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2 第二章 摄像的介绍

02 第二章 摄像的介绍

第一节摄像机的分类数码摄像机就是DV,DV是Digital Video的缩写,译成中文就是“数字视频”的意思,它是由索尼、松下、胜利、夏普、东芝和佳能等多家著名家电巨擘联合制定的一种数码视频格式。

然而,在绝大多数场合DV则是代表数码摄像机。

从目前市场上来看,主要分为两大类:供专业电影制作与拍摄使用的电影摄影机和供各类、各级用户使用的民用数字摄像机。

一、电影摄影机的分类1、按使用胶片分:8毫米、16毫米、35毫米、70毫米。

2、按摄影频率分:逐格延时摄影机、常速摄影机、快速摄影机、高速摄影机。

3、按专业功能分:低噪声同步摄影机、水下摄影机等。

二、民用数字摄像机1、按照使用用途分类(1)广播级机型根据使用目的的不同,广播级摄像机又可以分为三种。

演播室(ESP)用摄像机演播室用摄像机工作于有利于摄像机工作的条件下,如照明强度、色温等适度。

为了提高性能指标,通常采用尺寸较大的摄像器件。

因此,它们的清晰度最高,信噪比最大,图像质量最好。

当然,体积也大,价格也不是一般人能接受得了的。

现场节目制作(EFP)摄像机EFP摄像机工作条件介于上述两种摄像机之间,性能指标也兼顾到这两个方面。

它们的图像质量与演播室用摄像机相近,但体积小一些,能满足轻便型现场节目制作的需要。

EFP系统至少包括两台以上的摄像机,一个视频切换台,一个音频控制台和所需辅助性设备。

这种制作方式的特点是即时、现场、多级和多工种的合作。

新闻采访(ENG)摄像机由于这种摄像机的工作环境特殊,这类机器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对非标准照明情况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在恶劣环境中(如工作温度大范围的变化)具有比较高的安全稳定性,具有调试方便、自动化程度高、操控灵活、携带方便等特点,其图像质量比演播室用摄像机稍低,价格也相对便宜些。

单机摄制方式源自英文ENG,即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电子新闻采集。

就是以一台摄像机为工作单元,拍摄采集新闻(节目)素材,经过后期编辑、合成,制成节目播出,所以,也叫录制方式。

(2)专业级机型专业级摄像机一般应用在广播电视以外的专业电视领域,如电化教育、工业、医疗等。

这种摄像机要求轻便,价钱便宜,图像质量低于广播用摄像机。

(3)业余级机型家用摄像机主要应用在图像质量要求不高的非业务场合,比如家庭、娱乐等。

这类摄像机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有一定的隐蔽性,除了用于个人、家庭娱乐外,许多特殊条件下的拍摄也经常采用这种机型。

近几年来,摄像机朝着高质量、固体化、小型化、自动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以上三种广播用摄像机之间已不存在明显的界限,广播级摄像机的水平分辨率一般在700线以上,价格一般在几万到几十万(人民币)之间。

2、按存储介质分类(1)磁带式(2)光盘式(3)硬盘式(4)存储卡式3、按照传感器类型和数目分类(1)传感器类型:CMOS与CCD(2)传感器数目:单CCD与3CCD第二节摄像机的基本构造一、镜头二、机身三、寻像器寻像器是摄像师工作当中于摄像机沟通的一个重要通道。

它能够显示摄像机工作的技术状况。

也是摄取画面、构图画面、寻找画面及回看画面的一个重要窗口。

摄像者通过它,可以选择画面角度、范围,确定画面构图;同时,还可监看摄像机的工作状态(白平衡/黑平衡的调整状态;电子快门速度;自动光圈状态;电池、磁带及场景照度等)。

专业的寻像器可以根据摄像者的需要调节角度和伸缩距离(屈光度),也可以调节亮度和对比度。

四、其它附件第三节摄像机的基本操作一、摄像机的基本使用方法(流程)简单归纳(1)给电池充电;(2)安装电池,DV磁带或存储卡;(3)将开关打到拍摄档(一般有off、拍摄、拍照和观看档);(4)用正确的方法拿住(很重要,方便操作和保持稳定,当然可以用三脚架);(5)当然别忘了拿下镜头盖:P ;(6)对着要拍摄的对象取景;(7)按下开始拍摄的按钮(一般在调off、拍摄、拍照和观看档的中间);(8)期间可以移动并调节变焦(特写、广角);(9)按第7步的按钮结束拍摄;(10)观看(液晶屏幕、联到电视);(11)采集到电脑进行编辑。

