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学原理 北科大 期末复习总结

安全学原理 北科大 期末复习总结

安全:免除了不可接受的风险的状态。

危害:可能带来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或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源或事故隐患。

事故: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风险:特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

职业病: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疾病。

风险评价: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其是否在可承受范围的全过程。

也称危险度评价和安全评价。

危害辨识:识别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

危险因素: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的因素有害因素: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

事故隐患:泛指现存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管理上的缺陷。

系统安全:指在系统使用的期限内,应用安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并排除系统要素的缺陷及可能导致灾害的潜在危险。

劳动保护:只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采取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来消除劳动过程中危及人身安全和健康的不良条件和行为,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病危害,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

职业安全卫生:以保障职工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为目的的工作领域以及再法律,技术,设备,组织制度和教育方面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安全信息:安全活动所以来的资源,按安全事物在时间和空间定性或定量的表达。

一次:生产过程中的人机环境客观安全性。

二次:法规,条例政策安全科学理论总结分析报告等。

安全收益:安全产出。

具有潜伏性,间接性,延长性,迟效性特点。

安全目标管理:在一定时期内,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总目标,从上到下的确定安全工作目标,并未达到这一目标制订一系列对策措施,开展一系列的组织,协调,指导,激励和控制活动。

职业健康管理体系:为建立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所制定的一系列相互联系或相互作用的要素管理体系。

绩效测量: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活动和结果的测量。

可承受风险:是根据用人单位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安全健康方针,已将危害性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降低至可接受的程度。

四同时: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四不放过: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为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事故致因理论:是用来阐明事故的成因,始末过程和事故后果,以便对事故的发生,发展进行明确的分析,是从最早的单因素理论,发展到不断增多的复杂因素的系统理论。

安全人机学原理:从安全学的角度和着眼点,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解决人机结合面的安全问题。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的或者临时的生产,加工,使用或者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安全科学四要素:人,物,人物的关系,信息。

安全生产中的三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

事故的主要影响因素人的原因:工人,管理干部,事故现场的在场人员和有关人员。

注意力分散,忽视安全警告,不安全的工作,危险作业,高速作业。

是重要致因。

物的原因:原料,燃料,动力,设备,工具,成品,半成品,装置结构,材料不良,零件磨损老化危险物有害物的存在安全防护装置失灵防护用具失灵。

管理的原因:技术缺陷,劳动组织不合理,错误、缺乏检查指导,教育培训不够,人员选择和使用不当,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

环境:自然环境的异常,生产环境不良,直接原因。

事故处置情况:对事故前的异常征兆是否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反应。

能否采取有效措施,对负伤人员的急救是否妥善。

事故特征:因果性,偶然性、必然性、规律性,潜在性、再现性、预测性,可预防性。

伤害程度:轻伤1-105个工作日重伤105-6000 死亡 6000以上死亡事故1-2 重大死亡3-9 特大死亡10-29 特别重大30以上特别重大 30人以上 100以上一亿重大:10-30 50-100 5000-1较大:3-10 10-50 1000-5000 一般以下伤亡事故统计指标在册职工人数计算千人负伤率本时期内工伤事故人次与在册职工人数之比中,俄,英法,工人数计算千人负伤数捷克,芬兰叙300个工作日为1个工人数计算德意瑞士百万工时计算伤亡率工商总数与出勤总工时之比美日新加坡海因里希工业安全公理:1.工业生产过程中人员伤亡的发生,往往是处于一系列因果连锁之末端的事故的结果;而事故常常起因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和)机械、物质(统称为物)的不安全状态。

2.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大多数工业事故的原因。

3.由于不安全行为而受到了伤害的人,几乎重复了300次以上没有造成伤害的同样事故。

换言之,人员在受到伤害之前,已经数百次面临来自物方面的危险。

4.在工业事故中,人员受到伤害的严重程度具有随机性质。

大多数情况下,人员在事故发生时可以免遭伤害。

5.人员产生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原因有:①不正确的态度;②技术、知识不足;③身体不适;④物的不安全状态及不良的物理环境。

这些原因因素是采取预防不安全行为产生措施的依据。

6.防止工业事故的四种有效的方法是:①工程技术方面的改进;②对人员进行说服、教育;③人员调整;④惩戒。

7.防止事故的方法与企业生产管理、成本管理及质量管理的方法类似。

8.企业领导者有进行事故预防工作的能力,并且能把握进行事故预防工作的时机,因而应该承担预防事故工作的责任。

9.专业安全人员及车间干部、班组长是预防事故的关键,他们工作的好坏对能否做好事故预防工作有影响。

10.除了人道主义动机之外,下面两种强有力的经济因素也是促进企业事故预防工作的动力:①安全的企业生产效率越高,不安全的企业生产效率越低;②事故后用于赔偿及医疗费用的直接经济损失,只不过占事故总经济损失的1/5。

安全事故报告责任事故现场有关人员事故发生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有关地方人民政府事故发生后,本单位有关人员应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与一小时之内想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重大,特大,一般事故收到调查报告之日起15日内回复。

