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张衡传1

张衡传1

《张衡传》导学案(教师用)【温馨寄语】智慧的开发和能力的提升,永远没有捷径,唯有在课堂内外全心全力地学习,才能让你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范晔的生平和《后汉书》。

2、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知识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深入了解张衡。

3、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1.过程:①课前准备:自学完成对本文节构的把握,了解张衡的人生经历及成就。

②小组合作探讨问题。

③师生归纳总结文章的主题。

2.方法:小组讨论法、教师点拨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张衡对我国科学、文学等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

学习重点1、积累一定的文言知识。

2、了解张衡在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学习他刻苦求学、科学务实、追求真理的精神。

学习难点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

方法指津1、利用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

2、小组合作解决疑难。

知识链接1、作者与作品简介范晔(398~445),字蔚宗,顺阳(今河南省淅川)人。

南朝宋著名历史学家。

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

《后汉书》的记述,起于刘秀起兵推翻王莽,终于汉献帝禅位于曹丕,详载了东汉一百九十五年的历史。

该书既具史家识见,又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司马迁(西汉)的《史记》、班固(东汉)的《汉书》、范晔(南朝宋)的《后汉书》、陈寿(西晋)《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

2、关于人物传记:传记的特点: 作为传记,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特征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由于传记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须活跃,有可感性。

传记的基本特点: 翔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

传记的种类: 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

本文属评传: 既记叙人物的事迹,又评介与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

注意: 传记叙述一个人的生平,并不在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下来,只能记一生中的主要事件,同时显示他的品格特点。

3、张衡简介张衡不但是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伟大的文学家,他才华横溢,知识渊博,诗文俱佳,造诣精深,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一位少见的全才。

在自然科学方面,他精通天文、地理、历法、数学、机械、气象;在社会科学方面,历史、文学、经学、哲学、礼法、绘画均至佳境。

他既在自然科学方面为我们留下了震惊世界的浑天仪、地动仪、独飞木雕等伟大发明,又在社会科学方面留下了熠熠闪光的理论著作和文学作品。

他的《二京赋》,达到了汉代大赋长篇巨制的极致;他的抒情小赋为赋的发展开创了新的途径;他的诗是我国七言诗由发展到成熟的一个标志,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

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

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1.给下列句中划线的字注音:①衡少善属文()( ) ②不好交接俗人()③累召不应()④五载复还()(①shào zhǔ②hào ③lěi ④zǎi)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a.游于.三辅()b.虽才高于.世()c.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于,介词。

a.表处所,在;b.表比较;c.表范围,在……方面)②a.因.入京师,观太学()b.……作《二京赋》,因.以讽谏()c.伺者因.此觉知()(因,介词。

a.趁(机会);b.通过、藉;c.因为。

)③a.公车特征.拜郎中()b.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a.召,动词;b.征象,证据,名词。

)④a.精思傅会,十年乃成.()b.以精铜铸成.()(a.精心,形容词;b.纯,形容词。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衡少善属文(属:连缀,写)⑵而无骄尚之情(骄尚:骄傲自大)⑶公车特征拜郎中(拜:授予官职)⑷衡不慕当世(当世:权臣大官)⑸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无征:没有应验)⑹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典宪:典章制度)4.翻译句子,指出各句包含的语法现象。

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译:永元年间,被推荐为孝廉,(他)却不去应荐,多次被公府征召,(他)也没有去就任——“举”、“辟”为被动用法,“不行”、“不就”省略主语“他”,即张衡。

“连辟公府”是“连辟于公府”,省略“于”。

②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译: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才能奇特,累次召请(他),(他)没有应召。

——“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省略“召”的宾语和“不应”的主语(即兼语)“其”。

③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译:用篆字山、龟、鸟、兽等图案雕饰。

——状语后置。

④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译:自从有书典记录以来,不曾有过这样的事。

——“所记”,“所”+动词、组成名词性结构。

“未之有”即“未有之”,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左传;“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B.《两都赋》的作者是张衡,《二京赋》的作者是班固。

二都与两京都指长安和洛阳。

C.“拜、迁、转、徙”都是指调动官职。

D.《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被称为“四史”。

答案:D(A、《左传》改《春秋》;B、《两都赋》的作者是班固,《二京赋》的作者是张衡;C、“拜”是授予官职。

)二、课堂学习:(一)导入新课。

(二)自学问题,相互展示:1、这篇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张衡的?文章记叙的重点是什么?(采用明段意分段法,理清文章结构。

)明确:全文五个自然段中,二、三、四自然段讲的都是张衡取得的科学成就,自然应合为一大段。

这样,就理清了文章的结构。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1)写张衡的品格和文才①;(2)写张衡在科学技术上取得的成就(②③④);(3)写张衡的政治才干(⑤);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又可分为两层:一是仕途情况,以及制作浑天仪和著《灵宪》、《算图论》的情况;一是专门介绍候风地支仪。