二.持机方式持机的姿势及要领摄像机一般架在三角架上进行拍摄。

但作为家庭或业余摄像通常是用肩扛或手持,为了保证图像的稳定和操作上的灵活,这就需要有一套较为正确的姿势加以扶持以及呼吸方法上的配合。

1、持机的姿势一般有下列几种:●扛机立摄肩膀放松,右肘紧靠身,以帮助稳定摄像机,双脚自然分立、站稳。

眼睛紧贴着寻像器的目镜护眼罩上。

●举机立摄对于拍摄较大场面时,常采用此种俯拍方法。

由于机器举起后,难以保持稳定,所以一般采用短焦拍摄。

这种方法适用于小巧的便携式摄像机。

●棒机立摄仰拍时常用此方法。

执机时尤其要控制好呼吸,适宜拍摄短焦镜头。

●低角度跪摄此方法能方便地拍摄一.些位置比较低的目标物。

拍摄时,可操作变焦器前的红色"开始/暂停"纽。

由于单腿跪地,能获得较好的稳定性。

但不能采用似蹲非蹲似站非站的姿势,否则时间稍长一点就会出现画面抖动。

●双臂依托跪摄将双臂依托于桌面,单脚跪地,更能稳定摄像机,拍摄效果更佳。

2、持机的要领手:摄像机扛在右肩上,右手握住镜头的变焦控制器,左手握住镜头的调焦环,右脸颊贴住摄像机机身。

对于有自动调焦的摄像机,左手不用调整焦距,可以帮助把稳机器,或者握住右手腕,以利稳定机器。

眼:摄像时的用眼与拍照不相同。

拍照一般是右眼取景,左眼自然闭合。

但用这种方法摄像,则会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为拍照只是拍摄某一画面,而摄像是个连续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着连续的推、拉、摇、移等变化。

如果视野仅限于寻像器中的一个场景,那么,摄像者对于下一个场景就无法捕捉。

所以拍摄时,应右眼取景,左眼同时观察全局、把握动向,随时注意主体的变化趋势。

初学者可能不太适应双眼观察,经过一定的实践训练,养成习惯后,会受益非浅。

此方法特别适合拍摄新闻。

身:摄像时经常要用到仰俯或摇摄等拍摄方法,这借助于三脚架很容易完成。

如果没有三脚架的情况下,则需要利用腰部和手臂动作来配合完成。

摇摄时,较稳定的方法是双脚不动,依靠腰部转动,同时注意转动时的平稳。

气:初学者为了稳定镜头,常常会不自觉的屏气拍摄,这对拍摄较短的镜头还可以,遇上拍摄长镜头则会坚持不住,反而会造成颤抖。

正确的方法是采用“腹式呼吸”。

所谓“腹式呼吸”即胸部放松,双肩不向上耸动,而腹部作不影响拍摄的收缩。

步:肩扛拍摄时,双脚应与肩同宽,以利稳定重心。

在拍摄推、拉、摇、移、跟等运动镜头时,如果没有摄像轨道车,则要依靠走动来完成。

走动时要尽量利用膝关节、腰部的缓冲作用以减少画面的抖动。

四、摄像机保管使用注意事项1、摄像机在使用之后要关闭光圈、盖好镜头盖、拔下电源线、取出磁带或者存储卡,并卸下电池2.拍摄时避免镜头直对阳光,以免损害CCD板。

3、摄像机工作的环境温度和湿度不能超过其规定的额度值(最佳环境温度为0—40摄氏度,环境湿度不小于80%),防止机器提前老化。

4、镜头是一个十分精密的光学组件,其光学透镜表面带有镀膜,因此对镜头要十分爱惜,不要用手摸;上面有附尘时要用软毛刷(提手+单)掉,当比较脏时应以镜头水滴在麂皮上一起擦拭;镜头组件不可随意拆卸。

