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热比赛教学设计

传热比赛教学设计

《传热比赛》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
知识:了解热传递的特点,并能区别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能理解热传导的特点。

能力:能设计实验要研究的问题,并能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能举出生活中更多的热传导的例子。

情感:能意识到热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能与同学合作交流,体会探究的乐趣。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教师出示一把小勺,让学生摸摸勺把儿,有什么感觉?
2、学生猜测后摸摸。

3、对比实验:老师把勺子放到热水里,过一会儿在摸摸勺把儿,有什么感觉?
4、提出问题:勺把儿是怎样变热的?
5、讲述:热水把热传到勺把儿上,那么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评: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我首先做了一个演示实验,让直观的感受把学生引入一种问题情境。

学生看到这种现象,迫切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我趁机提出:你觉得热是怎样传递的?能设计实验来验证吗?)
(二)猜想假设设计方案
1猜想: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
2、设计实验方案
3、交流、完善实验方案
(评:学生带着问题,展开探究儿童天生就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而探究又是学生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的重要途径。

我让每个学生都带着问题去独立思考,提出猜想,想出自己的实验方案。

结果学生们想出了许多种实验方案,充分体现了实验材料和方法的多样性,给学生更大的空间发挥自己的能力,也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

这样,学生通过共同交流,互相补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

)(三)实验操作观察汇报
1出示实验注意事项
教师提示注意安全1、怎样使用酒精灯2、点燃火柴(火柴点燃后放入回收槽。


2、实验操作
1分小组合作,2、注意分工
3、观察记录
教师出示实验报告单
4、汇报交流
学生填写完后,找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评:接着,根据方案,分共和作,实验验证,填表,操作实验的过程中,利用老师与学生进行比赛的形式,启发学生用三脚架、易拉罐等各种材料设计实验,来证明热是否沿着物体传递,调动学生的设计实验并进行操作的兴趣,不仅提高了学生利用多种教学媒体设计实验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还保证了实验操作的质量。

同学们成功设计并很好地完成了“火柴”这个实验,这时,教师将计就计,给予了学生特殊的肯定)
(四)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1分析:火柴为什么从一端依次掉下?
2、讨论: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
3、总结实验结论
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
4、播放课件:热传递。

(评:通过分析学生实验中,火柴掉落的先后顺序,整理归纳,最后得出结论:热是从温度较高的部位传到温度较低的部位。

为了提升结论我播放了一段热传递的视频。


5、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在生活中那些地方体现了物体传热这种性质?
(评:让学生观察生活中有关热传导的事例,讨论汇报或查资料,使他们知道科学知识不仅可以通过实验能得到,还可以通过生活、查资料等来获得。

这样,把科学探究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养成学生善于发现,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和科学素养。


十、课后反思
1培养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的能力
《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科学学习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以探究为核心,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这一基本理念,对科学探究提出了具体的内容标准。

教学中,应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大胆进行猜想,鼓励学生设计多种实验方案,选择有针对性的实验进行研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生实验是小学科学课的重要形式,它不仅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了条件,而且实验本身就能很好的展示知识发生、形成的过程。

为了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学习怎样去设计观察实验活动及认识热的传导这两个主要教学任务。

我把这节课的设计为导入、基本活动、扩展活动三个部分,也是逐步推进的三个层次。

在我介绍了凡士林,并让他们观察了热在铁棒中的传递后,也就是解决了观察的方法之后,提出:观察铜棒的一端被加热时,铜棒的其他部分变热的情况,并作详细描述。

这是一个实际观察、描述层面的认识。

在这一层中,需要他们自己设计出实验去观察热在铜棒中是如何传递的。

在这里我并没有直接做演示实验让孩子们观察,而是分步出示模型,让孩子们参与进来,去猜测实验的结果,让他们亲历探究过程。

最后孩子们研究了热在铜棒中传递等多个活动的基础上,找出共同的特点,概括出: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

——在一定数量的观察活动基础上,形成对传热一一热的传导的认识
2、重视学生间的互相评价
在学生汇报和展示实验方案和发现后,请其他小组的同学评价“他们是否做得科学,有哪些不足之处,还可以怎样进行改进?”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

从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方
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本课采用以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让学生分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汇报、展示。

在这些活动中,使学生学会分工合作,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倾听别人的意见,善待批评以及审视自己的观点,获得更正确的认识,学会分析、欣赏、分享、互助……
3、注意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
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因此评价就不能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再进行,而必须伴随于教学过程之中。

在教学中我会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

当学生上台汇报、展示时,通过其他的同学的评价,同学们更明白对比实验的要求,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最后让每个孩子进行自我评价,在学习中获得自信、满足、快乐。

传热比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
(1)能根据生活现象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⑵ 能设计实验证明要研究的问题。

(3)能对实验现象进行预测。

(4)能按照方案进行实验,并将实验现象记录下来。

(5)能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与其他同学一起探究热传导的现象。

(2)能把自己的研究结果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3、科学知识目标:
能理解什么是热传导,即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

二、教学方法:运用自主探究法,按照:发现问题一一提出假设一一设计实验方案一一亲历验证过程一一总结实验结论一一发现新问题一一想再继续探究的过程进行教学。

三、教学准备:
1、材料与工具:小勺,杯子,热水;凡士林,火柴,豆子,酒精灯,支架等。

2、课外参与:(1)布置学生课前调查并亲身体验把铝勺或其他金属勺放入热水中会有什么变化?
(2)教师课前准备好实验材料和实验报告单。

(3)教师准备好相应的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教师出示一把小勺和茶杯,让学生来摸摸勺把儿和空茶杯有什么感觉?学生猜测后摸一摸,并介绍感受。

2、对比实验:老师把小勺放在热水里,过一会儿再摸摸勺把儿和茶杯,说出有什么感觉?(注意安全提示)
3、提出问题:勺把儿是怎么变热的呢?
猜想并引出新课,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
1、学生共同研究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验证:
(1)学生谈一谈自己的设想一一设计实验方案
(2)阅读53页教材,然后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可以修改完善自己的方案。

(3)出示幻灯片补充学生方案的不足:观察这三幅图片(从中间加热,从一头加热,从杯底加热),然后猜想:每一幅图上的豆子可能有什么变化?由此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2、亲历实验验证过程
(1)学生以组为单位自主确定自己的实验方案。

2)师出示实验目的和要求。

(3)强调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4)清点并了解认识所用的各种材料与工具。

3、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完成实验的探究活动。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交流汇报实验情况。

5、学生总结实验结论:即热在物体中是怎样进行传递的。

出示幻灯学生填空:热能沿着物体传递,热从()温物体传向()温物体, 在同一物体中,从温度()的部分传到温度()的部分。

这就叫做热传导<(三)联系生活实际巩固提高:
学生讨论并汇报: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物体传热这种性质。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1谈谈你在这堂课中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2、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热在同一种物体中传递是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那么热在不同物体中的传递速度是不是一样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进行传热比赛的探究。

(五)布置作业
1、参考课本54页的说明准备各种材料的小勺。

2、调查生活中的金属物品上为什么会有木头、塑料或橡胶?
都是哪些物品?都在什么部位有木头、塑料或橡胶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