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机电一体化”专业衔接考试《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实验环节实施方案一、实验要求根据《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要求,实验环节应要求完成3个实验项目。
考虑到自考课程教学实际情况,结合我院实验室的条件,经任课教师、实验指导教师、教研室主任和我院学术委员会认真讨论,确定开设3个实验项目。
实验项目、内容及要求详见我院编制的《传感器》课程实验大纲。
二、实验环境目前,我院根据编制的《传感器》课程实验大纲,实验环境基本能满足开设的实验项目。
实验环境主要设备为:1、486微机配置2、ZY13Sens12BB型传感器技术实验仪三、实验报告要求与成绩评定学生每完成一个实验项目,要求独立认真的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指导教师将根据学生完成实验的态度和表现,结合填写的实验报告评定实验成绩。
成绩的评定按百分制评分。
四、实验考试学生在完成所有实验项目后,再进行一次综合性考试。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完成的实验项目,综合出3套考试题,由学生任选一套独立完成。
教师给出学生实验考试成绩作为最终实验成绩上报。
五、附件附件1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实验大纲附件2 实验报告册样式以上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实验的实施方案,妥否,请贵校批示。
重庆信息工程专修学院2009年4月14日附件1《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实验课程负责人:段莉开课学期:本学期实验类别:专业课程实验类型:应用性实验实验要求:必修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课程总学时:15 学时课程总学分: 1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实验项目及学时分配实验一 金属箔式应变片性能—单臂电桥一、 实验目的1、观察了解箔式应变片的结构及粘贴方式。
2、测试应变梁变形的应变输出。
3、比较各桥路间的输出关系。
二、 实验内容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情况。
(用测微头实现)三、 实验仪器直流稳压电源、电桥、差动放大器、双平行梁测微头、一片应变片、电压表、主、副电源。
四、 实验原理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描述电阻应变效应的关系式为:R Ku R ∆=式中R R ∆为电阻丝电阻相对变化,K 为应变灵敏系数, lu l∆=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金属箔式应变片就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元件,通过它转换被测部位受力状态变化、电桥的作用完成电阻到电压的比例变化,电桥的输出电压反映了相应的受力状态。
对单臂电桥输出电压 14O EKuU =。
五、 实验注意事项1、直流稳压电源打到±2V 档,电压表打到2V 档,差动放大增益最大。
2、电桥上端虚线所示的四个电阻实际上并不存在,仅作为一标记,让学生组桥容易。
3、做此实验时应将低频振荡器的幅度旋至最小,以减小其对直流电桥的影响。
六、 实验步骤1、了解所需单元、部件在实验仪上的所在位置,观察梁上的应变片,应变片为棕色衬底箔式结构小方薄片。
上下二片梁的外表面各贴二片受力应变片和一片补偿应变片,测微头在双平行梁前面的支座上,可以上、下、前、后、左、右调节。
2、将差动放大器调零:用连线将差动放大器的正(+)、负(-)、地短接。
将差动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电压表的输入插口Vi 相连;开启主、副电源;调节差动放大器的增益到最大位置,然后调整差动放大器的调零旋钮使电压表显示为零,关闭主、副电源,拆去实验连线。
3、根据图1接线。
R1、R2、R3为电桥单元的固定电阻。
R X =R4为应变片;将稳压电源的切换开关置±4V 档,电压表置20V 档。
调节测微头脱离双平行梁,开启主、副电源,调节电桥平衡网络中的W1,使电压表显示为零,然后将电压表置2V 档,再调电桥W1(慢慢地调),使电压表显示为零。
图 14、将测微头转动到10mm 刻度附近,安装到双平衡梁的自由端(与自由端磁钢吸合),调节测微头支柱的高度(梁的自由端跟随变化)使电压表显示最小,再旋动测微头,使电压表显示为零(细调零),这时的测微头刻度为零位的相应刻度。
5、往下或往上旋动测微头,使梁的自由端产生位移记下电压表显示的值。
建议每旋动测微头位移(mm ) 0.5 1 1.5 2 2.5 电压(mv )1001301601902206、根据所得结果计算灵敏度S X=∆(式中X ∆为梁的自由端位移变化,V ∆为相应电压表显示的电压相应变化)。
7、实验完毕,关闭主、副电源,所有旋钮转到初始位置。
七、 实验报告在实验报告中填写《实验报告一》,详细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原始记录(数据、图表、波形等)并结合原始记录进一步理解实验原理。
八、 实验思考题本实验电路对直流稳压电源和对放大器有何要求?答:直流电源要稳定;放大器零漂要小。
实验二 热电偶原理及现象一、实验目的1、观察了解热电偶的结构。
2、熟悉热电偶的工作特性。
3、学会查阅热电偶分度表。
二、实验内容通过观察热电偶的现象了解热电偶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三、预备知识热电偶的热电势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式:(,)(,)(,)o n n o Eab t t Eab t t Eab t t =+ 其中: t ------热电偶的热端(工作端或称测温端)温度。
