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如何写文献综述一、什么是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
文献综述是在全面搜集与课题有关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一定时期内某一学科或专题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全面的综合叙述和评论。
综述的目的是反映某一课题的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
从其历史到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都要进行全面的介绍和评论。
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预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为选题和开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好的文献综述,不但可以为下一步的学位论文写作奠定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提供某种延伸的契机,而且能表明写作者对既有研究文献的归纳分析和梳理整合的综合能力,从而有助于提高对学位论文水平的总体评价。
二、为什么要写文献综述(1)有利于更新专业知识、扩大了知识面文献综述能够反映当前某一领域或某一专题的演变规律、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发展趋势,它的主题新颖、资料全面、内容丰富、信息浓缩。
因此,不论是撰写还是阅读文献综述,都可以了解有关领域的新动态、新技术、新成果,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
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进一步的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2)有利于选择科研方向综述通过对新成果、新方法、新技术、新观点的综合分析和评述, 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能够帮助科技人员发现和选取新的科研课题,避免重复,因此写文献综述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
(3)有利于查阅相关资料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文献产生,要全部阅读这些文献,时间和经历都是不够的,通过阅读综述,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有关领域的发展情况、发展趋势,节省大量的时间。
总之有利于提高你的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
三、文献综述的一般结构一般而言,做研究之前,肯定要进行文献综述的。
许多人为了展开自己的研究,也看了很多文章,但在写文献综述时却往往不知道从何下手,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把自己看的文章整理出来。
其实,论文就是八股文,是有“套路”的,按照“套路”打,文献综述的思路就很清晰了,离一篇合格的甚至是优秀的作品就不远了。
在进行文献综述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概念的基本含义做研究你得首先告诉读者让你寝食难安的是什么东西啊,不仅是日常生活概念,学术上这个概念是什么意思也得说清。
所以综述的第一步往往是论文核心概念的阐述。
比如,你的研究主要与“学习动机”相关,你就得告诉人家什么是“学习动机”。
有的人去查资料,有的人翻词典,看看谁最先提出这个概念的,现在概念又有哪些变化,当前学术界对此概念的基本共识是什么,等等。
2、相关概念的辨析介绍完自己要研究的概念,然后就要说这一概念与其它相近或者联系比较密切的概念之间的关系了,以便使得当前的概念界定更为清晰。
比如说,研究学习动机,应该表明它与“学习兴趣”、“学习需要”等概念有哪些相同或者不同的地方,好让人家明白你所要研究的学习动机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3、概念的主要类型或表现主要概念研究清楚了,那么之后就要细化一下,有的时候介绍概念的主要类型,有的时候介绍概念的主要表现,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如果研究学习动机,这里就要介绍学习动机按照分类标准不同,可以分成不同的亚类型。
如根据来源分为外部学习动机和内部学习动机,并分别阐述之。
或者也包括概念的典型特征和表现,比如,一个学习动机强的人有什么特点等等,也需要在这里阐述一下。
4、当前研究的主要手段这部分有可能放在相关理论之后,但放在这里也无妨,因为方法毕竟和内容是不一样的一块东西,甚至有的内容,研究方法众所周知,或者仅此一种,不用介绍也是有可能的。
这里主要说明,当前的研究者们都用哪些手段来研究我所关注的这个问题的。
5、概念的相关因素每一个人不能离开他人而存在,同样,一个概念也不能离开其它概念而存在。
总会有些概念与之有着密切或者不密切的关系。
对于一个概念而言,谁影响着它,它又影响着谁,这些问题都要说得清楚。
如对于学习动机,你就要介绍什么因素会对学习动机产生影响;同时还要说明学习动机的强弱又会引起个体的哪些变化,等等。
当然,对于心理和教育的一些概念而言,概念的影响因素往往是人、情境、任务;而概念的直接后果往往是个体的观念、情感、人格和人际因素。
6、相关的理论评析既然和概念相关的因素有这么多,那么它们彼此之间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学者们这么多年闲着也是闲着,肯定提出了一些有道理或者没道理的理论,将这些理论整理总结一下,一一表述出来。
7、当前研究的共识与争议最后一点很重要,也相对难写一点,这时候就要发挥你的综合概括能力以及批判思维能力了。
