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提高人的文字功底培训讲学

如何提高人的文字功底培训讲学

如何提高人的文字功

文字工作在党政办公室工作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因此,无论是就集体而言,还是就个人而言,看工作水平,很大程度上就是看文字水平。

文字水平如何,主要是看我们写的文章。

文章是表象,实质反映的是作者的综合素质,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一个同志的理论素养、思想水平、大局意识和谋篇布局的能力。

深一步说,文字是党政办公厅(室)履行职能的主要手段之一。

领导看我们做了什么事,评论我们出谋划策做得怎么样,往往都要通过文字来判断,所以对办公厅(室)来说,文字水平是我们工作的生命线,我们每个同志都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那么,怎么提高文字水平呢?我把自己的体会,概括为八个方面。

一、在积累中提高。

积累的过程就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我们常讲“厚积薄发”。

“厚积薄发”就是不断积累的结果。

积累,关键是学习的积累。

从事文字工作的同志要善于当“杂家”,什么都要学一点,什么都得懂一点,“博学而不穷”。

脑子里装的东西越多,肚子里的货越多,那你的本钱也就越大。

二、在思考中提高。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提高文字水平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在善于思考。

思想有多远,文章就能走多远。

同样一篇文章,不同的人来写,有没有思考,思考的程度如何,其效果大不一样。

我们从事文字工作的同志,要勤于思考,善于琢磨,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多问几个行不行,不能人云亦云。

在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深层次问题提出来,把最本质的东西抓住,形成有理论、有分析的文章。

也只有这样,才能把学习变成有效的学习,把经验提升为理论,成为更有价值的财富。

谈到思考,就不得不提悟性。

悟性好的人,不仅接受快,进入情况快,而且能融会贯通,形成思维的扩散性和创造性。

悟性是一种素质,更是一种境界,非一日之功可成。

所以讲悟性,要讲两句话,第一句话是“功到自然成”,就是平时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历练,来提升我们的思想水平。

第二句话是“功夫在诗外”,更多是通过我们触类旁通、融会贯通来形成我们自己独到的东西,形成我们独到的思维习惯。

三、在观察中提高。

“月晕而风,础润则雨”任何事物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关键是我们能不能去发现它,去认识它,去把握它。

这就要看我们有没有观察事物的本领。

观察,首先要观、要看,要在观和看中洞察细微,发现真谛,遴选出有价值的东西。

我们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都说好的记者具有很强的新闻敏感,但他们的新闻敏感并不是天生的,而是一种职业习惯,是一种善于观察的职业习惯。

一个好的记者一定是一个善于观察的
人。

对于机关工作者来说,这个道理是相通的,一个有较强文字能力的人,也一定是个善于观察的人。

四、在实践中提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陆游的两句诗。

什么意思?就是说凡事要亲身体验一下,亲自实践一下,就像毛主席说的,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吗?那就去尝尝吧。

我们搞文字工作的同志,切忌高高在上、闭门造车。

要带着问题去调研,要到实践中去寻找答案,要深入到群众中去,深入到工作第一线去,进行最直接的交流、沟通。

基层最富有创造性,群众最有真知灼见,而且其语言最为生动形象。

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通常都会有所收获。

有时候,文章的标题、一些好的观点、一些深刻的见解,就是群众的话语。

来自群众的东西,来自实践的东西,往往最可靠,最有说服力,用以指导实践,也最有针对性。

五、在交流中提高。

也可以说是在碰撞中提高。

一个人的学识和智慧总是有限的。

一个高明的领导,往往很善于集思广益。

同样,一个好的文字工作者,也往往是十分注重向他人学习、善于同他人交流的。

从事文字工作的同志,相互间要善于碰撞。

思想的火花、灵感的突发,常常是在不经意的碰撞中产生的。

大家在一起经常拉拉路子,围绕一个主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有可能“碰”出灵感,“撞”出火花。

现在是经济一体化的时代,也应当
是知识、智慧共享的时代。

我们提倡每个人自己拥有更多的学识,但更提倡把自己的学识贡献出来,让大家来汲取,来共享,这才是一个同志拥有知识的最大价值,也是一个同志具有集体观念和集体荣誉感的表现。

古人讲得好:“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碰撞,不仅有利于同志间取长补短、相得益彰,而且有利于大家不断地开阔眼界、开阔胸襟,有利于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

六、在转化中提高。

衡量一个同志的文字水平和能力,很重要的一点,是看转化水平和能力。

什么叫转化?这里所讲的转化,就是要善于转化上级的要求,不能“原封不动”;善于转化外地的经验,不能“照搬照套”,善于转化书面的语言,不能“一成不变”。

有人说“天下文章一大抄”,这是有道理的。

写文章不可能不“抄”,“抄”是一种学习,一种借鉴,一种启迪。

因为写文章不可能不看上面的精神,不借鉴外地的经验,但关键是看你会不会“抄”,“抄”得妙不妙,“抄”得有没有水平,能不能“抄”出新意。

有的同志写的文章,找不出一个错字,也没有一句错话,但细细看来,要么非常空洞、不切实际,要么面面俱到,不得要领,抄的痕迹十分明显。

真正会写的人,会“抄”的人,文章往往有自己的东西,有自己的语言,有自己的风格,让人看起来,读起来有滋有
味,一点也看不出“抄”的痕迹。

这就是转化的水平和能力。

七、在超越中提高。

一个人认识自我不容易,但可以做到;一个人把握自我,更不容易,但可以努力;一个人要超越自我,战胜自我,就很难了,因为人总是有局限性的。

为什么我们讲没有十全十美的事,原因就是没有十全十美的人。

我们从事文字工作的人,要敢于向超越自我的高峰攀登。

超越自我就是要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想得深一些,既要善于钻进去,也要善于跳出来。

搞文字钻进去、投入进去不容易,但是光能钻进去,不能跳出来也是个问题。

只有钻进去想,跳出来写,才能把文章写得精妙。

超越自我就是善于否定自己的东西,勇于“割舍”,不要太在乎自己奋笔疾书的成果,更不能“刚愎自用”,转不过思想弯子,一味地强调“瓜是自己的甜”。

超越自我就是要有大局意识、全局观念,有“为他人做嫁衣”的奉献精神,这一点十分重要。

切不可过高估计自己,要把自己的所思、所写、所得放在服务大局、服务领导的层面上来考虑和把握。

我们搞文字的同志,既是自己,又不是自己。

我们主要是服务,服务得好不好的最高标准就是看服务对象满意不满意,而不是看自己喜欢不喜欢。

八、在创新中提高。

创新是一切事业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文字工作也不例外。

“水无常势、兵无常形”,
“文不按古、匠心独妙”。

搞文字工作也要勇于创新,善于创新。

文字要创新,格式要创新,立意更要创新。

要做到每写一篇,尽可能与别人写的不一样,与自己过去写的不一样。

从我们这个层面上来说,所写的文章,不一定要有很强的思想性;不一定要刻意追求辞藻华丽;不一定在文风清新、一目了然;但一定要有理有据,有很强的说服力;“文似看山不喜平”,就是说写出来的文章像看山一样,太平了反而没味道。

总之,写文章一定要中心突出、主题鲜明、层次清楚、详略得当,力求新意盎然、新风扑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