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碾压实验方案

碾压实验方案

古蔺县朝门水库工程施工一标段(枢纽项目)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碾压试验方案试验:编写:审核:四川信德建设有限公司古蔺县朝门水库工程施工一标段(枢纽项目)项目部二零一五年十一月古蔺县朝门水库大坝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碾压试验方案一、工程概况古蔺县朝门水库工程位于泸州市古蔺县赤水河二级支流断头河倒流河上,坝址区位于古蔺县鱼化乡、金星乡交界处的宋家坪~河沟头河段上,坝址区河段大地坐标:东经106 ° 00′57″~106° 01′ 14″;北纬27 ° 54′ 42″~27°54′52″。

朝门水库坝址控制流域面积km2 。

坝址区距金星乡及古蔺县城的距离分别为8km、65km,目前仅坝址右侧有乡村公路通至坝肩,交通不甚方便。

朝门水库工程是一座以灌溉及人畜饮水为主的烟区水源工程。

工程主要由大坝枢纽及渠系组成,水库总库容543 万m3。

其中水库枢纽工程包括拦河大坝、溢洪道、取水洞、放空洞等建筑物。

拦河大坝为碾压式沥青砼心墙石渣坝,最大坝高,坝顶长156m,坝顶宽,坝顶高程1076m。

溢洪道工程为岸边正槽式,采用底流消能,全长,进口高程。

放空隧洞位于大坝左岸,进口高程,出口高程,全长。

泄洪放空洞由引渠段、闸室段、有压隧洞洞身段组成,与溢洪道共用消力池。

取水隧洞位于右岸,进口底板高程,出口高程,全长。

由引渠段、岸塔式取水口、洞内消能段、无压隧洞洞身段组成。

二、坝区工程地质概况工程区大地构造上位于扬子准地台滇黔褶皱区之娄山关坳陷褶皱南部段,构造位置在四川沉降带及泸州隆起以南,黔中隆起以北,黔江隆起以西,平行展布为一向南突起的弧形构造,由若干个不同方向的褶皱群所组成。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01)及其国家标准第Ⅰ号修改单( 2008),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

工程区构造稳定性好。

库区以侵蚀构造地貌为主,局部为岩溶地貌。

库盆主要由志留系下统石牛栏组泥质灰岩、灰岩夹泥岩及钙质粉砂岩组成,库岸基岩裸露,呈陡坡。

库区内风化带以下的灰岩类岩体裂隙稀少,岩溶不发育,岩体透水性微弱,库岸主要以岩质库岸为主,其次以土质库岸。

水库蓄水后,库岸整体稳定性较好,但在库水反复作用下,存在小方量垮塌的可能,但其对水库正常运行影响较小。

工程区内无矿藏、文物淹没问题。

坝址区属低山峡谷地貌,沟谷形态属略不对称“V”形谷,岩性简单,主要是志留系中下统韩家店群的泥岩夹泥灰岩、结核状灰岩;两岸基岩多裸露,沟谷分布较薄的冲洪积之含碎砾的粉质粘土、粘土等。

属单斜构造,岩层产状缓,倾下游偏右岸;地下水以孔隙潜水及基岩风化裂隙水为主,河床段岩体内局部存在承压水。

三、碾压试验依据、目的与任务1. 依据合同文件。

施工进度安排料场岩性实际情况国家及部门现行的施工规范、技术规范。

1.4.1 《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50290—98;1.4.2 《土工合成材料测试规程》SL/T235—1999;1.4.3 《水利水电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SL/T 225 —98;1.4.4 《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规范》DL/T5129—2001;1.4.5 《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

1.4.6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

1.4.7 《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SL264-2001。

2. 碾压试验的目的和要求现场碾压试验目的在于根据所使用的碾压堆石料、碾压石碴料、过渡料的岩性,确定铺层厚度,进料方式,平料方式,加水量,碾压遍数,力求得到最佳压实效果。

