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研究生学术素养的内涵及养成
动力与能源学院2014261167贾胜锡
(老师你懂的,不少学生的大作业是靠复制粘贴草草了事,但这篇是我自己认真写的。
)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研究生群体的整体质量有所下降。
培养研究生的学术素养成为破解矛盾的关键。
本文以西工大工科研究生为背景,分析了工科研究生学术素养的内涵及培养。
学术素养主要包括学术意识、学术知识、学术能力和学术道德。
通过净化高校大环境、强化导师指导力度及加强研究生自身修养可以促进工科研究生学术素养的养成及提高。
关键词:工科研究生;学术素养;内涵。
作为学生,其根本任务是学习现有的知识。
而作为研究生,不仅要学习现有的知识,还是通过对现有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力求创造新的知识。
工科研究生更加强调学习研究过程中的创新性。
在创新研究中,学术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就西工大目前的教育体制而言,研究生主要包括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他们大多从事与三航相关的工科研究,他们将来会成为祖国三航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他们学术素养的养成与祖国未来三航事业的研究及发展密切相关。
因此,本文以西工大工科研究生为对象,结合自己在《学术素养概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及自己教研室、班级内研究生的经历,分析了工科研究生学术素养的内涵及养成。
1工科研究生学术素养的内涵
学术是指具有较为专门系统的学问; 素养是指经常修习的涵养[1]。
学术素养是指在长期学术研究中所形成的一种综合素质。
它包括学术意识、学术知识、学
术能力和学术道德[2]。
1.1学术意识
学术意识是指严谨务实、主动学习、勤奋钻研的意识,还包括善于发现、探讨学术问题的意识。
学术研究必定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研究工程中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
只有通过严谨务实的作风和坚忍不拔的意志,才能解决科学研究中不断遇到的种种问题,才能在学术上有一定建树。
1.2学术知识
作为工科研究生,学术知识不仅包含专业必备的专业知识,更包含一定的人文知识。
专业知识是工科研究生的主体知识,是从事相关科学研究所必须的知识,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
完备的专业知识不仅要求对相关专业的知识有深刻的掌握,还要求对一般的科学文化知识有广博的了解,这些知识包括数学知识、物理学自学及方法论知识等。
除了专业知识之外,工科研究生更加应该掌握一定的人文知识。
一切的科研活动进行到最后的创新阶段靠的都是思想(idea),而思想是靠长时间的人文积累才能产生的。
如果不重视人文知识学习积累,一味地学习专业知识,科学研究可能会进行地很快很顺利,但绝对不会很远。
一个人掌握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会使得各种知识之间产生新的联系,从而便于形成新的思想和观念,思维也会随之越来越开阔。
工科研究生只有具有了广博的人文知识,才能满足自己多方面发展的需要,才能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才能在学术道路上越走越远。
1.3学术能力
学术能力是研究学术素养的关键要素,与研究学术研究的质量直接相关。
学术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专业能力,它应该包含有效沟通交流的能力、学术创新能力、学术资源获取能力及论文撰写能力。
其中学术创新能力、学术资源获取能力及论文撰写能力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一般地学生都会被培养起来,而有效沟通交流的能力在平时的科学研究中则很容易被忽视。
科研中需要大量的讨论交流,通过讨论交流学到自己不懂的知识,同时还能加固对已有知识的掌握。
很多研究生在与导师的交流中,感觉到导师的指导对自
己的研究没有帮助,反而白白浪费了时间。
要想提高讨论交流的效率,在讨论交流之前,无论是与导师还是与同学,必须首先明确自己所面临的问题,分清已掌握的知识和待解决的问题。
讨论交流一定是要带着问题才能有效地进行。
1.4学术道德
学术道德是公民社会道德的组成部分,首先要遵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道德。
学术道德是指研究者在从事学术活动中共同形成并得到广泛认可的价值观和学术规范的总和,是每个从事科学研究的人都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2]。
研究生首先要遵守国家颁布的关于学术道德方面的法律法规,如《著作权法》、《专利法》等。
其次要遵守学术界共同遵守的学术道德规范。
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学术道德规范,才能保持良好的学术环境,才能保证正常学术活动的进行。