严重伤害,轻微伤害,无伤害,1:29:300 海因里希调查美国7500起事故,占总数98%的事故可预防。

事故调查原则:实事求是,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

尊重科学,是事故调查工作的客观规律。

事故调查组是事故调查分析的专门机构,是事故调查的组织保证,成立事故调查组是事故调查分析工作的正式开始。

事故调查的基本程序:成立事故调查组现场处理与保护搜集物证和事故事实资料证人材料的收集事故现场摄影及绘图事故原因分析事故责任分析提交事故调查报告及归档博德本质原因管理缺陷基本原因个人及工作条件原因直接原因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体事故损失北川撤三:基本原因管理、学校教育、社会历史原因间接技术、教育、身体、精神原因直接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流行病因:当事人的特征环境特征治病媒介特征事故:人的因素,作业环境的因素引起事故的媒介能量是否产生伤害取决于:人接触能量的大小结束时间和频率力的集中程度屏障设置的早晚第一类危险源:可能发生意外释放,作用于人体的过量的能量或干扰人体与外界能量交换的危险物质。

第二类危险源: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

瑟利模型:该模型把事故的发生过程分为危险出现和危险释放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各自包括一组类似的人的信息处理过程,即感觉、认识利行为响应。

在危险出现阶段,如果人的信息处理的每个环节都正确,危险就能被消除或得到控制;反之,就会使操作者直接面临危险。

江危险释放阶段,如果人的信息处理过程的各个环节都是正确的,则虽然面临着已经显现出来的危险,但仍然可以避免危险释放出来,不会带来伤害或损害;反之,危险就会转化成伤害或损害。

对危险的出现有警告吗?感觉到了这警告吗?认识到了这警告吗?知道如何避免危险吗?决定采取行动吗?能够避免危险吗?防护能量逆流于人体的典型系统:(1)限制能量(2)用较安全的能源取代危险性大的能源(3)防止能量蓄积(4)控制能量释放(5)延缓能量释放(6)开辟释放能量的渠道(7)设置屏蔽设施(8)在人、物、能源之间设屏障(9)提高防护标准(10)改变工艺流程(11)修复或急救(12)信息形式的屏蔽当发生事故的概率不存在着个体差异时,即不存在着事故频发倾向者时,一定时间内事故发生次数服从泊松分布。

一些工人存在着精神或心理方面的缺陷,即事故频发倾向者,为偏倚分布。

存在很多容易发生事故的人时,为非均等分布。

事故预测的原理:惯性原理,相关性原理,相似性原理,量变到质变原理。

预测分为:预测信息,预测分析,预测技术,预测结果。

按对象分为微观和宏观。

按时间分为长,中,短。

海尔模型:闭合反馈系统察觉情况,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德尔菲法的特点:(1)匿名性。

德尔菲法采用匿名函询的方式征求意见(2)反馈性。

德尔菲法在预测过程中,要征询3~4轮征询专家意见(3)统计性。

为了科学的综合专家们的预测意见和定量表示预测结果,德尔菲法对各位专家的估计或预测数进行统计,然后采用平均数或中位数统计出量化结果。

20种事故类别物体打击:不包括爆炸引起的。

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车辆,起重设备除外。

起重伤害:不适用于触电,检修,上下驾驶室坠落。

触电事故:电击和电伤两类,包括雷击和触电坠落。

淹溺灼烫:强酸碱,火焰,高温物体,放射线。

不包括电烧伤及火灾事故引起的烧伤。

火灾:不适用于非企业原因造成的火灾。

高空坠落:两米以上为高处,十米以上为高空。

并且要排除其他类别诱发条件的坠落。

坍塌:矿山冒顶片帮,爆炸爆破引起的坍塌不算。

冒顶片帮透水:地面水害事故不算。

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煤矿,气流不通瓦斯积聚的场合。

锅炉爆炸:容积大于或等于30L承压蒸汽炉。

出口水压大于或等于0.1MPa 额定功率 0.1MW。

受压容器爆炸:最高工作压力大于等于0.1MPa 压力与容积的乘积 2.5MPa/L 承装公称工作压力 0.2MPa 压力与容积的乘积0.1 MPa/L 液体费电低于60℃。

其他爆炸:可燃气体,可燃蒸汽,可燃粉尘与空气混合形成的爆炸。

中毒和窒息:不包括病理性的或者职业病导致的。

其他伤害:扭伤,跌打,冻伤,动物咬伤,钉子扎伤、简述能量意外释放论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认为,正常情况下,能量和危险物质是在有效的屏蔽中做有序的流动,事故是由于能量和危险物质的无控制释放和转移造成人员、设备和环境的破坏。

该理论最早由吉布森(Gibson)于1961年提出,认为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

因此,应该通过控制能量或控制作为能量达及人体媒介的能量载体来预防伤害事故。

1966年由哈登(Haddon)进一步完善了能量意外释放理论,他认为:“生物体(人)受伤害的原因只能是某种能量的转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