在前人的诸多研究中,都形成了哪些共识?在哪些问题上存在一致意见?在哪些问题上还有着不同看法?关于本问题的研究还有哪些需要拓展的地方?这些问题你一定要逐一回答,回答之后,你才可以展开自己的真正的研究。
如果不能回答,那么,对不起,你的研究理由不够充分,你需要再仔细想一想,然后才能展开你的研究。
最后必须说明,以上文献综述结构,只是一般化的,会依据你研究的内容不同可能会有不同的侧重写法,也不一定这几个要素全包括,当然,也不一定这几个要素就包括了你所有需要写作的内容。
自古文无定法,其实挂一漏万。
四、文献综述的格式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
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
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1、前言部分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2、主题部分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
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
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
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文献综述与评论主题部分内容材料的选择要求是“确凿、切题、典型、新颖、充分”。
“确凿”是所选材料,一要真实,二要准确。
其关键是对第一手材料要反复核实,要可靠无误,在没有真正阅读文献时不要注明一个观点的资料来源。
有许多作者找文献综述写作的捷径,常是借助别人对原始文献的解释,加此下去,就有可能断章取义,歪曲原文。
“切题”是所选材料有明确的目的和定向性,能够说明综述的主题,要避免泛泛涉猎,对与主题无关的材料,即使很生动很精彩,也应割爱和剔除。
“典型”是指所选用材料的代表性,能否充分说明问题的本质、很好地表达综述的主题。
“新颖”是指综述材料的时间性,在文献综述与评论中,别人没有提过、没有用过的新的动态、信息、事物,能给人一种新鲜感的材料,如果材料过于陈旧,就很难说明问题。
“充分”是指文献综述与评论中,所选的原材料要有足够的量,一篇或一段综述不能仅有一两篇材料。
主题部分对问题综述的方法一般有两种:按问题的历史发展年份来综述与评论;按问题的相关内容的联系程度来综述与评论。
3、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
4、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也为评审者审查提供查找线索。
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
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五、文献综述规定1.为了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
2.在文献综述时,研究生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
通常阅读文献不少于30篇。
3.在文献综述中,研究生应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
4.文献综述要条理清晰,文字通顺简练。
5.资料运用恰当、合理。
文献引用用方括号"[ ]"括起来置于引用词的右上角。
6.文献综述中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鼓励研究生多发现问题、多提出问题、并指出分析、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
7.文献综述不少于3000字。
六、文献综述存在的问题:1、只综不述;2、缺乏批判性的消化与梳理3、视野较窄:检索不全面,不准确,不深入,国外资料不全4、文献引用不规范(引用和自写不分)5、综述中难以找到起点和终点。
6、未查验原始文献,引用二次文献错误7、难以体现作者的综合、概括能力(记流水账)原因:(1)阅读量太少(2)不知道有哪些检索的工具阅读文献时应注意:(1)不可断章取义(2)阅读时某段时间应集中在某一个研究领域(3)泛读与精读结合,提高学习效率(4)注意主流文献与经典文献,顶尖的刊物几个不引用:(1)自己没看过的文献少引用(2)不是权威、经典的文献,知名作者的少引用(3)不是新近的文献少引用七、注意事项⒈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的综述。
2、把握范围,从最近成果读起通过文献检索和索取原文,最好的方法是从最近的研究成果读起。
这样做,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更快地注意到研究问题的现状,加深对课题的了解和认识。
二是最新的研究成果常常包括以前研究的参考资料,可以弥补在文献检索过程中的重要资料的遗漏,从而可以提高文献研究与评论的深度和效果。
3、紧扣选题,掌握重点内容在文献资料的阅读过程中,主要目的是要辨别和描述与自己课题相关的研究。
通过阅读,拓宽了自己的观点,甚至引起对研究问题和研究目标的重新思考与修订。
因此,在阅读过程中,紧扣主题,掌握他人文献的研究目标、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主要结论等重要内容,也称之为阅读文献的“四要素”,这一点,对刚刚涉足科学研究的研究生更为重要。
4、随读随记,注意阅读方法在阅读文献资料的过程中,准确的理解原文献的内容和观点,边读边记,手抄笔录,手脑并用是研究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习惯。
同时要注意阅读文献中的基本方法。
阅读方法有:浏览、通读、精读。
5、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6、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
7、参考文献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而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