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3课时求索真理的历程一、选择题1.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的含义的是()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B.实践是主体的思想活动C.实践是主体被动地适应环境的活动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活动解析: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因此它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排除A项。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因此B项错误。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因此C项错误。
应选D项。
答案:D2.浙江台州市的农民说,以前卖农产品是肩挑腿跑挨家叫卖,后来有了专业批发市场,销量增加;现在有了网络,通过网络可以把产品卖到全国甚至世界各地。
这些变化体现了实践的()A.客观物质性B.主观能动性C.直接现实性D.社会历史性解析:由“变化”一词可知,材料主要体现了实践的社会历史性,D项正确;A、B、C三项与题意无关。
答案:D3.下列能体现实践决定认识的有()①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②三思而后行③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④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解析:①③阐述的是实践决定认识的道理,②④阐述的是认识对实践的作用。
答案:C(2018·全国重点中学模拟)2018年7月22日,太阳照常升起。
但这一天的太阳又是如此特殊,这将是本世纪持续时间最长的日全食,对于中国人来说,更是500年一遇的奇观。
回答4~5题。
4.过去,民间流行“天狗吃日”的说法,现在普通群众都知道日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者运行造成的现象,这体现了()A.每个人的认识都是无限发展的B.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C.人类的认识具有反复性D.社会实践是无限发展的解析:材料中人们对日食的认识从不正确到正确,体现了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A项说法错误,B项正确。
C、D两项与材料无关。
答案:B5.科学史上有许多重大的天文学和物理学发现是利用日全食的机会做出的。
最著名的例子是1919年的一次日全食,证实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
英国天文学家爱丁顿的观测结果与爱因斯坦事先计算的结果十分吻合,从此相对论得到世人的承认。
材料体现了()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的发展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解析:爱丁顿利用日全食的机会进行天文观测,这是在实践,从而证实了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项正确,其他三项与材料无关。
答案:C6.(2018·广东文基)“把学问用于装饰是虚假,完全依靠学问上的规则断事是书生的怪癖。
”这表明()A.书本知识比亲身实践更为重要B.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D.书本知识要和具体实践结合解析:材料强调书本知识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故选D。
B错,正确的说法是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来源。
A说法不正确,书本知识与亲身实践不能比较二者谁是否重要。
C不符合题意要求。
答案:D7.(2018·四川)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前,西医外科手术都是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进行的,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甚至会导致昏厥、休克和死亡。
实现“刀下无痛”,一直是医学界的梦想之一。
一代又一代的医生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尽可能地减轻病人外科手术的痛苦,但效果都很有限。
直到化学止痛剂一氧化二氮和乙醚的发现、成功使用和推广,医学才真正进入无痛手术时代。
上述材料说明()①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②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产生的③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④获得正确的认识意味着认识过程的结束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回答此题可采用排除法。
③表述错误,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而不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④表述错误,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获得正确的认识并不意味着认识过程的结束,认识还应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排除③④,故选A。
答案:A8.(2018·海南单科)最近,我国有科学家采用铝铍埋藏测年法的技术手段测定:北京猿人生活在约七十七万年前。
此前,根据其他测年法,学术界采信“四五十万年前”的说法。
上述考古研究情况表明()①任何具体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都具有局限性②专家公认的检验手段和考古结论具有更高可靠性③不同的考古实践手段必然会得出不同的考古结论④不同考古结论应不断接受新的考古实践的再检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由于受主观和客观因素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总是有限的,故①正确。
②明显错误,最近有关北京猿人生活年代说法和此前说法都是依据一定的科技手段测定出来,但不能说专家公认的手段和结论就一定有更高的可靠性,而是看主观和客观条件是否具备。
③明显错误。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因而④正确。
答案:D9.(2018·海南单科)2018年3月28日20时30分到21时30分,全球24个时区的2 000余座城镇用熄灯一小时的方式“接力”参加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旨在节能减排保护人类地球家园的“地球一小时”活动。
我国从东到西众多城市的公众积极参与了这一活动。
“地球一小时”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是,当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并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
这说明()①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②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③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④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故②不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故不选④。
答案:B10.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都要关注社会公平”。
党的十七大对发展观和公平观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说明()①真理都是具体的②认识都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认识到的真理总是在认识发展中不断被否定④人类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A.①③B.②④C.①④D.③④解析:本题以我党对发展观和公平观认识的不断深化为背景,考查真理的基本属性、人类追求真理的特点等相关知识。
不同时期,发展观和公平观的内容不同,说明真理都是具体的,①说法正确。
“十七大对发展观和公平观的认识达到一个新高度”说明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④说法正确。
不是任何认识都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说法错误。
③认为真理不断被否定的说法错误,应是辩证的否定。
故选C。
答案:C德国思想家、文学家莱辛曾说:“人的价值并不取决于是否掌握真理,或者自认为真理在握;决定人的价值的是追求真理的孜孜不倦的精神”。
据此回答11~12题。
11.下列对真理的认识,正确的是()①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②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③真理应通过思考来追求和发展④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真理应通过实践来追求和发展,③错误;①②④正确,故选B。
答案:B12.真理之所以要孜孜不倦地追求,是因为()①真理是绝对的、永恒的②真理与谬误是截然对立的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④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正因为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因此,要随着条件的变化追求对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可见,③正确;①项认为真理是永恒的观点是错误的;②项否认了真理和谬误的转化,错误;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真理属于认识,所以要孜孜不倦地追求,④正确,故选D。
答案:D13.《中国共产党章程》增加了科学发展观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我国随着时代发展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行动指南,说明()①真理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主观的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③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④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可以有多个正确认识,真理可以有多个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①④本身说法错误,②③符合题意。
答案:B14.“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对毛泽东的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①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②认识运动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③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④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解析:②本身说法错误。
毛泽东的这句话,概括了认识运动的总规律,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故①③④符合题意。
答案:B15.在平面内,若直线a⊥c,直线b⊥c,则a∥b;在空间中,若直线a⊥c,直线b⊥c,则直线a与直线b不一定平行。
这说明() A.人们难以完全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B.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反复性C.真理具有客观性D.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解析:直线a是否与直线b平行,不同条件下得出不同的结论,这说明了真理的条件性。
故该题选D。
答案:D二、非选择题16.(2018·试题调研)卫生部应急办副主任梁万年说:“经过研究探索,目前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有了新的认识,其虽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但病情较温和,有些无需治疗即可痊愈。
”2018年7月9日卫生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完善甲型H1N1流感防控措施的通知》,这意味着我国正式调整甲型H1N1流感防控策略。
2018年7月22日,由河南华兰生物生产的我国首批甲型H1N1流感疫苗在完成生物、生化实验后,在江苏泰州进入临床验证阶段。
运用所学认识论知识,分析材料中蕴涵的哲学道理。
解析:可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原理分析。
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
经过研究探索,即通过实践,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有了新的认识,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也体现了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科学家研究甲型H1N1流感病毒,得出正确认识,是为了指导防控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传播。
我国在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有了新的认识的基础上,正式调整甲型H1N1流感防控策略体现了这一点。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首批甲型H1N1流感疫苗在完成生物、生化实验后,在江苏泰州进入临床验证阶段,用实践来检验人对防疫该病毒的认识是否正确。
17.由于30年前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从而使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理论,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上述材料体现了认识论中的哪些道理?解析:审题应注意分析材料,然后找出对应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