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读后感1000字两篇
篇一
高尔基在开头直白的写道。
仅此一处就不难得知,可怜的阿廖沙就是在这种令人窒息
的充满可怕景象的狭小天地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
可怜的阿廖沙,当他还不知道生活是怎
样一件事情时,一家子蠢货就已经走进了他的童年。
先给这一家子蠢货做一个简短的个性介绍。
外祖父卡什林是一个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
他性情暴躁,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当然年幼的阿廖沙也难逃毒手。
有一次竟把体弱
的阿廖沙打得失去了知觉,结果大病了一场。
外祖父不仅凶狠他还贪婪成性,他暗地里放
高利贷,秘密接受典当,还怂恿徒工到市场上偷窃。
有这样一个了不起的父亲,作儿子的
当然也差不到哪里去,俗话说得好有其父必有其子嘛。
两个儿子天天闹分家,为了家财全
然不顾手足之情,大大出手打得头破血流。
这哪里能显示他们哥俩的真才实学啊,他们还
会把自己的老婆活活打死,逼死徒工就为了省几块工钱。
他们简直禽兽不如,将别人的生
命当作了儿戏。
看看这是怎样一个家啊!不,我错了。
我不应该称呼它为家,它是一个吃
人的地狱。
这一切罪恶的勾当点燃了阿廖沙幼小心灵中的激愤和狂怒。
他身边的这一切层
出不穷的暴行和腐蚀人心灵的恶势力没有压弯阿廖沙正义的脊梁,他反而锻炼成长为一个
坚强、勇敢、正直和自信的人。
让我们珍惜童年的每一分每一秒,稍不留神,童年就会离我们远去,抓住童年最后的
时光,留下我们对童年最美好的印象吧。
正像黑暗包裹不了整个世界,阳光总会出现在眼前。
在黑暗的旧社会里,除了可恶的
黑势力外,还有许多光明、善良的天使陪伴着阿廖沙。
是他们给了阿廖沙力量与支持,使
他看到了光明,并相信黑暗终将被光明替代。
高尔基写到“小时候,我想象自己是一个蜂窝,各式各样普通的粗人,全像蜜蜂似地把蜜——生活的知识和思想,送进蜂窝里。
”
《童年》这本书,对有很大的启发,书中告诉我们要执着求知、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外祖母是第一个也是最多的一个把蜜送进阿廖沙蜂窝里去的人。
外祖母是高尔基文学
作品里最光辉最有人性的形象之一。
他曾深情地写到“在她没来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
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
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
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
” 除了外祖母,那个善良、乐观、有
同情心的小茨冈;那个忠厚老实,教阿廖沙要做“正直的人”的老长工格里戈里;那个献身
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他们都是阿廖沙的良师益友。
正是这些善良、平凡的普通人哺
育培养了阿廖沙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反抗精神。
勿庸置疑,《童年》的最基本主题之一就是阿廖沙的成长。
高尔基以无产阶级作家特
有的感情和娴熟的表现技巧,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成功的再现了阿廖沙作为一代新人从
觉醒到成长的艰苦历程。
但我们也清楚的看到了作家全面真实地考察了俄罗斯国民的劣根性,无情地批判了俄国的小市民生活方式和卑劣灵魂。
篇二
幸福的童年都是相似的;不幸的童年各有各的不幸.《童年》以小主人公阿廖沙在外祖
父家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刻画了一群性格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这里有严厉而暴躁的外公,有慈祥的外婆,有爱喝酒闹事的舅舅,有漂亮而忧郁的妈妈,还有会跳舞的"小茨冈";有抬起长腿踢妈妈的继父,有称为"奶奶"的绿老太婆,有孤僻而执著于化学实验的房客"
好事儿",有自杀的小偷彼得伯伯,还有一群玩草鞋大战,去冰天雪地的小岛上偷木板过
活的善良小流浪汉……
天空中乌云密布,大地一片黑暗,似乎不会再有光明出现了。
许多人在这样的环境里
沉沦。
高尔基生活在那样的社会里,读者不免为他担心:童年的高尔基会不会同样沉沦在
那个社会呢?
事实证明,人们的担忧是多余的。
他并没有在黑暗中沉沦。
他的身边有许多光明的火种,让他能够看到光明的前景。
借着这些火种,他后来成为了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
那么,那些光明的火种都是什么呢?
读了著名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的巨著——《童年》后,书中的每个情景都不时地在我
脑海里浮现,令我不得不随着情节的基调而改变心情。
书中有一个小人物令我难忘,那就是主角阿廖沙在外祖父家最真心的朋友——伊凡。
伊凡有个别名叫“小茨冈”。
小时候因为家里穷自己的亲生父母养不起他,就把他丢在阿
廖沙外祖母的门口。
仁慈的外祖母不但把他收留,而且还把他养得结结实实的。
当阿廖沙
见到他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个善良、乐观,富有同情心的小伙子了。
每当脾气暴躁的外祖
父要毒打阿廖沙时,他总是伸出手臂为阿廖沙阻挡;在阿廖沙外祖父家他总是干最重最累
的活。
“小茨冈”是聪明的、机智的,
也是善良的,但是他的一生都在一个勾心斗角的家庭里,聪明才智得不到发展,一个
人才就这样被埋没了。
在那个尔虞我诈的家庭里,伊凡最终还是得不到关怀与信任,在一
次背十字架的过程中,被两个舅舅害死,可怜的“小茨冈”就这样去世了。
我在书中看到,外祖母给了他许多帮助。
作为一个贯穿小说始终的人物,外祖母一直
对他充满关爱。
外祖父第一次打他时,外祖母便奋不顾身的保护高尔基,抚平高尔基的身
体与精神创伤。
外祖母还经常给他讲一些优美的故事。
其中包含了一些人生哲理,引起了
童年高尔基的极大兴趣。
这颗颗光明的火种照亮了高尔基前进的道路。
其实,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尔基本人,高尔基借阿廖沙这个人物来描述自己的童年。
高尔基用真实优美的文笔描述了自已苦难而令人难以置信童年。
读完《童年》这本书后,使我认识到二十世纪俄国小市民的生活方式及其精神特征,特别是阿廖沙的成长以及他内心世界的变化,更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普通人的灵魂。
我在书中看到,外祖父家的雇工戈里和“小茨冈”同样给他带来了光明。
他们二人都十分友善,待人很和蔼,让人感到无比亲切。
他们也都是非常正直的人,常与童年高尔基促膝长谈,给予了他许多关怀,为他讲述做人的道理。
正是他们的话语让童年高尔基能正确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
一句句充满哲理的话语给他指明了方向,让光明的火种擦出了火花,照亮了他的人生,他们也就成了高尔基人生道路上的好朋友。
这两颗光明的火种对高尔基而言无疑是最为明亮耀眼,光彩照人的。
我在书中看到,除了他们,还有许多光明的火种照耀着童年的高尔基。
比如他的外祖父在心情好的时候会教他识字、念书,对他进行了启蒙教育;比如他曾经的邻居“好事情”,让童年高尔基有了对生活的追求和对知识的渴望;比如他在上学期间遇到的一位主教,在别人嫌弃他时,这位仁慈的主教鼓励他,给了他继续向前的信心;比如和他一起捡破烂的几个小伙伴丘尔卡、维亚希尔、雅兹等,尽管家中都一贫如洗,却都不贪婪,他们之间依然互相帮助,互相关怀,这让童年高尔基感到了友爱,学会了分享……众多光明的火种聚在一起,燃起了熊熊的火焰,让光明充满了他的全身。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