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散步》学习教学学习案例及反思.doc

《散步》学习教学学习案例及反思.doc

《散步》教学案例及反思康爱萍知识与能力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浓浓亲情2、品味散文精妙的语言3、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情感目标: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 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难点: 1、品味文章中精妙的语言2、情感难点: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 , 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歌曲《相亲相爱》及温馨的亲情画面温情导入:家,一个避风的港湾,一个幸福的摇篮。

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也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亲情和感动的空间。

今天,让我们步入一个四口之家,去感受祖孙三代间浓浓的亲情。

(板书:散步莫怀戚)二、品读课文,感悟亲情。

(一)出示要求,整体感知师:我们今天学习的是一篇很美很精致的散文。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带着以下四个问题,伴着优美的配乐朗读,再一次走进课文吧。

(出示投影)第一问题:题目是《散步》,他们为什么去散步?第二个问题:散步过程中发生什么分歧?第三个问题:最后结果是看样解决的?第四个问题:从解决问题的过程来看,谁的权力最大?(放朗读录音)师:大家可以边听边思考勾划,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小声跟着读。

(二) . 交流探究,分享感受师:刚才,我看到同学们听得都非常仔细,圈点勾画也很认真,这种全神贯注的学习态度很值得发扬啊!那么,问题的答案找到了吗?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听读的感受。

1、解决第一个问题:他们为什么去散步?(出示投影)师问:现在谁来告诉我第一个问题?为何出去散步?也就是说,“我们”出去散步是出于什么考虑?(生答)师:有同学答是为了母亲,她老了,多出去走走对身体有好处。

那母什么“本不愿意出来呢”?既然如此,那“我”就着老婆、儿子出去好了,母就在家里休息。

好不好?(生答):有同学,母之所以不愿出去,一是身体不好,二是怕拖累人。

多么体儿女的老人啊!但“我” 什么持母出去呢?母又什么“信服地点点,便去拿外套”呢?从个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呢?(生答):的确,是一个家人之相互信任相互关心、和昵、母慈子孝的家庭。

而且种关系已延了几十年。

在多人看来,没有老人的拖累,更自在,更开心。

殊不知,老人在家多么孤、凄惨!那儿子持要母出去散步,有的原因?(生答:初春的景色很美,而且母也“熬” 了一个冬,出去走走可以醒母心中的活力):外的景色美?文中有描述?我出来好?(生“ 南方初春的田野⋯⋯一切都使人想起一西——生命”、“那里有金色的菜花⋯⋯水波粼粼的塘” ):段文字你喜?我也特喜段文字,却找不出喜的理由,你能帮老找找?(生答):那么你能不能通朗来全班同学感受到:那春天太美了,该带着母亲去散步?(生读)师:大家来给她的朗读作个简单的点评,看还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生点评,然后再指定一个同学读或女生朗读)。

师:刚才大家也读了也点评了,那么这一段写景的文字在文中仅仅只是表现景色的美吗?还有没有其它的深意在里面呢?(生:这一段写的很美,写了初春的美景,展现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使人联想到了生命。

)师:通过景物的美,使人想起人的生命。

老师要问你为什么由景物的美能想到生命?(生:初春的田野生机勃勃。

)师:很好!大自然也象一切生命一样,经过一个冬天的修整,焕发出勃勃生机。

春天的万物就是那样的充满着活力,就像我们的生命。

老母亲“熬”过一个冬天,一个“熬”字,写出母亲身体的衰弱和生命的顽强。

看到满目春光时,怎能不让人想起生命的可贵!这么美的景色,我硬是要妈妈跟着出去散步,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生:“我”对母亲非常的孝顺。

“我”是一个孝顺的儿子。

)师:所以文中的“我”就总是劝母亲一句话 " 正因为如此,也该多出去走走啦 "(出示投影)假设你是文中的 " 我" ,你准备怎样劝说呢?请结合课文内容,以儿子的口吻说一说。

注意进入角色,你现在就是儿子,你要劝说母亲出去散步。

(生答,如: " 生命在于运动。

妈,你看外面的景色多美呀,不出去走走多可惜呀,你该出去走走啦 " )师评价:多懂事的儿子!很会劝人的!)2、解决第二个问题:散步过程中发生什么分歧?师:你看,在你们这个当儿子的劝说下,妈还是忍不住跟你们一起出去散步了,一家人有说有笑的出去了,可是,这个时候,分歧出现了,出现了什么分歧?谁来告诉我?(出示投影)(生:我的儿子要走小路,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师:好,我们看原文,一起来把这句话读读。

(生齐读: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出示投影)小路有意思,真的有意思吗?文章中写没写?怎么写的?(生答第七段)如果是我的话,我会毫不犹豫的顺从儿子走小路,可是文中的“我”有没有这么草率?一加思索之后便依从母亲走大路。

