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情感。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体会句子的意思,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帮助学生学会“褪、撮、挫、昵、啧、瞻”6个会认字和“鸥、褪、饼、挫、昵、俯、驻、歇、瞻、涡”10个会写字;掌握“海鸥、褪色、饼干、抑扬顿挫、亲昵、俯身、驻足、瞻仰、旋涡”等词语。
教学重点: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怎样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懂得动物和人类是好朋友,激发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学生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谈话导入: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知道吗?这尊塑像坐落在云南省昆明市翠湖公园里,但它不是政府拨款所建,也不是财团出资,而是市民自发捐钱塑造的,它成为昆明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这位老人与海鸥间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使得市民会这样做呢?走进老人与海鸥这个故事,你们就会明白。
二、检查生字,整体感知.
1、教师出示幻灯片,指名读一读,检查学生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2、教师强调要点。
字音:“驻”、“瞻”是翘舌音;“挫”是平舌音;“饼”是后鼻音;“昵”字念第四声。
字形:“褪”字是衣字部。
歇落:文中指海鸥停在老人的帽子上休息。
滇池:滇池位于昆明城西南,又叫昆明湖,古称滇南泽,是云南省面积最大的高原湖泊,也是全国第六大淡水湖。
3.再次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学生一起读一读。
三、小组合作,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地方,你特别感动?或者哪些地方你有疑问。
在文中标注出来。
2.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学生的疑问。
教师注意收集、整理。
4、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出要求,文章在叙述老人与海鸥这个故事中,哪个画面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5、想想课文内容,你眼前分别出现了哪两幅场景?
四、品读课文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用“——”划出你最意想不到的句子,并有感情读读。
在书的空白地方写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然后在小组
内进行交流,最后在全班交流。
”意想不到的事情“、指名反馈出示重点句子。
自主学习后汇报一下2.
(1)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这是谁也意想不到的事情。
海鸥一开始“突然飞来”时,也许以为是老人又来给它们喂食了,许多天没来的老人终于又来了,于是它们没等老人呼唤它们的名字就迫不及待地“突然飞来”。
)
(2)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
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海鸥也像人一样,它们有着人一样的情感。
急速翻飞后,海鸥们“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是那么地严肃和安静,也许它们知道老人再也不会来了,于是它们默默地“肃立”,好像在为老人守灵。
这样的场面,相信无论谁都会为之动容。
)
(3)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为何用“扑”而不用“飞”?引导学生想像海鸥大声鸣叫似乎在说些什么?从“白色旋涡”体会海鸥对老人的不舍、悲痛,对老人的一片深情。
当老人的遗像被我们收起时,海鸥们的举动又是那么地让人吃惊,所有的海鸥都大声鸣叫着朝遗像扑过来,飞动的翅膀形成了一
个白色的漩涡,使我们几乎无法脱身。
海鸥们是那么舍不得离开老人,它们在用自己特殊的方式表达对老人的留恋。
)
3 指导朗读:同学们海鸥能认人,真是太神奇了。
(悲伤地、语调低沉、语速慢点).
4男女生比赛读,全班配乐有感情朗诵这些句子。
(以读为主,引导学生通过读,想象画面的内容,体会这感人的一幕。
设置了悬念,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究的浓厚兴趣)
五、学生质疑,教师创设语言情境
1、学生质疑:海鸥为什么要轮流飞到空中?海鸥为什么会肃立不动?
2、教师:同学们,要想了解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走到老人生前去看一看。
请同学们大声自读老人喂海鸥的段落,想一想老人喂海鸥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
3、教师指名反馈
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海鸥呼唤。
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
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读读这段话,小组讨论:看看哪些词让你们的心头有一股亲情般的温暖,请圈一圈。
(“小心”“饼干丁”“退”和别人喂海鸥不同。
别人把饼干扔在地上,而老人却把饼干丁小心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方便海鸥有足够的空间吃食。
撮起向海鸥呼唤引起海鸥的注意,让海
鸥来吃。
)
4、联系上下文找找老人是怎么呼唤的?
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
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读读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A.
