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二章 水泥厂总平面布置..
第二章 水泥厂总平面布置..
2.3.3竖向布置
1、原则
基本原则是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适应经济环境和生 产、生活发展的需要,本着少占耕地、多用丘陵,体现工 程量少、见效快、环境好的整体效果。
(1)结合自然地形,减少土石方工程量与节约能源 (2)满足道路布局合理的技术要求 (3)满足场地排水等要求 (4) 综合考虑建构筑物基础埋深、管线敷设的要求
(15)合理选择建筑形式,使之便于生产并缩小工厂占地 面 积,缩短工程技术管线及运输线路; (16)厂区内不允许修建医疗所、消防、警卫人员宿舍和 运动设施等,但某些设施可设在厂区外的防护区内;
(17)规模较大的企业分期建设时,必须尽量缩减第一期
工程的占地面积和生产作业线长度,以降低工厂的建设
投资和经营费用;
(4)建筑物、构筑物的外形应简单,布置应紧凑,以 便厂区利用率达到最大限度; (5)辅助车间及仓库应尽可能地靠近它所服务的主要 车间; (6)动力设施应尽量靠近负荷中心; (7)厂内人行道距离应最短,并尽可能避免与货运线 路交叉,特别是在工作紧张及行人往返多的地段内
(8)厂区的管线网,应尽可能取直,不应在铁路和道路
2、合理组织人流、货流
货流分布与方向是否合理,线路是否最短、快捷 最合理的人流组织是线路最短及与货运的交叉最少 或避免交叉 一般将货流集中在厂后区,人流集中在厂前区
3、选择建筑形式
(1)多层厂房:占地面积较小,可以缩短物料的运输路 线,生产工序联系较紧密。 (2)单层厂房:分为分离式和联合式两种
2.2 总平面布置的原则
2.2.1、布置原则
(1)厂区内的建筑物、构筑物及交通运输线路的布置应使工 艺流程顺捷,并保证合理的生产作业线; (2)原料、燃料、半成品和成品的运输应当是连续的短距离 运输,避免交叉和往返; (3)适当地把厂区划分为几个地段,把生产性质、防火、卫 生条件、动力要求和交通运输等同类的建筑物、构筑物布 置在一个地段,按生产作业线分布于工厂的厂区内;
1、铁路运输
优点是运输量大、运输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影响 小、运输费用比汽车运输低。
但因铁路建设成本高、建设周期长、审批程序复 杂,除非工厂附近有铁路线可以利用,一般不考 虑铁路专用线运输,而是采取从附近铁路货运站 用汽车转运的方式。
某2500t/d新型干法线7个台段布置示意图
图2-5 某2500t/d新型干法线7个台段布置示意图
2.4工厂总平面布置实例
1、水泥厂平面布置
水泥厂生产作业线(由生料磨至成品库)可根据不同生产工艺 及厂区地形进行布置,如“一”字形,“L”形,“U”字形 等。
水泥厂总平面布置中常见的型式:
(1)“一字形”适用于建设场地长度方向较长的场地,
2.3.2总平面布置图的内容
比例:通常应选用1:500或1:1000的比例。 风玫瑰图:表示该地最频繁的风向及风的速度的图形,也 称风向图。通常成多边形。 N 风玫瑰图是所示风向系由外边吹向中 心,向心线最短的风向,即表示最小 频率风向。
风玫瑰图分全年风玫瑰图和夏季风玫 瑰图。厂址选择及全厂总平面布置时 一般以夏季主导风向为依据。
煤预均化堆场
石膏及混合 材堆场
辅助原料预均化堆场
石膏 混合 材堆 棚
生料磨 窑 尾 电收尘 生料库 窑头
收尘
熟 料 库
发电 机房
压 缩 空 气 站
煤粉制备
水 泥 粉 磨 散装
综合楼 停 车 场 污 水 处 理 食 堂 浴 室
机修 车间 材料 库 包 装 水 泥 库
生料磨
机修 车间 材料库 旋风 除尘 电收 尘 窑 尾
路基下面铺设各种管线,集中埋放地下管线地带应位于
建筑物和道路之间; 安置方法:地下、地面、 架空 (9)布置建筑物时应考虑日照方位及主导风向; (10)必须根据工厂的发展预先考虑将来扩建的可能; (11)根据地形起伏、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等条件,把主要 建筑物、构筑物布置在条件好的地段,以节约建设投资;
1、主要生产车间
(1)水泥厂
①石灰石破碎车间
②烘干车间 ③生料粉磨车间 ④熟料烧成车间 ⑤水泥粉磨车间 ⑥水泥包装车间
(2)陶瓷厂
①坯料制备车间 ②成型车间 ③焙烧车间 ④上釉及彩饰车间
(3)玻璃厂
①原料车间 ②熔制成型联合车间 ③切裁及包装车间
⑤检查和装配车间
2、辅助车间及服务设施
(1)辅助及修理车间 包括匣钵及耐火材料车间、石膏模车间、制釉车间、实验室 及试工厂、机修车间、金工车间等。 (2)动力设施 包括锅炉房、水泵房、变配电所、压缩空气站以及相应的 工程技术管网等。 (3)运输设施 包括公路、铁路、码头、汽车库、油库等。 (4)行政管理和生活设施 包括厂部办公室、食堂、车库、宿舍等。 (5)堆场及仓库 储存原料、燃料、辅助材料、半成品及废料等的设施 (6)其他设施 包括围墙、大门、绿化、景点等。
(5)确定必须建立的人工构筑物(护坡、挡土墙)。
3、竖向布置的方法
(1)竖向布置的方式