2工科研究生学术素养的养成
学术素养的内涵十分丰富,同时对于研究生又十分重要。
本文认为,工科研究生学术素养的养成应该从净化高校大环境、强化导师指导力度及加强研究生自身修养三个方面入手。
2.1净化高校大环境
高校是学术人才的汇聚地,也肩负着培养学术人才的重任。
随着市场经济浪潮的强烈冲击,高校的职能越来越走向多元化,不少教师只把教职作为自己身份的象征,同时又在社会兼职谋取利益;更有甚者,只在高校挂职,而自己又在外开商业性的公司。
不少研究生也不把学术研究作为自己学习的目标,而是将攻读研究生作为镀金的过程,作为日后获得较好工作的敲门砖。
高校的主要职能应该由教书育人、学术研究和服务社会三个方面组成。
其中学术研究是其根本和基础。
因此高校必须确立学术本位的思想。
要确立学术本位,首先要对当代现有的教育体制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对于一些严重滞后远离社会生活、与如今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没有实质性对接的专业应该淘汰掉,同时增设一些社会急需的专业。
其次,高校应该加强其文化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做到尊师重教,育人为本。
最后,要想强化学术本位,最重要的是要建设好学术队伍。
高校需要学术界的大师,大师效应对高校学术研
究的作用是巨大的,有的学科甚至就是靠几个大师带动发展的。
在科学研究方面,学校应将教师们个人的研究方向整合成比较突显的几个大的研究群落进行引导和扶植,培养学术带头人,以在全国学界形成学校自己的研究领域、研究特色、获得学术话语权。
2.2强化导师的指导力度
在学术研究中,导师是与研究生接触最多的人,导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强化导师的指导力度,其前提是导师本身具备较高的学识和师德。
导师要认识到自己对研究生的指导作用,而不仅仅是将研究生作为廉价劳动力来使用。
导师对研究的指导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师者,传到授业解惑也”。
作为导师,最重要的不是教会学生怎样做研究,而应该首先教会学生正确做人。
很多导师只管给学生布置课题、定期检查并指导其科研活动,对研究生的思想及生活从不关心。
这样一来,导师与学生之间完全是上下级的关系,十分不利于学生自身的成长。
因此,导师要多于学生探讨学术之外的东西,时常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及细想状态。
第二,传递给学生严谨的治学精神。
导师的治学态度通过言传身教会传递给学生。
绝大多数研究生在导师日常对自己的指导中,可以体会并学习到导师身上的优良的学术态度和治学精神,并将其贯穿在自己的科研活动中。
导师在与研究生的沟通交流中,也要善于将自己的学术态度和治学精神表露出来。
第三,指导学生在科研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它包括帮助研究生选择研究课题并制定研究方案,解决研究生科研中遇到的具体难题,指导研究生科研论文的写作等。
导师对研究生论文写作的指导必须予以强调。
导师对学生发表的论文要严格把关,尤其对数据捏造、剽窃抄袭等问题要严格杜绝,同时要指导研究生多写高质量的、有学术价值的论文,不要带着功利心写一些无病呻吟的垃圾文章。
2.3加强研究生自身的修养
良好的学术修养还是要靠研究生自己自觉养成。
研究生加强自身的学术修养,首先要求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
不能以获得成就、名誉,实现理想、抱负等目标而踏上了学术研究之路。
而应该以单纯的学术研究为自己的目标和动力。
同时要培养自己的学术钻研精神,对于需要大量调查的研究工作,对于阅读诘屈聱牙的
典籍资料整理工作,对于需要大量演算推导的论证工作,不能有畏难和浮躁情绪,要肯花时间沉下心来认真研究。
另外,研究生知识的掌握、科研能力的提高和学术品格的升华不能只靠一朝一夕之功,要多参与课题研究与学术活动,多撰写高水平论文,在日常的一点一滴中积累和培养。
3结束语
研究生群体是未来科研大军的后备力量,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好坏关系到我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顺利实施。
研究生的学术素养是研究生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研究生取得科研成果的重要保证。
研究生学术素养的养成及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各个方面共同努力,需要高等教育工作者在长期实践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 李娜,万鹰昕. 试论大学教师的学术素养及提升策略[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9(2) :76-78.
[2]王丽珍,袁金英等. 研究生学术素养的内涵及培养探析[J]. 教师成长,2012
(5):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