B、是啊,多么朴实的名字,这一个个名字中凝聚着老人对海鸥的关心与呵护。
请你亲昵地呼唤一下海鸥,再请你抑扬顿挫地呼唤一下海鸥。
声声呼唤,多像一个父亲在呼唤自己的孩子啊。
5、让我们一边想象画面一边有感情地读读老人喂海鸥的这段话。
请女同学念海鸥的句子,男同学念老人的句子。
多么美好的画面,多么和谐的场景,它成了昆明市翠湖公园最美丽的景色。
6、教师:在饼干丁上还有一个故事
出示补充材料:
被昆明人称为“海鸥老人”的吴庆恒生前孤身一人每月308元的退休工资有一半以上都用来给海鸥买吃的。
老人平时几乎舍不得花一分钱坐公交车。
每天步行二十多余里,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他往往到中午12点多才能赶到翠湖,喂一阵海鸥,老人又得赶在三点前步行回西郊昆明化工厂。
四元五角一斤的饼干,老人毫不吝啬买给海鸥吃。
他知道那是海鸥最喜欢的美食;他还经常买来鸡蛋为海鸥
制作“鸡蛋饼干”;而他自己,唯一的奢侈品是两毛钱一包的金沙江香烟。
7、就是这样一位老人,十多年来,宁可穿着褪色的旧衣,背着褪色的布包,甚至用着褪色的塑料袋,也要把钱省下来买饼干,一到冬天,每天步行二十多里,给海鸥送餐去。
怪不得朋友告诉我——(生读)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
8、老人虽然离去了,但是,我们的眼前时常浮现他喂海鸥的身影,我们的耳畔回响着他呼唤海鸥的声音,我们还依稀记得他向别人谈起海鸥时的话语。
请同学们也学着老人的样子来谈谈海鸥。
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立刻生动起来。
“海鸥最重情义,心细着呢。
前年有一只海鸥,飞离昆明前一天,连连在我帽子上歇落了五次,我以为它是跟我闹着玩,后来才晓得它是跟我告别。
它去年没有来,今年也没有来……海鸥是吉祥鸟、幸福鸟!古人说‘白鸥飞处带诗来',十多年前,海鸥一来,我就知道咱们的福气来了。
你看它们那小模样!啧啧……”海鸥听见老人唤,马上飞了过来,把他团团围住,引得路人都驻足观看。
太阳偏西,老人的塑料袋空了。
“时候不早了,再过一会儿它们就要回去啦。
听说它们歇在滇池里,可惜我去不了。
”老人望着高空盘旋的鸥群,眼睛里带着企盼。
A、谁是朗读高手,请她读读。
B、从她的朗读中,你听出了老人对海鸥的——生接(称赞,不舍,喜爱,赞叹……)
C、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老人的眼睛写满了对海鸥的爱哪。
同学们,你们看,当海鸥快要回滇池歇息去了,老人望着高空盘旋的海鸥,眼睛里带着企盼。
他在企盼什么呢?一起带着企盼读读老人下面说的话。
六、想象写话——深入品味老人与海鸥至死不渝的亲情
1、是啊,老人的心里归牵挂的还是海鸥,海鸥们对老人也是依依不舍,我想,他们一定还有好多好多的话想向彼此倾诉,让我们一起来帮他们完成这个心愿吧!.
2、生想象写话:(1)假如你是一只老人曾经喂养过的海鸥,面对天
堂里的亲人——老人,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2)假如你是天堂里的老人,回忆与“儿女们”海鸥相伴的一幕幕,面对悲痛欲绝的海鸥,你会对它们说些什么?
2、生写,交流。
七、总结全文,拓展升华——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1、多么诚挚的语言,多么动人的情感,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故事感动
了很多很多的人,后来,人们在翠湖公园里建立了一个雕塑(出示课件),师解说:老人依旧满脸慈祥的笑容,周围,海鸥翩然翻飞,多
么和谐的场面!同学们,这就是那位老人,让我们用最神圣的队礼向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老人表达出少先队员们最崇高的敬意!
2、生活中,像老人一样爱护动物的人还有很多,有你,有我,有大
家,我们现在来听一首歌:《丹顶鹤的故事》,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来关爱动物,都和动物和平共处吧!
八、布置作业
写一份动员大家保护动物倡议书。
板书
老人喂海鸥海鸥送老人
美好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