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2019年外科护理学考试相关专业知识模拟试题点击这里(公众号关注:百通世纪获取更多)外科护理学考试相关专业知识模拟试题(一)1.健康教育活动的目标是A.开展卫生宣传B.配合调查研究C.普及保健知识D.改善人类的健康相关行为E.实施系统的健康相关行为干预[更多初级中药师考试真题请点击百通世纪进入]2.下列不属于按教育目的分类的健康教育研究范畴的是A.营养健康教育B.生殖健康教育C.职业人群健康教育D.环境保护健康教育E.疾病防治健康教育3.以下属于“ROR行为表达式”构成要素的是A.环境B.感知C.刺激E.反馈4.关于“人类行为的发展顺序”,正确的是A.被动发展、主动发展、巩固发展、自主发展B.被动发展、主动发展、自主发展、巩固发展C.自主发展、被动发展、巩固发展、主动发展D.自主发展、被动发展、主动发展、巩固发展E.自主发展、巩固发展、被动发展、主动发展5.驾车使用安全带属于“促进健康行为”中的A.日常健康行为B.避开有害环境行为C.戒除不良嗜好行为D.预警行为E.保健行为6.以下对“自主发展阶段”的描述,正确的是A.自成年起,持续终生B.表现出喜欢自我表现C.主要由遗传和本能决定D.表现出爱探究、好攻击、易激惹E.通过对自身和外界的综合认识进行行为调整7.“被动发展阶段”的特征包括A.延续到成年B.喜欢自我表现C.好攻击、易激惹D.标志着行为的定型E.靠遗传和本能的力量发展而成8.关于危害健康行为特点的描述,以下正确的是A.非偶然发生B.作用强度小C.持续时间短D.先天获得和形成E.对个体之外的他人和社会没有危害9.关于人类行为“差异性”的阐述,正确的是A.主要体现在年龄差异B.是开展健康教育的前提C.是改变不良行为的关键D.受遗传、学习的主要影响10.举止稳重以利于接近对方,属于非语言传播技巧中的A.面部表情B.仪表形象C.动态语言D.同类语言E.体态语言[更多初级中药师考试真题请点击百通世纪进入]11.“您今天的气色好多了,是吧?”属于常见提问方式中的A.封闭式B.开放式C.复合式D.探索式E.偏向式12.人类行为的主要适应形式除反射、控制和应激外,还包括A.调整、顺从、顺应B.调试、顺应、应对C.调节、顺应、应对D.调试、顺从、应对E.调节、顺从、顺应13.群体传播中的“从众行为”来自A.舆论领袖B.群体意识C.群体意见D.群体压力E.群体凝聚力14.关于探索式提问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A.提问笼统B.堤问包含问者的观点C.人际传播中应避免使用D.适用于对某一问题的深入了解E.提问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问题15.关于“亲身传播”的描述,正确的是A.即指自我传播B.即指人内传播C.即指人际传播E.是组织以外小群体的传播活动16.以下对人际传播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A.反馈及时B.情感交流为主C.面对面的交流方式D.全身心地传播E.无法估计受传者的接受程度17.下列不属于效应评价指标的是A.行为改变率B.患病率C.信念支持率D.行为流行率E.卫生知识知晓率18.孕产妇死亡率是A.人群健康学指标B.日常生活质量指标C.临床健康学指标D.社会健康学指标E.躯体健康学指标19.为减少回归因素对评价结果正确性的影响,可采用的方法是A.设立对照组B.重复测量C.抽样测量D.比较分析E.随机调查[更多初级中药师考试真题请点击百通世纪进入]20.健康促进规划的过程评价主要关注A.计划是否完善、合理、可行B.项目活动的数量、质量、效率C.目标人群知识、态度、信念的变化D.目标人群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变化E.评价整个汁划的成败21.适度变化语音引起对方注意属于非语言传播技巧中的A.面部表情B.仪表形象D.同类语言E.体态语言22.原位菌群的一度失调是指A.出现菌群移位B.出现二重感染C.出现菌群交替症D.正常菌群的结构和数量发生暂时性变动E.正常菌群的结构和比例失调呈相持状态23.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教育需求评估时,以下不是考虑的主要内容的是A.患者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水平B.患者的学习能力C.糖尿病患者所处的环境D.应当采用什么药物进行治疗E.患者有无学习动机24.引起不可预防性感染的微生物来自于A.患者体表的正常菌群B.飞沫核C.带菌尘埃D.输液制品E.药品25.难预防性感染是指A.交叉感染B.环境感染C.自身感染D.外源性感染E.接触性感染26.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的是A.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B.新生儿经胎盘获得的感染(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C.创伤而产生的炎症表现D.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虽无炎症反应但有细菌定植E.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27.根据感染发生的部位,腔隙感染属于A.身体多个部位感染B.手术部位感染C.循环系统感染E.软组织感染28.判断无明确潜伏期的医院感染标准是A.入院4小时后发生的感染B.入院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C.入院12小时后发生的感染D.入院24小时后发生的感染E.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29.医院感染学是研究医院感染A.发生、发展和控制的一门学科B.病原体特征的一门学科C.流行病学特征的一门学科D.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的一门学科E.控制措施的一门学科30.外源性感染的途径不包括A.医院环境B.