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
导读:不同材料类型的审题方法
1. 有明显体现题意的关键词句的材料——(方法)找寻关键,分析内涵。

怎样找到关键词句?
①材料中议论性、总结性的词句
②材料中反复出现的词句
③人物之间的对话。

例⑴:
【材料】
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社会,抑或人生,都存在吸收与给予的现象。

有人强调吸收,有人强调给予,也有人既吸收也给予。

由于立足点不同,给出的答案也会不同。

【审题】关键词:吸收——索取给予——奉献
关键句:“有人强调吸收,有人强调给予,也有人既吸收也给予。


【立意】讨论索取和奉献的关系。

练⑴: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关键句:下一个) 【审题】
提示:【审题】关键句:下一个。

初露锋芒时说“下一个”,表现了他的不满现状;第二次“下一个”是在踢进了一千多个球,成为举世闻名的球王之后说的,这就更表现了他的勇于进取,奋斗拼搏的精神。

【立意】要勇于进取,奋斗拼搏。

2. 并列相关类材料——(方法)求同存异,辩证分析。

需要做到两个“同时”:
①找出多则材料内涵上的相同点或相似点,同时也不能忽略他们之间的差别。

②辩证分析几则材料之间的关系(相互补充、相互对立等),同时又要有侧重点。

例⑵:
【材料】①乔布斯说:“不要为别人而活。

”②爱因斯坦说:“只有为别人而活的生命才是值得的。


【审题】相同点:怎样活着才有价值?为别人?还是为自己?
不同点:材料①“不为别人而活”强调不能被别人左右,要坚持自己的信念,走属于自己的道路,实现自己的价值。

材料②“为别人而活”是强调奉献精神,用自己的力量帮助别人,实现价值的升华。

辩证分析:两者谁是谁非呢?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又合理。

既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实现自己的价值,又要有奉献精神,实现价值的升华。

练⑵: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审题】
【立意】
提示:【审题】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材料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是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他人指导。

两者谁是谁非呢?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而有很合理。

【立意】既要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要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走
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3. 人物叙事类材料——(方法)概括情节,以果推因。

需要做到两点:①整体概括材料的主要情节。

②联系生活实际,从人物事件的结果分析其原因。

例⑶:
【材料】
古时候有个很有才能的人在朝里做官。

一天,他接到皇帝旨意,
安排他去放牛。

这个人并不觉得委屈,而是一心一意地放养牛群。

他早起晚睡,把牛喂得个个体格健硕,毛色顺亮。

皇帝见他不计得失,不图名利,把养牛这样的小事都做得如此好,于是便委以大任,让他担任宰相。

一下子从一个放牛的变为万人之上、一人之下的重臣,这个人依然全心为公,为人谦逊,一点架子也没有。

他还常常深入民众中,了解民间疾苦,深得百姓爱戴,政绩非凡。

【审题】
主要情节:皇帝安排官员去放牛,官员认真放养牛群,做得很好,后来皇帝就任命官员担任了宰相。

结果:皇帝任命官员为宰相。

原因:官员放牛做得很好。

放牛和作宰相分别对应小事和大事。

联系生活实际,很多人都想成就一番大事,但是却对一些小事嗤之以鼻,不屑于去做。

【立意】
①先做好小事,才能成就大事。

②以成就大事的心态去做每一件小事。

③不管事情大小,都要认真对待每一件事。

④不管处于什么岗位,都要爱岗敬业,做好自己我分内的事。

练⑶:
【材料】
莫泊桑曾投在福楼拜的门下,福楼拜对他十分严格,教导他说: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才气,……才气就是坚持不懈的努力。

青年人,你努力奋斗吧!”莫泊桑十分认真地听从福楼拜的教导,坚持不懈地练习写作,一直苦练了十年,才写出轰动法国文坛的短篇小说《羊脂球》。

【审题】
【立意】
提示:
【审题】
材料是一则名人故事,故事的情节是莫泊桑听从福楼拜的教导,坚持不懈地练习写作,结果是莫泊桑十年不鸣,一鸣惊人,写出了轰动法国文坛的短篇小说《羊脂球》,原因何在?阅读材料,可以找到两个主要原因:一是老师福楼拜严格教导;二是莫泊桑坚持不懈地练习写作。

【立意】①严师出高徒。

②成功源自坚持不懈。

4. 寓意象征类——(方法)透过表象,联想到人。

透过材料的表象,理解寓意。

进行“由物及人”、“由事及人”的联想,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由材料中的行为事件联想到人的.生活实际,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内涵,从而确立论点。

例⑷:
【材料】
三个人走进商店。

一个人买了一瓶果汁,说:“我喜欢甜的。

”一个人买了一杯咖啡,说:“我就喜欢这又苦又甜的滋味。

”还有一个人买了一瓶矿泉水后说:“我喜欢淡淡的矿泉水。


【审题】
各个意象的寓意。

①买:选择。

②买的原因:喜欢。

③(果汁、咖啡、矿泉水)饮料:兴趣爱好、人生道路、生活方式、价值观等等。

④(甜的、又苦又甜的、淡淡的)口味:特点、风格各不相同。

【立意】
①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生道路,不要跟随别人的脚步。

②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

练⑷:
【材料】
蚂蟥多次吸你的血,它都用热烈的亲吻;香烟时时刻刻的亲热,从你口中吻去多少健康。

【审题】
【立意】
提示:
【分析】
分析意象的寓意。

由蚂蟥、香烟联想到人类社会,我们很容易想起“口蜜腹剑”这个成语,这一组合材料的主旨也就容易把握了。

【立意】
警惕“表里不一”“口蜜腹剑”之人。

☆温馨提示☆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①整体理解材料,不能局限于只言片语。

②深入理解材料,不能停留于表面现象。

③综合运用方法,不要孤立于一种类型。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
1.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
2.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3.2015年高考新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
4.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技巧
5.新材料作文的审题技巧
6.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7.高中语文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学方法论文
8.2016年高考作文指导:新材料作文审题技巧
上文是关于新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