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0-03-25T09:24:34.700Z 来源:《当代教育之窗》2009年第12期供稿作者:路永(灵璧县向阳初级中学安徽灵璧234200)
[导读] 本文指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未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摘 要】本文指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未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教师应该采取各种手段和策略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同时注意德育,塑造学生崇高的创新人格,保证学生的创新能力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关键词】创新能力;创新课堂;创新人格
Shallow the development talked a student innovation ability
Lu Yong
【Abstract】This text pointed out the innovation's ability of the student in the future socialism the moderniz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importance function.The teacher should adopt various means and strategy let student of the innovation ability get development, in the meantime attention virtuous teach, mold a student lofty of innovation personality, assurance student of innovation ability along exactitude of direction health development.
【Key words】Innovation ability;Innovation classroom;Innovation personality
【中图分类号】G1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236-3619(2009)11-13-0135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
”江泽民主席的这番话指明了教育要想真正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为之服务,九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独特的思维活动和操作技能,发现事物之间的新关系,产生新方法,新知识和新事物的系列个性心理品质。
怎样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1.创新课堂的形成
课堂是实施教育的主阵地,合理安排45分钟的课堂教学,是创新教育得以实施的保障,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1.1 课堂教学目标的创新。
教学目标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学生知识的消化、能力的培养、缺陷的补偿,更应结合学生,具体设计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目标,以便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地进行。
要克服目标单一化的倾向,确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做好大纲、教材、学情的认真研究,使课堂目标具有科学性、全面性、可操作性,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创新,学会做人。
1.2 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法是实施教学目标的主要手段。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则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学生兴趣、、意志及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
因此,在课堂上坚决废止“注入式”、“满堂灌”的陈腐教学方式,提倡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符合学生实际的新的创新性、开放式的教学方法。
教法的设计应尽量做到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达到多种教法的优势互补,使课堂教学取得最佳效果。
1.2.1 创新程序。
首先应注意保护学生独特的个性,并给予发挥个性的自由。
应鼓励学生在个性的基础上大胆表现,鼓励学生对他人的方法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发散思维、类比思维、想象思维等。
再次,应注意灵活性的特征,应避免教学过程拘泥于编写的教案,而不加任何的变动。
1.2.2 增加趣味性。
教学过程的设计应增加趣味性这一调节剂。
无论是在讲授中、练习中,还是讨论中,都应该注意学生情绪的调动,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运作状况。
学生的兴趣、好奇心,伴随着掌握知识的过程,变课堂教学为其乐融融的求知过程、探索过程,其创新能力也会得到最大限度释放。
1.3 营造创新氛围,激发探索精神。
让学生学会创新,则需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注重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的形式,把一堂以往只是讲授的课变得有动手、动脑,有实践操作,学生更乐于接收新知,寓教于乐,目的是培养其创造能力,动手能力等多种能力。
2.注重德育,培养学生崇高的创新人格
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就是要培养学生运用自身的创新才能献身科学,推进文明进展,为人类造福的崇高精神品格。
这是学生创新能力真正形成的思想保证。
因为创新才能是个中性的“东西”,说到底,它还只是一个工具,受人的情感和道德品质的驾驭和支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很多这样的例子。
例如:火药的发明,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但也正是
它,成为清末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大门的“凶器”。
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崇高的创新人格。
教师首先要树立“大德育”观念,统一学校与社会、家庭的德育要求。
在教学中,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先”的方针,把德育渗透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要主动研究新形势,高科技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改革传统的德育方法和途径,多渠道,多形式,高科技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精神品质,形成高尚的创新人格,保证学生的创新能力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内涵。
肩负教育重任的我们,仍将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这条路上继续摸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