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初二物理-运动的快慢

1初二物理-运动的快慢

运动的快慢学生姓名___________学科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教师姓名___________平台_________上课时间_____________1.通过对运动快慢和跑步快慢的类比,理解运动快慢的概念。

2.通过对学生的视觉刺激,促进学生对运动快慢的有效记忆。

3.通过视觉类比法,引导学生建构学科知识体系,激发解决相关问题的潜能。

例1、小李和小刘在周长为400米的环形跑道上跑步,小李每秒钟跑5米,小刘每秒钟跑3米,他们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反向而跑,那么,二人从出发到第二次相遇需多长时间?解“第二次相遇”可以理解为二人跑了两圈。

因此总路程为400×2相遇时间=(400×2)÷(5+3)=100(秒)答:二人从出发到第二次相遇需100秒时间。

例2、我人民解放军追击一股逃窜的敌人,敌人在下午16点开始从甲地以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逃跑,解放军在晚上22点接到命令,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开始从乙地追击。

已知甲乙两地相距60千米,问解放军几个小时可以追上敌人?解敌人逃跑时间与解放军追击时间的时差是(22-16)小时,这段时间敌人逃跑的路程是[10×(22-16)]千米,甲乙两地相距60千米。

由此推知追及时间=[10×(22-16)+60]÷(30-10)=120÷20=6(小时)答:解放军在6小时后可以追上敌人。

例1:火车提速后,在北京和上海之间的运行速度约为104 km/h,两地之间的铁路线长1453 km,火车从北京到上海大约要用多长时间?提示:公式变形,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例2:两个带电粒子以相同的速度垂直磁感线方向进入同一匀强磁场,两粒子质量之比为1:4,电荷量之比为1:2,则两带电粒子受洛伦兹力之比为()A. 1:1B. 1:1C. 1:2D. 1:4提示:平均速度例3 甲、乙、丙、丁四个物体的运动速度分别是10m/s,18km/h,450cm/s,1200cm/min,则它们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v丁>v丙>v乙>v甲B.v甲>v乙>v丙>v丁C.v甲>v乙>v丁>v丙D.v乙>v甲>v丙>v丁提示:单位换算例4、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为s=vt,在图4中,甲、乙两直线分别是两运动物体的路程s和时间t关系的图像,由图可知两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是()A.v甲>v乙B.v甲<v乙C.v甲=v乙D.条件不足,提示:看图求斜率1新龟兔赛跑: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出发,当兔子远远超过乌龟时,便骄傲地睡起了大觉,当它醒来后,发现乌龟已快接近终点,于是兔子撒腿就追,结果乌龟和兔子同时到达终点,在龟兔赛跑地全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兔子的速度始终大于乌龟的速度B 乌龟的平均速度大于兔子的平均速度C 兔子的平均速度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D 乌龟的平均速度等于兔子的平均速度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某同学用正常速度匀速步行30m,需40s的时间,若以正常的速度用6min30s的时间沿操场跑道走完一圈,那么跑道的周长最接近( )A 100mB 300mC 200mD 150m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一人骑自行车沿平直公路行驶,第1s内通过的路程为2m,第2s内通过的路程为3m,第3s内通过的路程为4m,则( )A 前2s内平均速度为3m/sB 前2s内平均速度为2m/sC 3s内平均速度为3m/sD 后2s内平均速度为4m/s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在匀速运动的火车上,某乘客说车厢小桌上茶杯是静止的,则他选的参照物是( )A 从乘客旁边走过的乘务员B 车厢内放茶杯的小桌C 铁路旁的树木D 铁路旁的建筑物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纳米”是一个长度单位,1nm=10-9m,纳米技术是以0.1—100nm这样的尺度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目前我国纳米技术已跻身世界前列,1.76×107nm可能是A 一个人的身高B 物理课本的长度C 一座山的高度D 一个篮球场的长度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这一句应理解成选择的参照物为( )A 水B 桥C 人D 地面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完成以下速度单位的换算:(1)1080km/h=_________m/s; (2)6.8×108nm=_______m(3)6.5m/s=_________km/h;(4)1.5min=_________s;(5)7200s=________h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9所示,在图10中分别做出的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路程s、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探究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将物体将要通过的路程分成若干段,再分别测量物体通过每段路程所需的时间。

如图3所示,将运动员跑步的路程分成长度相同的三段,由图中秒表可知运动员通过每段路程所需时间,从图中可见运动员在此运动过程中的速度是()A.不变B.变大C.变小D.先减小后增大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一名同学骑自行车从家路过书店到学校上学,家到书店的路程为1800m,书店到学校的路程为3600m。

当他从家出发到书店用时5min,在书店等同学用了1min,然后二人一起又经过了12min到达学校。

求:(1)骑车从家到达书店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这位同学从家里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大?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容小结1、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2、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3、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4、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教师评语任务A:阅读文献,写出你的收获材料优胜教育直播时间收获任务B(习题)1、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公式v=s/t可知( )A.v与s成正比 B v与t成反比 C s与t成正比 D 以上说法都不对2、一辆长30 m的大型平板车,在匀速通过70 m长的大桥时,所用时间是10 s,它以同样的速度通过另一座桥,用了20 s的时间,那么这座桥的长度是()A.140 mB.170 mC.200 mD.230 m3、某同学在体育中考中,跑完50m用了8 s的时间,她的运动速度为()A.6.25m/s B.6.25 km/h C.400m/s D.0.16m/s4、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

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A.6m/s B.6.25m/s C.6.75m/s D.7.5m/s5、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8所示,图9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6、某同学的爸爸携全家驾车去太湖渔人码头游玩,在途经太湖路时,路边蹿出一只小猫,他紧急刹车才没撞到它。

如图为紧急刹车前后汽车行驶的时间—速度图像,根据图像分析不正确的是()A.紧急刹车发生在8:27B.在8:23~8:27时间段内他驾车匀速前进C.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最大速度为60千米/时D.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平均速度为60 千米/时7、右下图是汽车上的速度表,一辆小汽车以此速度从玉屏驶向贵阳,若玉屏至贵阳约为3.2×105m,则()A.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m/sB.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m/hC.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km/sD.该汽车只要4小时就可到达贵阳8、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第2秒内的距离是4m,第3秒内的距离是6m,第4s内的距离是8m,这物体是______运动.9、小明乘电梯上升的过程中,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是的(选填“运动”或“静止”);若电梯在10s 内从一层直达八层,且每层楼高为3m,则电梯从一层直达八层的平均速度为m/s。

10、一辆电动自行车以1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了30s,它通过的路程是 m。

11、平直公路上甲、乙、丙三人骑自行车同时向一个方向行驶,甲感觉顺风,乙感觉逆风,丙感觉无风,由此可以判定三人中骑车速度最快的是;当他们停止蹬自行车后,自行车仍然能继续前进,这是由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