连续式竖向布置是将整个厂区的地面进行全面平整。 重点式竖向布置只是平整建(构)筑物及其他工程有关 地段和为了排水所必须整平的区域。厂区的其余部分仍 保留自然地形。 混合式竖向布置又称区段式竖向布置,是将连续式和 重点式两种布置方式在厂区内按地段使用的一种布置 方式。
并选择合适的建筑物形式,组成完整的建筑群体。
2.1.2、设计步骤
(1)进行厂区划分,并确定他们之间的位置;
(2)绘制各建筑物、构筑物和堆场地面积和形状;
(3)根据厂内外和各车间之间的运输量大小及其它条件,
选定厂内外和各车间之间的运输方式和运输设施; (4)在以上各项基础上,绘制总平面布置图的设计方案; (5)设计运输线路并确定竖向布置的方式和方法; (6)进行方案的分析比较,选定经济合理的最佳方案; (7)在已选定的方案基础上,做详尽的总平面和运输设计。
(12)应满足运输线路、防火卫生条件及工程技术管线要求;
(13)应使厂内外铁路、公路、动力线路、卫生工程线路和 本地区的其他设施连接合理、工厂与住宅区的联系方便;
(14)易燃、可燃和燃料仓库必须布置在生产性建筑物和 构筑物的下风侧,经常散出大量火花以及有明火源的车 间,均应布置在易燃、可燃和燃料仓库下风侧;
总平面图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包括:厂区面积(m2);建筑
面积(m2);厂区建筑系数(%);厂区利用系数(%);铁路长度 (m);道路长度(m);围墙长度(m);绿化面积(m2)。 厂区建筑系数是指建筑物、构筑物和堆场占地面积占全厂面 积的百分数,它反映厂内建筑的密度。 工厂建筑系数一般在22%-30%之间;工厂扩建后,一般在 27%-35%之间. 厂区利用系数是指建筑物、构筑物、堆场、铁路、道路、 地下管线的总占地面积占全厂面积的百分数,它反映厂区 面积的有效利用程度。
(3)水泥粉磨及发运区域:主要包括水泥配料库、水泥磨、 水泥库、包装及成品库、石膏及混合材堆棚等;
(4)厂前区域:主要包括办公、中控、化验楼,食堂、倒 班宿舍等。 (5)余热发电及辅助生产区域:主要包括总降,余热发电 冷却水系统及生产循环水系统等。
石灰石预 均化堆场
其它辅助原 料堆场
粘土堆场
煤堆场
(18)工厂总平面图应有合理的艺术性,建筑物和构筑物应
与周围的环境及建筑物相配合,外观轮廓和道路系统平直 整齐,各个建筑物相互协调,适当地美化、绿化,使工厂
成为一个建筑艺术的整体; (19)建筑物、构筑物应作行列式或节间式布置,并应与建 设场地的长轴或短轴线平行或呈一小角度。
2.2.2、主要措施
2、任务:根据工厂的生产要求、运输要求、场地排水及厂
区地形、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条件,确定建设场地上的 标高关系,合理组织场地排水。 具体工作包括: (1)根据自然条件选择、确定竖向布置的系统和方式。 (2)确定建筑物、构筑物、排水设施、堆场、道路等标高, 并为厂区内外运输创造良好条件。 (3)确定场地平整方案,计算土石方工程量,力求土石方工 程量最小,并使厂区填挖方量接近平衡。 (4)确定场地排水方式,计算雨水流量和管沟断面,保证厂区 雨水顺利排除。
1、按功能划分厂区
(1)主要生产区:放置生产的主要车间,位于工厂场地中央 (2)辅助生产区:放置辅助车间,如耐火材料、石膏模等。 放置方式:与主要生产区明显分离; 根据要求,布置在主要生产车间附近 (3)仓库、堆场区:要求有较大的面积作为各种原料、燃料、 包装材料等的堆存之用。位于交通运输方便处,且常位于 厂后区。 (4)动力区:由锅炉房、煤气站等组成。位于厂区后不或周边 外的一个独立区 (5)厂前区:为行政管理、技术研究、文化福利设施集之处 。 位于工厂主要出入口和与城市较近的方位
中控及化 验室 窑头
窑头废 气处理 熟 料 库
矿渣 及石 膏堆 场
生 料 库
压缩空 气站
煤粉 制备
水 泥 粉 磨
水 泥 库 散装 宿 舍 食堂 办 公 楼
煤及辅助原料预均化堆场
总 降
石灰石预均化堆场 包装 石灰石 堆场 成品库 煤及辅助原 料堆场
2.5
交通运输
运输方式一般分为: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 运输和特种方式运输(如管道输送和各种机械运 输)。 在选择运输方式时,应尽可能考虑选择经济合理、 基建投资少、运费低廉、运输量大、方便迅速、 连续性和灵活性较高的运输方式。
4、布置紧凑
(1)建筑物轮廓力求简单规正 (2)沿建筑红线布置建筑物 建筑红线:建筑物的外墙位置在平面图上形成一条直线
(a)-建筑物不归正 (b)-违背建筑物红线规则 1-建筑物 2-面积损失区
5、考虑扩建
扩建时要以最少的投资,不影响整个工厂的生产,不打乱原 有的生产线,并尽量注意到新生产线和原生产线的联系。
(2)地面的连接系统
平坡式系统的特点是厂区场地各主要整平面连接处的坡度 与标高都是平缓的连接。 该系统一般适用于厂区较宽和自然地形坡度不大于2%的 地面。当厂区宽度很小,自然地形坡度虽然达到3%-4% 也可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