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简单机械机械效率复习教学案

简单机械机械效率复习教学案

1 / 11物理复习教学案——《简单机械和功》部分【知识梳理】(一)杠杆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转动的硬棒称做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是:、、、、。

3、杠杆的平衡条件:⑴杠杆的平衡是指杠杆处于状态;⑵实验前应调节,使杠杆在位置平衡,目的是:; ⑶实验中,使用杠杆的中心作为支点的目的是; ⑷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⑸杠杆的平衡条件:,用公式可写成:。

4、杠杆可分为三类:一是 杠杆:这类杠杆的 比 长,它能省 ,却费 。

这类杠杆有 、 、 。

二是 杠杆:这类杠杆的 比 短,它费 ,却省 。

这类杠杆有 、 、 。

三是 杠杆:这类杠杆的 和 相等,它不省 ,也不费 。

这类杠杆的主要代表是 。

(二)滑轮:1、定滑轮:⑴特点:①②③;⑵实质:;⑶F 移动的距离s 和G 移动的距离h 的关系。

2、动滑轮:⑴特点:①②③;⑵实质:;⑶F 移动的距离s 是G 移动的距离h 的。

3、滑轮组:①特点:即可以,又可以改变。

②省力情况:若不计摩擦和绳重,有几段绳子拉着动滑轮, 则拉力就是物重的。

滑轮组(不计绳子的重力和摩擦,也不考虑动滑轮重力)F 拉=G 物s =h 滑轮组(不计绳子的重力和摩擦,但考虑动滑轮重力)F 拉=(G 物+G 动)s =h(三)功的原理1、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也就是使用任何机械都不。

2、说明:①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②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要省距离必须费,既 的机械是没有的;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或 者可以省、也可以改变力的,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2 / 11针对练习题1、如图1所示,曲杆AOBC 自重不记,O 为支点,AO =60cm ,OD =50cm ,OB =30cm ,BC =40cm ,要使曲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作出最小力F 的示意图及其力臂,并求出最小力的大小。

2、一支杠杆,动力臂与阻力臂之比为20:1,则阻力跟动力之比为,用它来撬石块,石块重为800牛,则所需动力为牛。

3、一条扁担长2米,前端挑20牛,后端挑80牛,则肩膀应该离扁担前端米处,才能使扁担平衡。

若两端各增加10牛,则支点应向何方移动?移动多少?4、如图物体重500牛,AO 长为50厘米,BO 长为 20厘米,则F 1=牛,F 2=牛。

5、某人要一端抬起一根重为1000牛的粗细均匀的木头,他至少需牛的力。

6、如图,杠杆处于平衡状态,A 点所挂钩码均相同,若要 使竖直方向上的拉力F 减小为原来的一半,杠杆仍然平衡, 则采用的方法是:一是, 二是。

7、如图所示的简单机械中能省距离的杠杆是8、如图为脚踩式垃圾箱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两杠杆均为省力杠杆B 、两杠杆均为费力杠杆C 、ABC 为省力杠杆D 、A’B’C’为省力杠杆第8题图 第9题图 第10题图 9、如图O 为支点,在A 端施加一个力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这个杠杆A 、一定省力B 、一定费力C 、不省力也不费力D 、都有可能10、某人用撬棒撬石头,则所需力最小的是A、F1最小B、F2最小C、F3最小D、无法确定11、如图,用所示杠杆拉重物,拉力方向始终跟杠杆保持垂直,则从A位置拉到B位置过程中,拉力F的变化情况是A、逐渐变小B、逐渐变大C、始终不变D、先变大,后变小12、处于平衡状态的杠杆,如再加一个力F后,杠杆仍处于平衡,则力FA、一定在阻力一边B、一定在动力一边C、作用线通过支点D、无法判断13、一不法商贩在秤砣上粘了一小铅片,用这样的杆秤测得物体的质量比实际质量A、偏大B、偏小C、相同D、都有可能14、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⑴把杠杆挂在支架上,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发现杠杆右端下倾,可将右端螺母向边旋转,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填“左”或“右”);⑵试验中,将杠杆的中点作为支点的目的:,杠杆调水平平衡的目的:;实验中共有6个钩码,杠杆上每格距离相等,调节好杠杆后,在杠杆左边离支点2格的A处挂了3个钩码,如图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你在杠杆右边挂上钩码(用一种方法)。

你的方法是;⑶实验中改变支点两侧的钩码位置和个数,用同样的方法一般要做三次,得到三组数据并进行分析。

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⑷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15、一物体质量为18kg,其所受重力为N。

如图6所示,小明用定滑轮将该物体在4s内匀速提高2m,所用拉力为200N。

此过程中,小明做的有用功是J,定滑轮的机械效率是,拉力的功率是W。

(取g=10N/kg)16、在不计绳重和摩擦的情况下,利用如图11所示的甲、乙两装置,分别用力把相同的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

若用η甲、η乙表示甲、乙两装置的机械效率,W甲、W乙表示拉力所做的功,则A、η甲=η乙,W甲=W乙B、η甲>η乙,W甲>W乙C、η甲<η乙,W甲<W乙D、η甲>η乙,W甲<W乙17、平直公路上的甲、乙两辆汽车,在相同牵引力作用下匀速行驶,如果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2,则甲与乙A、牵引力做功之比为2:3B、牵引力做功之比为3:2C、牵引力的功率之比为1:1D、汽车所受的阻力之比为3:218、甲、乙两台机器,它们做功之比是4:5,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之比是4:3,则甲、乙两台机器功率之比是3 / 114 / 11图10图2图8F图9A 、4:5B 、5:3C 、3:5D 、16:1519、【2009•威海市】甲乙两同学进行爬杆比赛,爬到杆顶(杆长相同)时,甲用10s ,乙用9s ,若甲乙两人的体重之比为5:6,则甲乙两人爬到杆顶做功之比是,甲乙两人平均功率之比是。