显然,后者又是第二部分的重点。

作者这样处理文章的详略安排。

无疑是非常正确的,因为张衡一生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成就,而他在科技方面的才能和创造发明最为突出,理应成为本文记叙的重点。

2.张衡的高尚品德是什么?联系上下文说一说,何以见得“才高于世”?其“从容淡静”又表现在哪里?明确:张衡的高尚品德表现在:(1)“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写作上“精思傅会”,科学上“致思”“研核”,孜孜不倦,贡献卓越;(2)“从容淡静”,不慕世俗的虚荣,“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大将军“累召不应”,“不慕当世”;(3)品行端正,忧国忧民,作《二京赋》讽谏王侯,整治法度收禽奸党。

张衡“才”高于世,表现在:(1)“善属文”,作《二京赋》;(2)“善机巧”,作浑天仪、造候风地动仪;(3)“善术学”,著《灵宪》、《算罔论》;(4)善政事,为政机智果断,不畏权贵,称为政理。

3、传记是记述一个人的生平的,是否意味着事无巨细都要写进文章去呢?本文是怎样处理人物的材料的?明确:分析:传记记述一个人的生平,但并不等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进文章去,而只能记述人物一生中的重要事件,同时显示出这个人的品格特点。

本文先介绍了张衡的品格和他卓越的文学才能;重点写他一生中最突出的辉煌的科学成就,而在科学成就中尤其重要的是他首创的候风地动仪,最后介绍了他政治上的才干。

文章这样处理材料,就使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4、本文在语言运用上的特点是什么?①记叙语言非常质朴通俗。

例如:“不行”“不就”“不应”“不慕”等句用语非常质朴通俗,毫无雕饰痕迹,却鲜明地展现了张衡不追逐名利的高尚道德。

②说明语言十分准确简洁。

例如:第四自然段仅用170多个字就将候风地动仪的有关情况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课件用语之简洁;用酒樽描摹仪器的外形,用“中、傍、外、下”等指明部位,足见其用语之准确。

5、和《屈原列传》相比,这两篇传记最大的共同点是什么?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明确:和《屈原列传》相比,两篇传记最大的共同点都是按时间顺序,粗线条地勾勒人物的一生,选材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最大的区别是在表达方式上,《屈原列传》为了揭示屈原的“志”、“行”和寄寓作者的情怀,采用了叙议结合的方法,而《张衡传》为了表现张衡的杰出贡献,用说明性文字对张衡的发明候风地动仪作了较详细的介绍。

(三)我的新问题:A.B.C.课堂检测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A.公车特征..拜郎中特征:特地征召B.安帝雅.闻衡善术学雅:素常C.衡乃拟.班固《两都》《二京赋》拟:模仿D.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居:居住答案:D(担任)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衡乃拟班固《两都》《二京赋》,因.以讽谏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B.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精思傅会,十年乃.成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D.以.精铜铸成不赂者以.赂者丧答案:A均为介词“通过”(B但是/并且C才/竟然D用/因为)3.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乃使其从者衣.褐 B.吾得兄.事之C.且庸人尚羞.之 D.宁许以负.秦曲答案:C形容词意动用法(A、名词活用为动词;B、名词作状语;D、动词使动。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A.举孝廉不行....B.言甚详明C.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D.衡下车..,治威严答案:B详尽明白,现代意相同。

(A、没有去/不可以、不中用;C、方向/就相对的或并列的几个人或几个事物之一说;D、官吏初到任/从车上下来)5.从句式结构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A.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力算B.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C.未之有也D.果地震陇西答案:C(C为宾语前置,其余为状语后置)学习评价※自我评价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A.很好B.较好C.一般D.较差反思提升A.B.C.拓展延伸1、官职变动人物传记是文言文中常见的类别,而且多为官吏的传记,常涉及人宦海生涯中的升迁、调转、罢免等事。

与现代汉语比较,古代官职变动用词具有词汇量丰富的特点。

了解和掌握这些术语的含义、特点及规律,对于更好的阅读文言文具有很大的帮助。

第一类:表示授予、提升的词语。

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荐、举: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拜:授予官职;除:任命,授予官职;授:给予官职;起:起用某人任以官职。

擢:在原官职上提拔;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第二类:表示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一般是提升调用;转、调、徙:调动官职;补:补任缺职;改:改任官职。

第三类:表示兼职、代理的词语。

兼:同时掌管,兼任;领:兼任;署:代理,暂时担任;权:暂代官职。

第四类:表示降职、罢免的词语。

贬:降职;谪:被罚流放或降职;出:离开京城外调(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左迁:降职;罢、免:罢黜、免去官职;黜、废:废弃不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