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鲁教版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鲁教版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鲁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已知Ca(HCO3)2═CaCO3+CO2↑+H2O.一定量的Ca(HCO3)2固体在密闭容器中受热分解(此过程CaCO3不分解).下列图象表示该过程中某些量的变化趋势,其中错误的是( )A.B.C.D.2.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

下列实验方法设计不合理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A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B鉴别空气和氧气将燃着的木炭放入集气瓶中C鉴别食盐和白糖观察颜色进行区别D验证浓度对反应的影响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氧气和空气中A.A B.B C.C D.D3.已知固体氯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可以分解,生成氧气.如果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则可以加快其分解速度.已知a为固体氯酸钾,b为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固体氯酸钾,且a和b的质量相等,当分别同时加热a和b至完全反应时,能正确表示生成氧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而变化的图象是()A.B.C.D.4.下列叙述与对应的坐标图表示正确的是()A.向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氯化钠B.将相同质量的Zn粉和Mg粉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中C.水的电解D.盐酸和氯化铁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5.小芳同学对部分化学知识总结整理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生活中的化学B安全常识①自行车链条可采用涂油的方法防锈②用生石灰吸附水中的异味①酒精洒在实验台上立即用湿抹布扑盖②为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在室内放一盆水C化学规律D物质的鉴别①高锰酸钾加热后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少③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都不变①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②用观察颜色的方法鉴别铜丝和铁丝A.A B.B C.C D.D6.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A.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B.一定量的红磷在密封容器中燃烧C.向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D.碳和氧化铜的固体混合物在高温条件下反应7.有 C5H10、C3H6O、C6H12O6组成的混合物,经测定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60% B.45% C.30% D.22.5%8.分类是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常用的重要方法,根据研究目的,采用不同的分类表中进行分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分类分类标准A 类别一:硅、氧气、铁类别二:二氧化碳、氯化钠、硫酸铜根据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多少,把纯净物分成单质和化合物.B 类别一:离子、原子核、质子、电子类别二:中子、分子、原子根据粒子能否显电性来分类.C 类别一:铁、铜、镁类別二:水、二氧化碳、氢气类别三:氯化钠根据物质通常情况下存在的状态,可分成固体、气体、液体.D 类别一:试管,蒸发皿类别二:集气瓶、量筒根据仪器能否加热,将仪器分类A.A B.B C.C D.D9.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A.等质量的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B.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C.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D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氧气10.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如下图所示实验。

(固定装置已略去,实验前开关K 1、K 2均处于关闭状态):I.打开K 1,通入N 2一段时间,点燃酒精灯; Ⅱ.关闭K 1,打开K 2,通入O 2,观察现象; Ⅲ….针对上述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步骤Ⅱ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A 中无明显现象,B 中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 .由步骤Ⅱ可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C .步骤Ⅲ,若将装置B 中的红磷换成木炭,不能验证燃烧的另一条件D .本实验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B 中的红磷在通入氮气时不燃烧,通入氧气时燃烧11.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及反应过程中的两个时刻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图所示。

图中a 、b 、c 、d 分别表示相应物质的质量分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乙可能是催化剂B .丁是反应物C .甲和乙是反应物D .乙是生成物12.硅(Si )是信息技术的关键材料,工业上制取粗硅的化学方程式为:2SiO +2CSi+2CO 高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比氧元素多B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置换反应C.在此反应中硅元素的化合价升高D.该反应体现了碳的可燃性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2g 碳和80g 的氧气充分反应生成92g二氧化碳B.用酚酞试液无法区分稀盐酸和食盐水C.加热Ca(OH)2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D.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剩余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14.下列关于物质除杂所用方法正确的是A.A B.B C.C D.D15.在一只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该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②Y、Q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11:9③Z是反应物,X、Y、Q均为生成物④反应后X的质量为0 ⑤参加反应的X、Z的质量比为1:4A.①②④B.③④C.④⑤D.②④⑤16.某气体可能由H2、CO2、CO组成,为确定其成分某兴趣依次进行了如下实验(假设每一步反应均完全进行)。

①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未出现浑浊现象;②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有红色固体生成;③通过无水硫酸铜粉末,粉末变成蓝色;④最后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出现浑浊现象。

对该气体成分推断合理的是A.一定含有H2、CO和CO2B.一定含有CO、H2,一定不含CO2C.一定含有CO,一定不含H2和CO2D.一定含有CO,一定不含CO2,可能含有H217.下列关于化学反应“X2+3Y2═2Z”的叙述正确的是()A.Z的化学式为X2Y3B.mgX2和ngY2恰好完全反应,则一定生成(m+n)gZC.若有agX2完全反应,生成bgZ,则同时消耗(2b﹣a)gY2D.若X2和Y2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和N,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N)18.在由CH4和H2组成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则混合气体充分燃烧后生成CO2和H2O的质量比是A.11:18 B.22:9 C.11:37 D.1:119.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物质X Y Z Q反应前质量/g410121反应后质量/g01215待测且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Q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n,则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反应物是Y和Z,生成物是X和QB.反应后生成15gZC.参加反应的Y与Q的质量比是1:1D.该反应方程式中X与Q的化学计量数比为2:320.在反应2A+5B===2C+4D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

若1.3 g A与一定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 g D。

则在此反应中B和D的质量比为A.4∶9 B.8∶1 C.10∶11 D.13∶4421.已知化学反应:氯酸钾氯化钾+氧气,其中氯酸钾和氯化钾均为固体,则下列图中能表示固体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A.B.C.D.22.下列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能说明装置气密性不好的是()A.B.C.D.23.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A.3O— 3个氧元素B.H— 1个氢分子C.K— l个钾原子D.Ca+2— 1个钙离子24.把A、B、C、D四种物质放在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并测得反应物和产物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A B C D反应前的质量/g19.78.721.60.4反应后的质量/g待测19.40 3.6A.物质C一定是化合物,物质D可能是单质B.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19.7gC.反应中,物质B和物质D质量比为87:36D.该反应为化合反应25.下列有关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红色火焰,并放热C.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D.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二、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题26.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证明某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CO、CO2、H2(实验过程中装置气密性良好)。

温馨提示:白色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色。

(1)A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中含有_____;(2)B的作用是_____,写出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3)实验时小明发现C中黑色固体变红,D中白色粉末变蓝,于是得出混合气体中含有H2,小红认为小明的结论不严密,理由是_____。

(4)如图所示的装置被称作“万能瓶”,它在化学实验中有广泛的应用。

除用于洗气、验证气体的功能外,还有_____功能。

(答出一点)27.如图所示是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装置、气密性良好,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

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点燃红磷后,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待燃烧停止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1)红磷燃绕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能够进入到集气瓶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瓶内空间的五分之一,可能的一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三、九年级化学上册推断题28.如图A-E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是由一种元素或两种元素组成,其中A、D 均为氧化物;B、C是常温下状态相同的单质,E是常温下呈液态的银白色金属,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1)写出D的颜色_____________.(2)保持E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粒子是_______(填具体名称).(3)写出化学方程式:A→B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C和E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现有以下几种物质,其中A是淡黄色固体粉末,它可以在D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B是黑色物质且在D中燃烧只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Y;C是一种金属,也可在D中燃烧,且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Z。

请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1)A物质名称是______。

(2)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D_____,Z_____,(3)B在D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4)Y由______构成。

30.现有A、B、C、D、E、五种物质。

A为白色固体,B、C都是黑色固体,将A、B混合加热时产生无色气体E:且反应前后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

C在E中剧烈燃烧发生白光,生成无色气体D,D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