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单元精讲笔记

第四单元精讲笔记


因为白杨树不平凡。
全文抒情线索是什么?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
2.阅读课文,找出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语句:
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
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 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 ……我赞美白杨 树,就因为……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7.阅读第5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1 白杨树的总体形象特征是什么? 用 文中的词语来概括。 “力争上游” 2 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白杨树外形 的? 各有什么特点? 干:笔直、绝无旁枝(正直) 外部形象枝:笔直、紧紧靠拢(团结) 叶:片片向上 (进取) 皮:光滑淡青色 (质朴) 3 作者认为白杨树的性格特征是什 么? 用课文中的词语回答。 ”倔强挺立” “ 不折不挠“
48
48
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 微泛出淡青色。
49
不努 强 折力 挺 不向 立 挠上 的 ,发 一 对展 种 抗, 树 着高 。 西到 哪 北丈 怕 风许 只 。, 有 两碗 丈那 ,样 参粗 天细 耸, 立它 ,却
2018/11/19 桐城市黄岗初中:舒林
这 是 虽 在 北 方 风 雪 的 压 迫 下 却 保 持 着 倔
知识点五:课文理解
一、《背影》
整体感知
理清文脉
背影
1. 这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主要写 谁?反映的主题是什么?
父爱
我的父亲
整体感知
理清文脉
2.我与父亲是在怎样的背景 下见面的?请从文中找出写见面 背景的句子.
祖母去世 父亲失业
家境惨淡
父子离别
1.本文写了件什么事情?抒发了 作者怎样的感情? 本文写了父亲在浦口为我送行, 爬月台为我买橘子这件事,抒发 了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及儿子对父 爱的感念之情。 2.作者对父亲前后的心理是一样 的吗? 不一样,起初对父亲不理解,觉得 父亲说话不漂亮,甚至暗笑他的迂, 及至看见父亲爬月台的背影,这才 良心发现:作为儿子,在父亲面前 自以为是不对的。
第四单元 精讲笔记
知识点一:字音
差使( chāi )
交卸( xiè )
狼藉( jí ) 簌簌( sù sù ) 踌躇(chóu chú ) 迂 ( yū )
蹒跚( pán shān ) 栅栏( zhà ) 举箸( zhù ) 赋闲( fù ) 琐屑 ( suǒ xiè ) 颓唐( tuí )
开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kěn )
在哪里 流泪 徐州
具体描写流泪的 句子 不禁簌簌地流下 眼泪 泪很快地流下来 了 我的眼泪又来了
流泪的原因 为家庭的不幸变 故 被父爱所感动
泪中包含 的情感 悲哀
浦口
感动
浦口
为父亲的离开
惜别
北京
在晶莹的泪光中
对父亲的理解、 疼惜、怀念
思念
小结
开头设疑—— 点出背影 望父买橘—— 刻画背影
父子分手—— 惜别背影
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
《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
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 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 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 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知识点二:整体感知 何为礼赞? —— 表示崇敬和赞美。 为什么白杨树值得崇敬和赞美?
坦荡如砥( dǐ ) )
潜滋暗长( qián ) 无边无垠( yí n 诸如( zhū ) 倦怠 ( dài )
婆娑( suō 秀颀( qí 洗涤 ( dí
) 恹恹( yān 茸毛( rónɡ )
)
) 兴味( xīnɡ ) )
遏制( è
)
濒临( bīn
)
俯瞰( kàn ) 青头菌( jùn
鲜腴( yú ) ) 黄焖 ( mèn ) ) 密匝匝( zā )
结尾思念—— 再现背影 文章线索——背影(明线)
知识点六:语言赏析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 小帽,穿 深青布棉袍, 着 黑布 大马褂, 蹒跚 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 去,尚不大难。可是他 穿过铁 道 ,要 爬上那边月台 ,就不容 易了 。他用两手 攀着上 面 ,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 身子向左微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 ,我的泪 很快地流下来了。
52
2018/11/19
桐城市黄岗初中:舒林
53
53
11.白杨树有怎样的内在气质?用了怎样的手法?
好女子 婆娑 屈曲盘旋
拟人 对比衬托 欲扬先抑
伟丈夫!
伟岸 正直 朴质 农民 哨兵 严肃 坚强不屈 温和 靠紧团结 挺拔 力求上进 精神 意志
排比反问 层层递进 气势充沛 酣畅淋漓
54
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白杨礼赞
二、白杨礼赞
上面四种植物都是我们常见的,
他们各有风姿,有挺拔的松、青翠的
竹、亭亭的荷、幽香的梅。外观、性
格各有不同,但他们都有着自身高贵 的内在品质。同学们,讨论之后说说
这些植物各象征什么品质?
知识点一:写作背景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那时,正处 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茅盾在1938年底到新
50
50
9.这篇课文仅仅是在礼赞白杨树吗? 你凭什么知道的?请找出有关的语句。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 (树本无所谓力争上游,可见是在写 人。) 10.“难道你就觉得他只是树?……用 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 志?”(写人)
51

