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rose中创建边界类的方法:
1.右击logic view,选择“new”--“package”。
新建一个文件夹“边界类”。
2.右击“边界类”文件夹,选择“new”--“class”。
新建类。
3.为新建的类定义类名,然后右击该类选择“Open Specification”,或者直接双击该类。
4.在打开的窗口中,在“Stereotype”中选择“boundary”,标识该类为边界类。
5.如果是定义控制类,就设置Stereotype的值为control,如果是定义实体类,就设置Stereotype的值为entity。
2.顺序图
图1 UC02选择课程用例的顺序图
文档中蓝色及红色文字及图片,是与rose操作有关的介绍。
在整理文档是务必要删除。
说明:顺序图的画法:
1.在Logic View下新建文件夹命名为“顺序图”。
2.右击“顺序图”文件夹,选择new--Sequence Diagram
3.将新建的顺序图使用“用例编号和名称”命名。
4.双击打开该顺序图。
5.根据用例描述,确定参与用例的参与者、边界类、控制类以及使用到的实体类,并将上述对象从左侧模型树中找到,鼠标左键点中,拖到右侧主图版中。
注意顺序图中各对象的顺序从左到右为参与者、边界类、控制类以及实体类。
比如“UC03 退选课程”的参与对象如下:
5.根据用例描述中的主事件流,开始画顺序图中的消息。
UC03 退选课程主事件流如下:
1)学生查看已选课程。
在图中,先在中间工具栏上单击Object Message,然后将鼠标移至画图板。
单击“学生”后不要松开左键,向“WithdrawalForm”拖动,到达该对象后松开左键,就建立了学生到界面对象的一条消息。
右击该消息,选择“new operation”
在打开的窗口中,修改操作Name,为“查看已选课程”。
可以在Return栏设置返回值类型。
还可以选择Detail选项卡,为操作设置参数。
在Arguments列表下,右击空白处,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Insert,可以添加一个新参数,修改参数Name,Type,Default(默认值)等内容。
操作添加完毕后,点击“OK”即可。
该操作被添加到消息中。
按照同样的方式完成所有消息及操作的添加。
如果需要返回消息,单击工具栏上的“Return Message”,返回消息从控制类返回到边界类。
注意:参与者对边界类的提交的操作,要传递给控制类,然后由控制类传递到相应实体类,才能操作到数据信息。
如果需要返回信息,则由控制类返回到边界类上。
2)学生选择要退选的课程,点击“退选”按钮。
3)系统将课程选课人数减1,删除该学生的选此课信息及该课程下的此学生信息。
4)系统提示退选成功。
用例结束。
用例结束时,控制类的生命终结,在其生命线(虚线)下方画一个“叉号”(工具栏拖过来即可)。
6.画完顺序图后,再次查看该图中用到的类时,发现添加在消息上的操作,都已被添加到类中。
这样就得到了添加了相应操作的类。
完成所有顺序图后,将设计过的类在3.2中贴出来。
操作名称可以用中文也可以用英文,只要能够描述清楚方法的作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