5、连接使用时均要十分谨慎,不能马虎从事,连接线路时尽可能在关闭电源的情况下进行。

6、摄像机工作时如果发现各报警灯警告,应立即停止工作,及时排除故障。

7、尽量避免在雨天雪天拍摄,如要拍摄要更加妥善防护。

8、保存时应该尽量放置在干燥地方避免机器受潮。

9、镍铬电池充电时,一定要先使用完再充电,防止产生记忆效应,锂电器不在此列。

10、摄像机一旦发生故障,一定要及时送往专修人员检查修理,杜绝一切乱拆乱卸现象,以防故障扩大难以维修。

第四节摄像机的使用一、白平衡与黑平衡的调节1、白平衡与黑平衡的调节原理白平衡调节与黑平衡调节的目的是为了让被摄场景中的物体能够在视频显示终端得到正确的色彩再现。

白平衡的调节是在不同的场景、不同的光照条件下,要进行调整的一项重要调机环节。

是为保证摄像机三基色工作状态保持一致,达到拍摄色彩还原真实、自然而设的调整按纽。

在生活中色温是不断变化的,所以我们要不断的调整白平衡。

在进行白平衡调节时并不要求景物的白和影像的白必须要完全一样,它只要求能够达到色度再现的目标即可。

(在视频系统中白色可以很容易地被不同的色彩信号来定义)。

白色是纯正色,容易观察到偏色现象,白色对偏色现象比较敏感。

所以一般都使用纯正的白纸来调整白平衡,这样拍摄出的画面色彩还原就比较正常和自然。

当然,为了达到要创意的画面影调效果也可以采取,利用调白平衡的操作,产生画面的偏色效果,来达到某种艺术的气氛。

一般而言,白平衡调节要比黑平衡调节更为重要.这是因为随着亮度的降低人眼对色彩的敏感度会迅速下降,尤其是在很暗的暗部,人眼已不再过分要求色彩再现质量了。

但从整个灰阶色平衡的角度出发,调节黑平衡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白平衡调整中通常会遇到两个问题:一是场景中的哪一部分是白的;二是何时调整白平衡。

第一个问题比较容易解决,只要将一块标准白板放置在场景中对它进行白平衡调整即可。

但是这种办法并非永远适用,尤其是对于拍摄场景中有超过两个以上的混合光照明的情况。

比如,有时放置白板的位置与披摄主体位置的照明光源不一样,而被摄主体附近又无法放置白板。

当这种情况出现时,可以在拍摄场景中寻找与照射主体的光源相近(最好是相同)的光源,而且最好在这种光源的照射范围内能比较容易地放置白板。

这样调整的白平衡效果是一样的。

对于何时调白的问题,结论是只要照明主体的光线发生了变化就要调白。

这就是俗称的“动光之后先调白”的道理。

2.白平衡的调节步骤(1)粗调【色温选择拨盘】调整范围值:1#片: 色温为32000 K (日出、日落、室内灯光下拍摄)2#片: 色温为5600 K+1/8 (强烈光线、高反光、室外拍摄)3#片: 色温为56000 K (普通日光下、室外拍摄)(2)微调【光圈选择挡】光圈选择挡选择在自动位置,焦距推止长焦顶端,让白纸充满整个画面(最少也要充满2/3画面),然后按黑平衡调整键2-3秒,在寻像器中出现“OK”字样,再按白平调整键2-3秒,待寻像器中出现“OK”字样,这样黑、白平衡就调整完毕。

白平衡的调节具体步骤如下:(1)在摄像机的滤镜转盘上选择与照明光源色温相匹配的滤镜。

(2)选择标准白卡纸(或选用较白的白纸)。

(3)将镜头光圈放在自动状态。

(4)使摄像镜头对准白卡纸并通过移动距离或推拉镜头使得白卡纸面积达到整个画幅画面的70%以上。

(5)向上拨动摄像机正前下方的白/黑平衡调节钮AWB,直到寻像器中的操作显示由OP变为OK。

当OK显示在寻像器中时,表明白平衡调节完成。

摄像机的寻像器中同时还会给出照明光源的具体色温数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