以满足设计要求的最大干容重,最小空隙率及渗透系数等。

通过试验,得出最佳组合结果,作为大坝正式填筑施工的依据,也是作为质量控制的有力手段之一。

核实坝料设计填筑标准的合理性确定坝料压实方法2.2.1 压实机械的选型2.2.2 机械设备参数的选定2.2.3 坝料施工参数的确定2.2.4 分析坝料施工工艺,优选合理的坝料填筑程序和坝料、机械设备最佳组合3. 碾压试验任务碾压试验的主要内容如下:碾压堆石料坝体堆石料碾压试验应进行铺料方式、铺料厚度、振动碾的类型及重量、碾压遍数、行车速度、铺料过程中的加水量等碾压施工参数的试验,在复核试验中应测定压实层的空隙率、干密度和渗透系数以及碾压后堆石料的颗粒级配。

过渡料过渡层料现场碾压试验应进行铺料方式、铺料厚度、振动碾的类型及重量、碾压遍数、行车速度、铺料过程中的加水量等碾压施工参数的试验,在试验中应测定压实料的孔隙率、干密度和渗透系数以及碾压后过渡层的渗透系数。

碾压石碴料坝体石碴料碾压试验应进行铺料方式、铺料厚度、振动碾的类型及重量、碾压遍数、行车速度、铺料过程中的加水量等碾压施工参数的试验,在复核试验中应测定压实层的空隙率、干密度和渗透系数以及碾压后堆石料的颗粒级配。

各坝料施工参数优选后,进行心墙土料与反滤层、反滤层与过渡层、过渡层与坝壳堆石料之间的填筑程序、压实方法等施工方法试验。

四、坝体主要填筑料源开采料场和设计指标1、填筑料源根据现场实际地形、征地以及施工情况,开采料场为:坝址左岸料场及下游新增料场。

开采料场地质状况由于特殊地质条件影响,倒流水左岸料场不能满足填坝的要求,故此次碾压试验中,只复核新增料场。

2、堆石料参数和设计技术指标及要求坝体填筑除满足规范要求外,还需满足以下要求:坝体上、下游堆石区的堆石料:坝址下游左岸料场开采新鲜灰岩筛选加工,最大粒径不超过600mm,小于5mm颗粒数量低于20﹪,小于颗粒含量不大于5﹪,填筑后干密度cm3,孔隙率25﹪。

设计渗透系数大于× 10-3cm/s。

坝体下游石渣的碾压石渣料:大坝、溢洪道及隧洞开挖的泥岩石渣筛选加工,最大粒径不应超过500mm。

填筑后干密度2,18g/cm3 ,孔隙率25﹪80mm,沥青心墙两侧过渡料:砂砾石筛选加工,要求连续级配,最大粒径不应超过粒径小于5mm含量控制在25﹪左右,小于的含量不大于5﹪,设计干密度2,18g/cm3 ,孔隙率21﹪。

坝体石渣堆石分区过渡料:坝址下游左岸料场开采弱~微风化灰岩筛选加工,连续级配,最大粒径不应超过50mm,粒径小于5mm含量控制在20﹪左右,小于的含量不大于5﹪,设计干密度2,18g/cm3 ,孔隙率21 ﹪。

设计控制参数五、试验场地选择及试验时间1、试验场地选择根据目前施工进度、 现场实际地形条件等情况, 试验场地拟设置在 2#弃渣场, 面积600m 2以上。

根据施工布置,各试验场地交通、面积均能满足试验和规范要求。

2、现场试验时间:① 堆石料碾压试验 2015年 11月 10日~ 2015年 11月 30日。

六、碾压设备选用根据设计要求、填筑料的特性,碾压试验选用柳工压路机(型号:620A ),其机械其适用 过渡料、堆石料和石渣料的碾压, 能满足大坝填筑及碾压试验要求。