tn------热电偶的冷端(自由端即热电势输出端)温度也就是室温。
to------0℃ 1、热端温度为t,冷端温度为室温时热电势。
(,)100*2n EEab t t =电压表显示 (100为差动放大器的放大倍数,2为二个热电偶串联)。
2、热端温度为室温,冷端温度为0℃,铜-康铜的热电势:(,)n o Eab t t :查以下所附的热电偶自由端为0℃时的热电势和温度的关系即铜-康铜热电偶分度表,得到室温(温度计测得)时热电四、实验仪器+15V不可调直流稳压电源、差动放大器、电压表、加热器、热电偶、水银温度计(自备)、主、副电源。
五、实验原理二种不同的金属导体互相焊接成闭合回路时,当两个接点温度不同时回路中就会产生电流,这一现象称为热电效应,产生电流的电动势叫做热电势。
通常把两种不同金属的这种组合称为热电偶。
六、实验注意事项1、电压表切换开关置2V 档,差动放大器增益最大。
2、加热时间不要超过两分钟。
3、温度计探头不要触在应变片上,只要触及应变片附近的梁体即可。
七、实验步骤1、了解热电偶在实验仪上的位置及符号,实验仪所配的热电偶是由铜-康铜组成的简易热电偶,分度号为T 。
实验仪有二个热电偶,它封装在双平行梁的上片梁的上表面(在梁表面中间二根细金属丝焊成的一点,就是热电偶)和下片梁的下表面,二个热电偶串联在一起产生热电势为二者的总和。
2、按图4接线、开启主、副电源,调节差动放大器调零旋钮,使电压表显示零,记录下自备温度计的室温(此时的温度为冷端温度)。
图 43、将+15V 直流电源接入加热器的一端,加热器的另一端接地(加热时间不要超过2分钟)。
观察电压表显示值的变化,待显示值稳定不变时记录下电压表显示的读数E 。
4、用自备的温度计测出上梁表面热电偶处的温度t 并记录下来。
(注意:温度计的测温探头不要触到应变片,只要触及热电偶处附近的梁体即可)。
5、根据热电偶的热电势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式:(,)(,)(,)o n n o Eab t t Eab t t Eab t t =+ 计算热端温度为t ,冷端温度为0℃时的热电势,(,)o Eab t t ,根据计算结果,查分度表得到温度t 。
6、热电偶测得温度值与自备温度计测得温度值相比较。
(注意:本实验仪所配的热电偶为简易热电偶、并非标准热电偶,只要了解热电势现象)7、实验完毕关闭主、副电源,尤其是加热器+15V 电源(自备温度计测出温度后马上拆去+15V 热电偶测的电压值(mv )(,)100*2n EEab t t =电压表显示热电偶测的温度(℃) 温度计测的温度(℃)八、实验报告在实验报告中填写《实验报告四》,详细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原始记录(数据、图表、波形等)九、实验思考题1、为什么差动放大器接入热电偶后需再调差放零点?答:热电偶的自由端与工作端处在室温。
2、即使采用标准热电偶按本实验方法测量温度也会有很大误差,为什么?答:热电偶测量温度时,其冷端保持温度恒定(冰点温度),热端接触待测物体,此时产生温差电动势。
但由于冷端处于室温环境中,热端与冷端温差并非热端与冰点的温差,因此必须加入冷端补偿电路,此时测得的电动势才与摄氏温度一一对应。
但由于本实验中冷端温度为室温且没有用冷端补偿器,所以导致测量温度有很大误差。
结论:自由端(冷端)与放大器的连接没有用补偿导线(或者说没有用冷端补偿器)。
实验三压电传感器引线电容对电压放大器、电荷放大器的影响一、实验目的验证引线电容对电压放大器的影响,了解电荷放大器的原理和使用。
二、实验内容采用相同的测试电路,了解引线对电压放大器和电荷放大器的影响。
三、实验仪器低频振荡器、电压放大器、电荷放大器、低通滤波器、相敏检波器、电压表、单芯屏蔽线、差动放大器、直流稳压源、双线示波器。
四、实验原理压电传感器的前置放大器有两个作用:一是把压电式传感器的高输出阻抗变换成低阻抗输出;二是放大压电传感器输出的弱信号。
根据压电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等效电路,它的输出可以是电压信号也可以是电荷信号。
因此设计前置放大器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电压放大器,其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传感器的输出电压)成正比;另一种是电荷放大器,其输出电压与输入电荷成正比。
五、实验注意事项1、低频振荡器的幅度旋钮置于最小,电压表置于20V档,差动放大器增益旋钮至最小,直流稳压电源输出置于4V档。
2、低频振荡器的幅度要适当,以免引起波形失真。
3、梁振动时不应发生碰撞,否则将引起波形畸变,不再是正弦波。
4、由于梁的相频特性影响,压电式传感器的输出与激励信号一般不为1800,故表头有较大跳动,此时,可以适当改变激励信号频率,使相敏检波输出的两个半波尽可能平衡,以减少电压表跳动。
六、实验步骤1、按图27接线,相敏检波器参考电压从直流输入插口输入,差动放大器的增益旋钮旋到适中。
直流稳压电源打到±4V档。
图 272、示波器的两个通道分别接到差动放大器和相敏检波器的输出端。
3、开启电源,观察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适当调节低频振荡器的幅度旋钮,使差动放大器的输出波形较大且没有明显的失真。
4、观察相敏检波器输出波形,解释所看到的现象。
调整电位器,使差动放大器的直流成份减少到零,这可以通过观察相敏检波器输出波形而达到,为什么?5、适当增大差动放大器的增益,使电压表的指示值为某一整数值(如1.5V)。
6、将电压放大器换成电荷放大器,重复实验。
七、实验报告在实验报告中填写《实验报告二十七》,详细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原始记录(数据、图表、波形等)并结合原始记录进一步理解实验原理。
八、实验思考题根据实验现象,结合压电传感器原理和电压、电荷放大器的原理,试回答引线分布电容对电压放大器和电荷放大器的性能有什么影响?答:引线分布电容的大小对电压放大器影响较大,而对电荷放大器影响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