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题库:四大烧脑题考验你的智商

小学数学题库:四大烧脑题考验你的智商

小学数学题库:四大烧脑题考验你的智商导读:是不是市场为了自己的智商洋洋得意?是不是觉得自己是宇宙第一聪明?是不是对那些不及格的人暗地鄙视?这只能说明两个问题:一是你真的太过聪明无人匹敌,但人品一定不太好;二是你遇到的题目都乳齿简单易懂,查字典数学网小编末宝这么说,大伙同意不?
不同意?那就来看看末宝随手挑选的四道题目,一不卖萌,二不恶搞,道道难道你想哭。

最让人汗颜的是它们都是小学题!路过的各路大神,亮出你的智商,一起来KO它们吧。

1、小明拿着100元人民币去商店买文具,回来后数了数找回来的人民币,有4张不同面值的纸币,4枚不同的硬币。

纸币面值大于等于1元,硬币面值小于1元,并且所有纸币的面值和以“元”为单位可以被3整除,所有硬币的面值的和以“分”为单位可以被7整除,问小明最多用了多少钱?
(备注:商店有面值为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和1元纸币,面值为5角、1角、5分、2分和1分的硬币找零。

)
2、、从1到1000中,最多可以选出多少个数,使得这些数中任意两个数都不整除它们的和?
3、记一千个自然数x,x+1,x+2,x+3,x+4,…,x+999之和为a,如果a的各位数之和等于50,则x最小是多少?
4、一个数与它的反序数只差可否为1008?说明理由?
小学生简直是要逆天了!果然怎么都不能阻止小学生了,连查字典数学网的小编末宝都为他们倾倒了,至少这些题末宝要考虑好久才能做出来,你呢?更多数学咨询,敬请关注查字典数学网。

末宝小编带你学数学:
数学脑筋急转弯:烧脑真得不只是说说!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知识点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知识点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
多鸟”的效果。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知识点“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