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第一章)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第一章)
•
早期的生产工具:石木工具、金属工具。
•
后来的生产工具:机器。
•
现代: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自控装置。
【例题1·单选题】生产力不包括( )。
• A.劳动者 B.生产资料
• C.生产工具 D.劳动对象
•
【答案】D
【解析】劳动对象不能构成生产力的因素。
所以生产力不包括劳动对象。
【例题2·单选题】(2011年)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 要标志是( )。
社会经济活动的必然趋势。
•
2.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
•
因为:(1)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并随
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2)任何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
移的;(3)人们从事经济活动必须尊重经济规律,并按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
二、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
• 1.概念:社会经济制度是一定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构 成一定社会形态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基础,社会经济制度是区分人类历史 上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
• (2) 上层建筑的概念
•
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并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是这
个社会的上层建筑
• (3)二者的关系
•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对立统一构成一定的社会形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
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6.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 本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过程: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初级经济师
经济基础(第一章)
第一章 社会经济制度
• 一、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制度 • (一)物质资料生产☆☆☆ • 1.概念:
•
物质资料生产是指劳动者按照预期目
的,运用劳动资料加工于劳动对象,改变
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它
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
•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
动。
• 2、三要素
• A.文化条件 B.人的劳动 C.生产关系 D.劳动资料 E.劳动对象 【答案】BDE
【解析】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具备的三个 基本要素是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
• 内容:生产力→ 生产关系→ 生产方式→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基本 矛盾
• A.生产工具的变革
• B.分配方式的优化
• C.文化素质的提高
• D.生存环境的改变
•
【答案】A
【解析】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
标志。
2、生产关系
• 概念:
•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பைடு நூலகம்,并在社会生产过程
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的总和。
•
其中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联结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
C.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矛盾
•
D.生产资料与生产工具的矛盾
•
E.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的矛盾
•
【答案】AB
•
【解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三)社会经济规律
• 1.概念
•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着
• (2)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原始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及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
【例题·多选题】(2007年)人类历史上以生产资 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存在于( )。
• A.原始社会
• B.封建社会
• C.奴隶社会
• D.资本主义社会
• E.社会主义社会
【答案】AE 【解析】人类历史上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存在于原始社会、社会
• 1.生产力 • 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
• (1)概念:生产力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 (2)生产力的构成:包括人和物两大要素; • 劳动对象不能构成生产力的因素。 • (3)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 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
例如:生产工具的变革。
• A.消费 • B.交换 • C.生产 • D.分配
【答案】A 【解析】在生产关系中,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
3.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 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着生产关系。
• 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历史上的社会生产关系 有两种基本类型:
• (1)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奴隶制、 封建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 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
(1)人的劳动,即劳动力的支出,它是生产的最
基本要素。
•
(2)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其中最重要的是生
产工具。
•
(3)劳动对象,即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
一切物质资料。
【例题·多选题】(2008年)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 产应当具备的基本要素包括( )。
纽带;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
【应试提示】:人和自然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 人和人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关系。
• 【例题1·单选题】(2007年、2009年)在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的环节是( )。
•
A.消费
•
B.交换
•
C.生产
•
D.分配
•
【答案】C
【解析】在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生产。
【例题2·单选题】在生产关系中,( )是最终的 目的和动力。
主义社会及未来共产主义社会。
4.生产方式
•
(1)概念:生产方式是指人类社会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谋取物质资料的方式。
•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构成生产方式。
•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
•
一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
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有反作用。
•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推动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例题·单选题】在生产方式中,( )是最活跃、最革命 的因素。
•
A.生产关系
•
B.生产力
•
C.上层建筑
•
D.经济基础
•
【答案】B
•
【解析】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5.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 (1) 经济基础的概念
•
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这个社会的经济基础。
•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最基本、最深刻的动力。
【例题1·单选题】(2008年)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总是从 ( )的变化开始。
•
A.经济基础
•
B.上层建筑
•
C.生产力
•
D.生产关系
•
【答案】C
•
【解析】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总是从生产力的变化开始。
【例题2·多选题】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