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隧道开挖爆破震动对地表建筑物影响

隧道开挖爆破震动对地表建筑物影响

隧道开挖爆破震动对地表建筑物影响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蓬勃发展,穿越闹市区的浅埋隧道工程将会越来越多,由于工程条件的限制,这些隧道有很大一部分需要采用爆破法进行开挖,但爆破产生的震动效应有可能危及到周围建筑物的安全。

因此,为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隧道等地下工程的顺利建设,有必要对爆破地震波作用下的震动效应及其对结构的陂坏进行研究。

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爆破地震波产生、类型及其传播规律,并探讨研究爆破震动效应对于建筑结构两种震动破坏机制,即直接效应和动态响应效应。

然后以重庆新红岩隧道爆破开挖为工程背景,根据监测数据研究浅埋隧道爆破时地表震动特性及其变化规律,并应用matlab信号处理功能,对爆破地震波的主频、能量分布等进行分析,并分析了爆破地震波的反应谱的特征。

最后以普通结构动力学理论为依据,通过ANSYS有限元软件,对某框架结构工程实例在爆破震动作用下的的动力反应进行计算分析,与抗震设防烈度震动作用下的结构动力反应进行比较,对其进行了安全性评估。

通过以上,本文得到的结论:1)爆破地震波所含的频率成分较多,频带较宽。

然而不同的爆破方法时,爆破震动信号的频谱成分有大差别。

采用非电雷管主频的分布范围基本在40~75HZ 之间。

采用不同延期时间的电子雷管爆破时主频值的分布都较非电雷管爆破时的频率大。

在近距离范围内,爆破地震波的高频震动成分含量较高,而在远距离区域内,高频振动成分含量减少,地震波的低频成分含量相对增加。

2)主振频率较好反映了能量的分布。

爆破能量分布很不均匀,在其频域中除了以主振频域外,还存在多个子频带,各频带的能量大小不相同,这样造成爆破中存在多个与频率对应的峰值,由此可见采用单主频的爆破安全判断标准存在偏颇。

非电雷管的震动能量分布范围相对集中在低频范围,而电子雷管分布在高频带的能量要比非电雷管高频带的能量大。

3)爆破地震波震动反应谱的峰值区间对应的周期约在0.01~0.05s(对应的频率为20~100HZ)范围内,随后谱峰值迅速衰减。

加速度反应谱在短周期内(高频部分)峰点较多而且跳动明显,随着周期变长,峰点变小且趋向平滑衰减。

4)通过对结构进行ANSYS反应谱分析和时程分析,在爆破震动作用下该框架结构的位移和内力的分布及变化规律与天然地震作用下相似,虽然爆破震动的加速度值大,但结构的位移、内力等动力反应值比抗震设
防烈度震动作用下小得多,由此,也可以判定该结构在此次爆破震动条件下是安全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