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专项训练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下列语句,运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句是()A. 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
B. 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C. 那时的我,真好像死了父亲似的那么悲伤。
D. 蔡老师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
【答案】 D【解析】【分析】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 (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A、 B、 C 句不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没有喻体。
D 都是比喻。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打春后,地耳应该是首先睡醒的。
它们柔小的身影像一只只翘起的耳朵,听雨水在阳光下奔跑,听落在地上的云彩被风卷起又铺开,听雷声碾过的泥土和石头使劲地翻身。
地耳一动不动地趴着,巧妙地 wǔ住身子下面的雨水和雷声担心阳光下的蒸发会让它们生命的河床再次干 hé。
蜷缩的耳朵耐心地等侍春雷响过,只要春雨浸湿地面,地耳星星点点的黛绿,如火把举起来,为早春增添一抹春色。
(1)给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碾过( ________)wǔ( ________)住干hé(________)(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蜷缩”在文中的意思是 ________。
(4)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 ________和 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 1) ni ǎn;捂;涸(2)等侍;等待(3)蜷曲而收缩(4)拟人;排比【解析】【分析】( 1)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
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
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如“碾过”:压过去。
“碾”读“ni ǎ,n”注意据义定音。
字形题中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如“捂”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再如“干涸”:指河道、池塘等的水干枯。
注意据义定形。
( 2)字形题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如“等待”:不采取行动﹐直到期望或意料中的人、事物或情况出现;犹等到。
注意据义定形。
( 3)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字义。
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同时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基本义,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
从上文“卷起”的意思分析,“蜷”的意思是“蜷曲”;“缩”的意思是“收缩”。
所以“蜷缩”在文中的意思是蜷曲而收缩。
(4)“听雨水在阳光下奔跑”“听雷声碾过的泥土和石头使劲地翻身”是拟人;“听雨水在阳光下奔跑,听落在地上的云彩被风卷起又铺开,听雷声碾过的泥土和石头使劲地翻身”是排比。
故答案为:⑴ ni ǎ;n 捂;涸⑵等侍 - 等待⑶ 蜷曲而收缩⑷ 拟人;排比【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
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汉字的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确定读音及字形。
⑵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
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
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⑶ 本题考查词义的把握,注意结合语境和词语原义理解。
⑷ 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把握,注意区分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
3.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题目。
十一月的一天,我们目睹了一个极其美丽的日落。
当我像平时一样(màn)步于一道小溪发缘处的草地之上,那高空( f ēi)红的太阳,终于在一个凄苦的寒天之后、暮夕之前,突于天际骤放澄明。
这时但见远方天幕下的衰草残茎,山边的木叶橡丛,顿时沉浸在一片最柔美也最耀眼的绮照之中,而我们自己的身影也长长伸向草地的东方,宛如是那缕斜晕中仅有的点点微尘。
(梭罗《瓦尔登湖》)(1)给拼音写汉字或给加下划线字注音(màn)步 ________( f ēi)红 ________ 凄苦 ________(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________(3)文中“澄明”的意思是 ________(4)文中划线的句子修辞是 ________【答案】( 1)漫;绯; qī(2)发缘;发源(3)清澈明洁(4)比喻【解析】【分析】( 1)字形题的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如“漫”与“绯”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
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
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如“凄苦”:凄惨悲苦。
读“qī k,ǔ”注意据义定音。
( 2)字形题中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如“发源”:指江河等开始流出;事物的起源。
注意据义定形。
(3)文中“澄明”形容放晴后的“天际”,所以是“清澈明洁”之意。
(4)“而我们自己的身影也长长伸向草地的东方,宛如是那缕斜晕中仅有的点点微尘”明显使用了比喻(明喻)的修辞手法,“宛如”是喻词。
故答案为:⑴漫;绯; qī;⑵ 发缘;发源;⑶ 清澈明洁;⑷ 比喻。
【点评】⑴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的掌握。
按照要求给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⑵ 本题考查的是字形,在阅读过程中完成汉字的纠错;⑶ 本题考查词语的含义。
切记通读全文,依据情景总结意思;⑷ 本题考查修辞的辨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词语的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① 徽派建筑积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尤以民居、 ci 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
②它在总体布局上,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在平面布局上,规模灵活,变幻无穷:在空间结构和利用上,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马头墙、小青瓦最为有特色;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融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显得富丽堂皇。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严谨( ________)精湛( ________) c 堂í( ________)(2)画线句①中有一个错别字,这个字是“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依山就势”一词中“依”在文中的意思是 ________。
(4)文中画线的句子②运用了 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 1) j ǐn;zhan;祠(2)积;集(3)紧挨着(4)排比【解析】【分析】( 1)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
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
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如“精湛”:精熟深通;某样技艺十分娴熟;精微深奥。
读“j īzhngàn,”注意据义定音。
字形题的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如“祠堂”的“祠”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 2)字形题中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如“积”:积累。
“集”:聚合,会合。
这里是聚合积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故选“集”。
注意据义定形。
( 3)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字义。
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同时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基本义,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
这里“依山就势”的意思:紧挨着山,顺着便利的形式。
“依”在文中的意思是紧挨着。
(4)考查修辞手法的类型。
“它在总体布局上在平面布局上在空间结构和利用上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显然是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⑴ j ǐn;zhan;祠;⑵ 积;集;⑶ 紧挨着;⑷ 排比。
【点评】⑴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⑵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⑶ 本题考查词语意思的理解。
根据语段内容或是平时对课文注释的积累即可解答;⑷ 本题考查修辞的辨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词语的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5.下面的文段选自《一棵小桃树》,阅读后,完成各题。
那花儿开得火灼灼的,可我的小桃树,一颗“仙桃”的种子,却开得太白了,太淡了,那瓣片儿单薄(甲)似纸做的,没有肉的感受,没有粉的感觉,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苍白白的脸,又偏苦涩涩(乙)笑着。
(1)给文段中划线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灼( zhu ò)薄(báo)B.灼( sh áo)薄( bò)C.灼( zhu ò)薄( bò)D.灼( sh áo)薄( báo)(2)在“的”“地”“得”三个结构助词中进行选择,填入文段(甲)(乙)两处。
(甲) ________;(乙) ________(3)文段中横线处所填短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忧心忡忡的少女B.忧心忡忡的少男C.患了重病的少女D.患了重病的少男【答案】( 1) C(2)得;地(3) C【解析】【分析】( 1)“灼”的正确读音是“zhuò”;“薄”是多音字,一般来说,用于书面语时读“bó”,用于口语一般读“bá,o”据此,“薄”在文段中的读音是“bò”。
故答案为C。
(2)在语句中,“的”一般是定语的标志;“地”是状语的标志;“得”是补语的标志。
甲处,“似纸做的”是补充说明“单薄”的,所以应该选用“得”。
乙处,“苦涩涩”是来修饰“笑”的,做状语,所以应该选用“地”。
据此可作答。
(3)语句叙写的是“瓣片”,一般不能用“少男”来形容,应该用“少女”来形容。
可排除掉BD 两项。
再依据“没有肉的感受,没有粉的感觉”和“苍白白的脸”,表现出来的像是一种病态;所以不能用“忧心忡忡的少女”来形容,用“患了重病的少女”更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