医疗器械C.医务人员的手D.输液输血E.大量使用抗生素31.医院感染发生率的监测不包括A.医院感染部位发病率监测B.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监测C.医院感染的病原体监测D.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监测E.医院感染漏报率的监测[更多初级中药师考试真题请点击百通世纪进入]32.医院感染调查样本量应不少于年监测病人数的A.1%B.5%C.10%D.15%E.20%33.医院感染漏报率应低于A.10%B.20%C.25%E.35%34.在诊疗过程中,医护人员根据病情对患者进行简短的讲解和指导,是A.候诊教育B.随诊教育C.咨询教育D.健康教育处方E.门诊专题讲座35.属于正常菌群三度失调的表现为A.肠功能紊乱B.假膜性肠炎C.慢性咽喉炎D.口腔炎E.阴道炎36.杀灭外环境的传播媒介物上所有活的微生物称为A.去污染B.抗感染C.灭菌D.消毒E.清洁37.ICU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是A.肺炎克雷伯菌B.大肠埃希菌C.铜绿假单胞菌D.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E.洋葱伯克霍德菌38.适用于外科埋植物和隐形眼镜消毒的溶液是A.戊二醛B.过氧乙酸C.过氧化氢D.乙醇E.氯己定39.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某医院、某科室的住院患者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A.许多医院感染病例B.医院感染流行C.医院感染集中D.医院感染失控40.对于灭菌后物品的处理,正确的是A.湿包和有明显水渍的包需烘干后保存B.合格的灭菌物品应标明截止日期C.灭菌物品应距地面50cm,距天花板20cmD.夹取无菌物品的用具应每周进行清洗消毒E.能阻挡微生物渗入的包装材料有效期至少半年41.微生态失衡会引起A.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B.菌群数量的改变C.菌群失调和移位D.菌种的变异E.诱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更多初级中药师考试真题请点击百通世纪进入]42.多孔材料的表面消毒可选择A.机械除菌法B.喷雾消毒法C.擦拭消毒法D.浸泡消毒法E.熏蒸法43.新生儿脐带消毒所用的溶液是A.1%硝酸银B.3%过氧化氢C.50%二溴海因D.异丙醇-醋酸氯己定E.5000mg/L有效碘的碘伏44.患者,男性,70岁。
实施胃修补术,为预防手术部位感染使用抗生素的最佳时间是A.术前1天B.术前30〜60分钟C.手术过程中D.术后即给E.术前3天和术后3天45.污染的锐器必须置入A.双层黄色污物袋中B.双层红色污物袋中C.双层黑色污物袋中E.耐刺硬壳防水容器内46.新棉布在用于包装物品进行压力蒸气灭菌前应先A.洗涤去浆B.消毒C.灭菌D.暴晒E.去离子水湿润47.会阴部及阴道手术消毒的范围是大小阴唇、会阴和A.两侧大腿外侧1/3及肛门周围B.两侧大腿内侧1/3及肛门周围C.两侧大腿上部及肛门周围D.两侧大腿外侧1/3及肛门E.两侧大腿内侧1/3及肛门[更多初级中药师考试真题请点击百通世纪进入]48.需用注射用水溶液溶解后放入盐水中静滴,从而防止水解失效的抗生素类是A.β-内酰胺类B.氨基糖苷类C.大环内酯类D.喹诺酮类E.糖肽类49.患者,男性,69岁,因呼吸衰竭而使用呼吸机,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有效且简单的方法是A.湿化器使用蒸馏水B.定期更换蒸馏水C.定时倾倒冷凝水D.使用声门下分泌物引流E.预防性使用抗生素50.管理的核心职能是A.计划职能B.组织职能C.人员管理D.领导职能E.控制职能1.D解析:健康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系统干预活动,以调查研究为前提,以传播健高生活质量的最终目的。
2.C解析:职业人群健康教育属于按目标人群分类的范畴。
3.C解析:“ROR”分别表示产生人类行为过程中的三个要素,即刺激一有机体一行为反应。
4.B解析:人类行为的发展顺序依次为被动发展、主动发展、自主发展、巩固发展。
5.D[更多初级中药师考试真题请点击百通世纪进入]解析:预警行为指对可能发生的危害健康事件的预防性行为及在事故发生后正确处置的行为。
6.E解析:A属于巩固发展阶段,B和D属于主动发展阶段,C属于被动发展阶段。
7.E解析:A属于自主发展阶段,B和C属于主动发展阶段,D属于巩固发展阶段。
8.A解析:危害健康行为具有一定的作用强度和持续时间,多为后天获得和形成,对个体、他人和社会健康有直接或间接、现存或潜在的危害。
9.D解析:年龄差异、改变不良行为与可塑性有关,人类行为区别于动物行为的重要标志是目的性,该特点也是开展健康教育的前提。
10.B解析:仪表形象是通过适当的仪表服饰、体态、姿势表示举止稳重,有助于获得对方的信任和接近。
11.E解析:偏向式提问包含提问者的观点,可暗示对方做出提问者想要的正确答案。
12.B解析:人类行为的主要适应形式包括反射、自我控制、调适、顺应、应对、应激。
13.D解析:群体压力能改变群体中个别人的不同意见,从而产生从众行为。
14.D解析:A属于开放式提问的特点,B属于偏向式提问的特点,C、E属于复合式的特点。
15.C解析:自我传播即人内传播;亲身传播即人际传播;公共关系学与组织传播有关;组织以外小群体的传播活动指群体传播。
16.E解析:人际传播反馈及时,传播者可及时了解受传者对信息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根据其需要和特点及时调整传播策略、交流方式及内容。
17.B解析:效应评价的指标包括卫生知识均分、卫生知识合格率、卫生知识知晓率、信念支持率、行为流行率。
解析:孕产妇死亡率反映了人群健康状况。
19.B解析:回归因素是指由于偶然因素,个别被测试对象的某特征水平过高或过低,但在以后的测试中可能又恢复到原有的实际水平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