你觉得作者作这个决定容易吗?结合课文说说。

(生答:手心手背都是肉。

不管选择哪个决定都会伤害一个人)师:文中哪句话最能让我们感觉到“我”的为难?我们来读一读,看大家能不能把那种为难的心情读出来。

(出示投影)大家来看这两句,句式上有没有相同点?读一读!(生答:形式整齐匀称,读起来有音韵感,用词很准确)师:像这样的句子在文中还有没有?大家来找找看。

并且仔细品味一下。

(生:我的母/老了,她/早已/听从/她壮的儿子;我的儿子/小,他//听从/他高大的父我/蹲下来,背起了/母,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找得也很准确,得很有感情,品得很有味道。

句子很多,下面我一起来把些句子朗一遍,(出示投影)但是我要找一个人来,来?。

(生):大家一下,种称句究竟好在哪儿?"我和母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 , " 前面也是和儿子,后面也是和儿子 " 。

两个句子看来熟悉的字眼很多:无非就是 " 前面"" 后面 " ," "" 儿子 " ,来却能撩起几多思,几多羡慕:慈母与孝子的深沉,和睦家庭的宁静温馨⋯⋯羡慕之余却又悟出:生命原本,代代相因,生生不息。

"母要走大路,大路平;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 。

一个"平 " ,一个 " 有意思 " ,分明是描摹母和儿子的口吻,加之运用真辞格,格外真切,琅琅上口,富有韵感。

"我母老了,她早已听从她壮的儿子;我的儿子小,他听从他高大的父 " ," 我想一个两全的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不愿意 " 。

一" 老" 一" 小" ,一个看 "壮 " ,一个 " 高大 " ,种回复沓的句式和遣的化即使句子有趣味,又很好地表了" 我" 复的心理。

"我蹲下来,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儿子 " , " 我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此种对举在文中是常见的,它构成了句式的对称美,同时也为文章的内容服务,作者站在人生的中点上,一边是长辈,一边是后代,也处在生命之链的关节上,这里既有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又体现了作者挚爱生活,品尝人生甜美的无穷韵味。

像这样的句子,在我们的写作中也可以借鉴,它可以为你的文章增添不少的亮点。

好啦,我们再次进入课文。

3、解决第三个问题(出示投影)我顺从了母亲走大路,但是问题是不是就此就得到解决了呢?最后是怎样得到解决的?师:母亲怎么样处理的?有一个细节描写大家找出来。

哪句话?哪个词语?对,是“摸” 。

尝试做这个动作!来,读一读!感觉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奶奶。

(生读)师:你觉得把这种感觉读出来了吗?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奶奶?(慈祥的、和蔼的)好,再来读一下试试!4、解决第四个问题师:(出示投影)到底走哪儿,最终有了一个完美的解决,我们再回过头来思考一下,在这个过程中,谁的权力最大?(生可能答儿子、母亲或“我” )师:看来意见很不统一,我都被搅糊涂了,哪个同学来帮我清理一下,到底谁的权力最大?(生答:一样的)师:这是一种循环关系,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一种亲情链,它始终是链在一起的,确确实实。

一个家庭不存在权力的大小,他们的互相尊重互相关爱,才营造了一个和谐的家庭。

课文最后一段就是这样一幅感人的画面。

(出示投影)只要我们带着情感去读,或许我们会被感动得流泪。

我希望大家在读这段的时候,去想想你和家人的点点滴滴。

(生读)师:其实,孝顺父母是古来有之,(出示投影)孟子说过: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英国学者培根也说过: " 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

" 大家读一遍(生读)我听出来了,大家在读最后一句的时候,是充满了一种自豪感!一个外国人,如此地欣赏我们中国人,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更应该把 " 尊老爱幼 " 的美德继承和发扬下去。

三、点拨技法,抒写亲情大家想,散步本就是一件极其微小的家庭小事,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真的很平常。

老人和小孩在选择道路时有了分歧,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

可作者却有一双慧眼,从这平凡的小事中看到了一家三代人和谐美好的感情,并由此推及尊老爱幼的中华美德。

文中处处流露着浓浓的亲情:它是一幅温馨的亲情图,是一首欢快的亲情曲,是一篇美妙的亲情诗。

品着这至臻至美的散文,我们不能不为这至善至美的亲情而感动,不能不被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和以小见大的手法而叹服。

其实,我们身边到处都充满了感动,只要你细心观察,用心领悟,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收获!而表达一个大的主题,也不一定非得气势恢宏,以小见大的手法,往往能达到以四两拔千斤的效果。

今天我们就练习一下以小见大的手法。

大家利用课外时间,回忆一下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感人故事,运用这种手法,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好吗?你还可以尝试运用前面赏析过的整句格式。

老师相信,明天我们一定会收获更多的感动!四、真诚行动,建设亲情。

(出示投影)其实,亲情不单单是寒冷时父亲为你披上的一件外套,它也不单单是深夜里母亲亲手为你冲的一杯牛奶;亲情应该是你柔嫩的小手为父亲擦去额上的汗珠,应该是母亲疲惫时你递上的椅子。

亲情不单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也是妈妈的唠叨爸爸的责备。

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的片刻时间来领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

亲情不仅仅是声情并茂的述说,它更应该是落到实处的行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