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污水处理厂土建施工方案

污水处理厂土建施工方案

污水处理厂土建施工方案
1.1 工程概述
本工程污水处理厂构筑物如下:
生活污水处理厂采用IBR工艺,其主要建(构)筑物包括格栅调节池、IBR池、污泥脱水间和加药间、综合管理楼等。

1.2 施工测量
(1)测量依据
本工程定位图;业主提供的测量控制点;《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2)测量原则
整体控制局部,高等级控制低等级。

测量精度标准执行国家技术监督局、建设部联合发布的《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所规定的标准、方格网按II级独立网要求测设。

外部施测尽量采用新仪器方法,减少重复劳动降低测量费用。

起始数据在使用前经过核对,各种资料来源应清楚。

桩点的地面下埋设的稳定性要好,便于长期保存或及时恢复。

(3) 施工控制网
根据施工设计图纸,按照设计要求,将建(构)筑物的平面尺寸、标高、位置,根据复核业主提出的控制网点,测施到建(构)筑物的实建地上或建(构)构物相对应的位置,为施工提供各种放线标志作为按图施工的依据。

其关键是建立施工控制网,其方法如下:
接受业主提供的厂区首级测量控制点和有关资料。

检查业主提供的厂区首级测量控制点的精度。

根据施工总平面图上拟建的建(构)筑物的坐标位置、基线、基点的相关数据,控制点或设计图纸上指定的相对标高参照点,用经纬仪、水准仪、钢尺进行网点的测设。

测量按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进行。

先在整个建筑场地内建立统一的控制网,作为各建(构)筑物的定位、放线的依据。

根据施工控制网进行各建筑物定位测设。

施工控制网点的测量,应进行闭合误差校核,误差值在1/5000内,可按比例修正,超出允许误差值时,应复测。

使用经纬仪测设施工控制网点网时,测量应不少于一个测回(往返测为一个测回)。

建立施工平面控制网使用钢尺量度时,应将钢尺两端尽
可能保持在同一水平高度后方可进行尺量。

统一的施工控制网点,水准点及建(构)筑物的主轴线等控制点标志设置牢固、稳定,不下沉、不变位,并用混凝土包护,重点的标志和环境保护需要,可加栏围护。

(4)高程控制
根据总平面图上所示的国家水准点标志或勘测设计图纸上指定的水准点相对参照点,用水准仪准确地引测到施工场地附近便于监控的相应位置上,用于监控的水准点位置,应牢固稳定,不下沉,不变形。

高程的引测应进行往返一个测回,其闭合误差值不得大于Ⅱ等的n值(n为引测站数)闭合误差值在允许值范围内,可按水平距离比例相应修正。

高程控制在施工区域内布设稳固的高程点,根据起始点尽量组成闭合水准路线,测量方法按Ⅳ等水准观测程序进行,平差后各点高程满足施工需要,施工区域内设三个施工专用水准点,除满足施工外,今后作为生物处理池沉降观测点。

所测点采用现场浇灌混凝土方墩,埋设标板,并在方墩周围设标桩保护。

(5)建(构)筑物轴线的定位及标定
根据总平面图或四置平面图所标示的方位、朝向定出基点,用经纬仪测量定位,用钢尺丈量平面及开间尺寸。

测量由主轴线交点处开始,测量(丈量)各轴线,最后
将经纬仪移到对角点进行校核闭合无误,总体尺寸及开间尺寸复核准确,方可把轴线延伸到建筑物外的轴线桩、龙门架及邻近建(构)筑物上。

分画轴线开间尺寸,应用总长度尺寸进行复核,尽量减少分画尺寸积累误差。

延伸轴线标志的轴线桩、龙门架应设在距离开挖基坑上坡边1~1.5m以外,轴线标志应标画出各纵轴线代号。

延伸轴线标志标画的轴线桩、龙门架及建(构)筑物应牢固、稳定、可靠和便于监控。

平面控制测角及量距中,用全站仪配合经纬仪进行,在长距离测距中,要进行往返测,以消除测距加常数,短距离丈量用检定钢尺进行精密量距,所有角度测量用J2级纬仪两测回完成。

(6)施工抄平放线
A.基础施工抄平放线
基础:根据基础平面图及大样图,按建(构)筑物的轴线定位,连结相应的轴线,计算开挖放坡坡度,定出开挖边线位置。

用水准仪把相应的标高引测到水平桩或轴线桩上,并画标高标记。

基坑开挖完成后,基坑坑底开挖宽度应通线校核,坑底深度应经水平标高校核无误后,并把轴线和标高引测到基
坑,在基坑中设置轴线,基础边线及高程标记。

并应在垫层面上放出(弹墨线)基础平面尺寸。

基础模板完成后,应按设计图纸要求校核模板安装的几何尺寸,在模板周边放出基础面的标高线,并用钉子标示(在竖向钢筋上用红油漆标示),墙、柱的轴线和边线标记,应延长引至基础边线外,方便施工复核。

基础施工完成后,把轴线引测至基础面,并按施工图放出有关的墙和柱等截面尺寸线,有地梁、预留孔洞、管道、埋件等应按施工图纸在相应的位置上放出有关的标示(包括标高和截面等几何尺寸)。

B.主体结构施工抄平放线
结构平面的施工放线:根据已有控制网点的主轴线精确引测到各层楼面上,以后每完成一层用垂球或经纬仪(铅垂仪)把±0.00层的控制线传递到上一层,再根据各层施工平面图放出相应的轴线及墙、柱、梁和各种洞口等的平面位置。

高程施工测量:把水准点标高精确引测到柱上并选择便于向上传递位置作好标记,作为向上传递的控制点,再根据施工图用钢尺量度传递到各层(要注意减少积累误差)。

1.3 沉降观测
1)IBR 生物处理池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沉降观测,结合两种池体平面布置及池体埋设深度不同的特点,在实际施工
中,将按照池体四角及变形缝部位进行布置不少于6个沉降观测点,以真实反映池体沉降。

沉降观测精度,采用三等水准测量等级,其闭合应不小于±1.0n(n为观测次数)。

2)沉降观测除应严格按规范及设计要求进行外,在沉降观测过程中做到:
(1)埋设2~3个沉降观测使用专用水准点、水准点不得离构筑过远或过近;
(2)基础浇灌后应及时观测;
(3)沉降观测点布置在室外自然地面上100mm处的池壁角点处及变形缝两侧;
(4)沉降观测频数:
a.池底板混凝土浇筑完毕后;
b.水池主体结构完成后;
c.水池试水试验阶段;
d.基坑土方回填完成后;
e.池体投入使用后的第一年,每隔2~3个月观测一次;
f.池体投入使用后的第二年以后,每隔4~6个月观测一次,直至池体沉降变形达到稳定(其半年沉降量不超过2mm)为止;
(5),为保证观测数据的连续性,不得任意改用水准点和更改其标高。

每次观测应及时提出资料;
(6)在沉降异常情况下,应加密观测次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