活,从而创造了祭礼文化。

C.“礼”与解为甜酒的“醴”字,不但音同,意义也有相通之处,这种巧合,表现了中国先民重视现实和生命的原初心理。

D.中国人并不赞同分立门户、自成一体的做法,而是十分重视饮食筵宴,并将其作为联络感情、增进友谊的主要手段。

参考答案1.解析:选A。

B.项:烙(lào)印;C.项:对峙(zhì);D.项:吮(shǔn)吸。

2.解析:选D。

A.项:羁縻;B.项:销声匿迹;C.项:剑拔弩张。

3.解析:选C。

①包涵:为客套话,请人原谅;宽容,原谅。

包含:里面含有。

①句,指这个比喻含有三层意思,故“包含”最为恰当。

②作客:指寄居在别处。

做客: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

②句,指内地作家寄居在沿海地区,写关于市场经济题材的好作品,故“作客”最为恰当。

③阐明:讲明白(道理或事件)。

说明:解释明白。

③句,指百姓给官员的外号很能解释明白他们对于官员的态度,也即民意,故“说明”最为恰当。

④灵活:敏捷;不呆板。

鲜活:新鲜而活着;新鲜而生动。

④句,指我们怀疑可以将一个活着的生命置于死地,故“鲜活”最为恰当。

4.解析:选A。

A.项,入木三分: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

形容书法极有笔力。

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B.项,不速之客:意思是指没有邀请而自己来的客人,指意想不到的客人。

C.项,沸反盈天:声音像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

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

D.项,铩羽而归:指失败或不得志而归。

5.解析:选D。

A.项:“正”与“方兴未艾”语义重复,应删去“正”。

B.项:“平均”指把总数按份儿均匀计算,“平均”所跟的数据应该是具体的,而“50至60万”是一个概数。

C.项:句式杂糅。

删去“关键在于”或“是十分重要的”。

6.解析:选D。

本段文字属于说明性文字,可以从语言顺序先把握其衔接关系。

空缺处之前要说明的是“街道”,衔接最好的一项自然就是③;空缺处后的文字,国子监理所在孔庙之前,所以④排在②前,最后由①来引出牌坊。

故选D项。

7.解析:选B。

用“明月不谙”来拟人。

其他几项对修辞手法的说明皆不妥。

8.解析:(1)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2)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4)可以横绝峨眉巅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5)乍暖还寒时候三杯两盏淡酒9.解析:选D。

D项,说法过于绝对。

原文说的是“《礼记》中的‘夫礼之初,始诸饮食’与史密斯的‘共餐’制的说法有相似之处”,而不是“完全一致”。

]10.解析:选C。

C项,说法不合文意。

原文说的是“原始的礼便有了自己的雏形”,而不是“逐渐形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