七、碾压试验 压实参数和试验组合坝体填筑施工前,对堆石料、过渡料和石渣料分别进行碾压试验。

对坝体不同堆石区域的铺料方式、 厚度、碾压机具或振动碾型号及重量、 碾压遍数、 铺料过程中的加水量、泥岩含量、碾压前后的级配、孔隙率和干容重等提出试验成果。

施工参数一经确定,不得擅自更改,所涉及的机械设备性能也不宜更改。

确需更换 设备时,则其性能规格应一致。

试验场地布置堆石料、过渡料碾压试验场地选择在溢洪道右侧堆料场;接缝碾压试验过渡/ 堆石料选择在坝体填筑区进行。

7.2.1 各坝料碾压试验需要场地条件按照试验要求,确定各种坝料试验区场地面积见下:过渡料:30m× 8m碾压堆石料:30m× 10m碾压石碴料:30m× 10m7.2.2 各坝料碾压试验需要场地面积和场地布置试验见《碾压试验场地布置示意图》试验方式为了简化试验过程,在铺料方式、振动碾型号、振动碾速度固定( 2km/h )的情况下,对铺料厚度、碾压遍数、铺料过程中的加水量等参数进行试验,取得相应的压实层孔隙率、干容重、沉降量和碾压前后的级配、泥岩含量、小于5mm的细粒含量、土料含水量等试验数据,从而确定最优施工参数。

7.3.1 过渡料铺料方式、铺料厚度、碾压机械类型、行走速度、碾压遍数、洒水与不洒水等施工参数试验。

各参数试验初拟参数如下:铺料方式:后退法铺料厚度(数据为压实后厚度,需另考虑10%~15%的松铺系数):20cm、30cm、40cm 碾压机械类型:柳工620A行走速度:2km/h碾压遍数:静2、振2、振4、振6、振8、振10洒水量:0%、5%、10%7.3.2 碾压堆石料铺料方式、铺料厚度、碾压机械类型、行走速度、碾压遍数、洒水与不洒水等施工参数试验。

各参数试验初拟参数如下:铺料方式:进占法铺料厚度:60cm、80cm、100cm碾压机械类型:柳工620A行走速度:2km/h碾压遍数:静2、振2、振4、振6、振8、振10洒水量:0%、5%、10%7.3.3 碾压石碴料铺料方式、铺料厚度、碾压机械类型、行走速度、碾压遍数、洒水与不洒水等施工参数试验。

各参数试验初拟参数如下:铺料方式:进占法铺料厚度(数据为压实后厚度,需另考虑10%~15%的松铺系数):60cm、80cm、100cm碾压机械类型:柳工620A行走速度:2km/h碾压遍数:静2、振2、振4、振6、振8、振10洒水量:0%、5%、10%7.3.4 坝料间组合模式7.3.4.1 根据拟定铺料厚度进行碾压试验,坝料填筑参数组合模式见下表:大坝填筑坝料组合最佳模数选择试验根据上述拟定组合模数,进行接缝碾压试验。

7.3.4.2 坝料接缝碾压试验接缝碾压试验的目的在于确定不同坝料接缝部位压实机具与方法,保证接缝部位的碾压施工质量。

主要方法见下表:碾压试验步骤7.4.1 场地平整在进行碾压试验之前应进行场地平整和压实。

场地的平整度不得超过±15cm,基层的密实度应和坝体填筑的密实度基本一致,以减少基层对碾压试验的影响。

7.4.2 现场试验测量控制:在铺料之前应在填筑面上布置测量控制网点,网点间排距为2×2m,并在铺料之前测量网点的起始高程;铺料后立即在网点上放置10× 10cm厚度为10mm的钢垫板,按拟定的加水量洒水后碾压;测量不同碾压遍数时的高程,作为计算沉降量的依据。

碾压:按拟定的碾压速度碾压,振动碾前进和后退时均碾压。

碾压时采用错距法碾压,错碾宽度根据拟定的碾压遍数确定。

取样检查:用注水法在碾压面的测量网点附近挖坑取样,测定坝料的压实密度和压实后的级配。

7.4.3 资料整理根据测量结果和试验数据来整理碾压试验成果,并根据碾压试验成果的数据绘制如下关系曲线:以铺料厚度H1为参数,绘制压实沉降值h与碾压遍数Ni 的关系曲线;以铺料厚度H1为参数,绘制干容重γ d与碾压遍数Ni 的关系曲线;经过计算,绘制空隙率n与碾压遍数Ni 的关系曲线;绘制不同坝料各场试验的坝料级配曲线;绘制在最优参数组合下,压实密度与加水量的关系曲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