20、【2009•福州市】用滑轮组将一个重为5N 的物体匀速提升10cm ,由图2可知,绳端受到的拉力F 为N ,绳端移动的距离s 为cm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为。

21、【2009•湛江市】 如图8所示,用动滑轮把一个物体匀速拉起,不计摩擦,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拉起的物体质量越大,机械效率越高B 、动滑轮的质量越大,机械效率越高C 、拉起物体的速度越大,机械效率越高D 、物体被拉起的越高,机械效率越高22、【2009•雅安市】如图9所示,定滑轮重2N ,动滑轮重1N 。

物体A 在拉力F 的作用下,1s 内将重为8N 的物体A 沿竖直方向匀速提高了0.2m 。

如果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以下计算结果正确的是A 、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为0.6m/sB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C 、拉力F 的功率为1.8WD 、拉力F 的大小为5N23、【2009•齐齐哈尔市】如图10所示,不计绳重和摩擦,拉力F 是125N,在10s 内将重物匀速提升2m ,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动滑轮重是50NB 、物体重是375NC 、拉力F 的功率是25WD 、拉力F 做的功是750J24、斜面长5米,高1.5米,把重为800牛的物体匀速推向斜面顶端。

若斜面是光滑的,则推力为牛,如果斜面不光滑,所用推力为300牛,则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25、关于机械效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做功越多机械效率越高B 、实际生产中使用机械比不使用机械做功的效率高C 、使用机械做功时,如不考虑机械本身重力及所引起的摩擦,则机械的效率是百分之百D 、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越大,机械效率越小。

26、某人用手将一物体竖直举高3米和用机械效率为80%的斜面将它升高3米,比较这两种情况下人所做的功用斜面使物体上升做的功多还是用手竖直举高物体做的功多A 、用斜面使物体上升做的功多B 、用手竖直举高物体做的功多C 、两种情况做的功一样多D 、无法比较27、斜面高度为h ,长度为L ,用一个平行于斜面的力把重为G 的物体匀速拉到斜面顶端。

拉力所做的功为W ,则斜面和物体间的摩擦力为A 、B 、C 、D 、W +GhLW -GL hW -Gh LW +GL h5 / 1128、如图装置,两个连在一起的定滑轮同轴转动,绳在滑轮上不滑动,设拉力 为F ,物体重力为G ,大定滑轮半径为R ,小定滑轮半径为r ,则机械效率为A 、B 、C 、D 、29、如图,某人用F =28牛的力提起重物,已知滑轮组的 机械效率是 70%,求物体的质量。

30、有一斜面长L =8米,高h =2米,把质量m =200千克的物体沿斜面拉到顶端。

若受到阻力是物重的0.1倍,求斜面的机械效率。

31、【2009•重庆市】 在“探究影响滑轮组 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中,某同学用右图的 同一滑轮组分别做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 记录如下:⑴在表中空格处填下适当的数据(机械效率保留一位小数);⑵在实验操作中应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⑶分析实验数据得出:使用同一滑轮组,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⑷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还与其它因素有关,请你作出恰当的猜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有关(写出一种影响因素即可)。

实验次数 钩码重/N钩码上升的 距离/cm弹簧测力计 的读数/N弹簧测力计上升的距离/cm机械效率1 2 8 0.8 24 83.3% 2 4 5 1.515361090.9%32、小明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 次数 物重 G /N 物体上升的高度h /cm测力计的示数F /N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 /cm1 6 3 2.5 92 6 5 2.5 17 3682.524⑴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以下问题:①表中有一个数据的记录是错误的,错误的数据是,应改为; ②第3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③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无关;GrFRG (R -r ) h Gr 2FR G (R -r )2FR甲乙⑵小红在小明实验的基础上多使用一个滑轮也做了实验,如图13甲所示。

①小红多使用一个滑轮,目的是为了改变;②两位同学使用各自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若忽略绳重及摩擦,它们的机械效率(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理由是。

33、如图所示,小明学过机械效率后,提出了一个问题:“斜面的倾斜程度与斜面的机械效率有没有关系?”针对这个问题,他做了在斜面上匀速拉动物块的探究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⑴第三次实验填入表格中的数据:有用功为J,总功为J,机械效率是。

⑵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分析,你认为斜面省力情况与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是:斜面越陡,越;⑶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分析,你对斜面机械效率的问题可获得的初步结论是:_;⑷如果小明还想探究机械效率与物重的关系,实验时应该控制哪些条件不变?。

34、学习了机械效率知识后,全班同学对“斜面的机械效率跟什么因素有关”这一课题提出了一些值得探究的猜想:A、斜面的机械效率跟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B、跟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C、跟斜面的长度有关D、跟物体的重力有关小刚同学为了证实其中的部分猜想是否正确,设计方案并进行了探究,下表反映了他的探究过程:实验次数斜面倾角斜面粗糙程度物重G/N斜面高度h/m沿斜面拉力F/N斜面长s/m有用功W有/J总功W总/J机械效率η(%)①30°粗糙 1 0.5 0.7 1 0.5 0.7②30°稍光滑 1 0.5 0.6 1 0.5 83③45°粗糙 1 0.7 0.9 1 0.9 78⑴请你替小刚在上表中的空格处填上适当的数据(小数位参照表中相关数据);⑵通过对比实验①②数据,可验证猜想(填写字母);⑶通过对比实验①③数据,可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当其它条件一定时,斜面倾斜程度越6 / 117 /11大,斜面的机械效率越;⑷若要验证猜想D ,应控制斜面的长、斜面的倾斜程度和不改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