朴质、严肃
——人
北方的农民
坚强不屈
坚强不屈
——哨兵
团结、力求上进——精神和意志
( 学者 )( 民主战 士 )。代表作《荷 塘月色》《背影》《绿》《桨声灯 《踪迹》 影里的秦淮河》有诗文集( ) 《背影》 《欧游杂记》 散文集( )( )都收 在( 《朱自清文集》 )。里。
2.茅盾,原名(沈德鸿 ),字 ( 雁冰 ),浙江嘉兴桐乡人,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 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茅 盾一生写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主 要有《子夜》、《蚀》、《虹》、 《春蚕》、《林家铺子》、《霜 叶红似二月花》等。
疆学院文学院讲学,1940年3月到延安鲁迅艺
术学院讲学,后来离开延安到重庆。这期间,
他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
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
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
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
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
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
3. 严文井,原名严文锦,湖北 武昌人,当代作家。
罗素,英国(哲学家 )、 (数学家)、( 作家 )1950年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被西方称 为“百科全书式的作家”。
4.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作家。代 表作小说( 《受戒》 ) ( )等。 《大淖记事》
知识点四:文体知识:散文 1.分类 ( 叙事散文 )
绿釉( yòu
吆喝( yāo he )
知识点二:词语集注 差使 职务或官职 狼藉 乱七八糟的样子 惨淡 凄惨暗淡,不景气。 赋闲 失业在家。 勾留 短时间停留。 迂 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颓唐 凄惨暗淡,不景气。 触目伤怀 看到某种情况,心里感到 悲伤。
情郁于中 感情积在心里不得发泄。 琐屑 细小而繁多(的事)。 视野 视力所及的范围。 妙手偶得 指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 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 佳句。 无边无垠 没有地域的界限,广阔无 边的意思。
秀颀 美而高。 潜滋暗长 暗暗地生长。 恹恹 精神不振的样子。 旁逸斜出 指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 出来。 婆娑 树枝扶疏,形容姿态优美。 纵横决荡 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濒临 紧接,临近。
俯瞰 俯视。 鲜腴 新鲜肥美。 密匝匝 非常浓密的样子。
知识点三:作者简介
1.朱自清(1898-1948),字 佩弦 ( ), 江苏省扬州市人,( 散文家 )( 诗人 )
段落层次
一(1) 开头破题 二(2-6) 中间忆事 三(7) 结尾抒怀 点出背影 别时家境(2、3) 送“我”上车(4、5) 望父买橘(6) 再现“背影”
朗读并思考: 1、课文主要叙述了什么事情? 2、课文中令你最为感动的是什么?
3、全文中有几次提到“背影”? 请将它们找出来完成表格。
4、文章有几次提到“我”流泪? 请找出来并完成表格。
1、从穿着写背影:
照应了前文所述的惨淡家境, 也与父亲为我做的紫毛大衣形成 对比 。 2、以行动写背影: 选用了“探”、“攀”、 “缩”、“倾”等动词和“蹒跚”、 “慢慢”、“努力”等形容词,抓 住了父亲年事已高、行动诸多不便 等特征,集中反映了父亲深挚的爱 子之情。
2.文章的第二、三小节交代了朱自 清当时的家庭状况,这段叙述是否 属多余笔墨? 暗淡的气氛,悲凉的环境,与父亲对 儿子满腔的温情形成对照,显示出父 爱的崇高。父亲当时正处于丧亲、失 业、典卖、借钱这样“祸不单行”的 境遇,然而即使在这惨淡的光景中, 父亲并不怨天尤人,一如既往爱护着 自己的儿子,为儿子做了一件又一件 的事情。
( 抒情散文 ( 哲理散文 )

2.特点 ( “形散而神不散” ) (1)“形散”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 不受时空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 格。 (2)“神不散”指所表达的主体必须 明确而集中。
3.表现手法 ( 象征 )通过某一具体形象,表达某种
社会现象的本质特性。所借之物与所抒之 情,象征体与本体之间都有相似点或相关 点。 ( 联想 )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一般 是两种事物在空间或时间接近的基础上产 生联想,或两种不同事物在性质上或形态 上相似所展开的联想。 ( 衬托 )以他体陪衬本体的写作手法。 一是正衬,二是反衬。 ( 对比 )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 相对立的两个方面做比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