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设备检修管理制度

设备检修管理制度

设备检修管理制度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矿。

2 具体内容2.1凡从事设备检修的作业人员必须符合以下条件:2.1.1接受过专门的安全教育,并考试合格;2.1.2持有上级劳动部门配发的安全操作合格证(学徒工必须在师傅的带领下)。

2.2在设备检修前,必须穿戴齐全各种劳动保护用品,尤其要戴好安全帽,禁止酒后上岗,严格确认所用工具是否完好、符合各种设备检修安全要求。

2.3开好班前会,提出在检修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安全因素,明确责任,多工种或立体交叉作业要有专人监护,随时观察,及时整改处理不安全隐患,记录清楚。

2.4大中型检修项目必须拟订出可靠的安全措施,必要时成立工程指挥部全面负责安全措施的落实:2.4.1安全措施中,必须提出所施工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并制定出书面文字的安全措施。

措施制定后,由施工单位负责人(或工程指挥部总指挥)矿有关部门负责人、主管领导确认签字后方可生效;2.4.2 在检修作业前,必须对有关人员进行全方位的安全教育,明确作业环境、作业过程中存在的或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并根据不安全因素提出防范措施,经考试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作业;2.4.3检修作业必须执行挂牌制度,未挂牌不得进行检修作业,未摘牌不得启动设备;2.4.4对于零星作业、分散作业,要指定现场安全负责人,并由指挥部或施工单位负责人向现场安全负责人交安全、交险情、交措施。

2.5必须严格遵守《职工安全通则》、《下井须知》和《安全生产确认制》等有关条款。

2.6从事电气检修必须遵守:2.6.1请求和执行停送电命令时,应填写倒闸操作票,认真进行复查并做好记录;2.6.2进行检修作业时,必须认真填写工作票(填写检修内容及必须采取的安全措施),每张工作票只能填写一个工作任务,由操作者填写操作票、监护人审查操作项目;2.6.3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若发现疑问时,不能擅自更改操作票,应先停止操作,待查清原因,值班人员同意后再继续操作;2.6.4在断电线路上作业时,该线路的电源开关把手必须加锁或设专人看护,并悬挂“有人工作、不准送电”的警示牌,只有执行这项工作的人员才有资格取下警示牌并送电;2.6.5在带电设备周围不得使用钢卷尺和带金属丝的线尺;2.6.6电气作业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触电急救方法,抢救时禁止注射强心针;2.6.7在同杆共架的多回路线中,部分线路停电检修时,操作人员及其所携带的工具材料与带电体之间的安全距离:10KV以下不得小于1.0m、35(20—44)KV不得小于2.5m;2.6.8工作行灯的电压不得大于36V;2.6.9在金属容器内作业的安全电压不得超过12V;2.6.10高低压电气线路要设明显的线路标志牌,在380V/220V的照明线路中,中性线不应装熔断器或开关;2.6.11提升装置应有独立的信号系统,信号电压不宜超过127V;2.6.12禁止带电检修或搬动任何带电设备(包括电缆和电线),若须检修或搬动前,必须切断电源,并将导体完全放电和接地;2.6.13检修设备停电,必须把各方面的电源断开(任何运用中的星形接线设备中性点视为带电设备),禁止在只经开关断开电源的设备上工作,必须拉开刀闸,使刀面至少有一个明显的断开点;2.6.14接地线应用多股软裸露铜线,其截面应符合短路电流的要求,但不得小于25mm2,接地线禁止使用缠绕的方法进行接地或短路;2.6.15电气设备检修完毕后,要及时整理好现场,工作人员、负责人应先做好周密的检查,待全体人员撤离后,向当班值班人员讲清所检修项目。

并与之再进行严格的现场安全确认后,然后在工作票上填写终结时,由双方签字方可送电;2.6.16变压停电必须作到:a检查有关指示表是否允许拉闸;b检查断路器是否在断开位置;c切断操作电流,拉开断路器控制回路保险;d 按照检修工作要求布置安全措施。

在装置接地线时,必须先验电,验明设备不带电后,方可将设备接地,并三项断路。

2.6.17联系停送电人员双方要有登记,若需延长工作时间时,应及时做好记录,由单位调度联系,便于做好工作安排;2.6.18在380V/220V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供电系统中,电源变电器中性点接地称为工作接地。

为防止人身触电,用电设备的外壳应采用保护接零,当供电线路长或分支线多时还应采用重复接地;2.6.19接地装置由接地线和接地体组成,接地装置与设备外壳的连接可采用螺栓连接或焊接的连接方式;2.6.20需配合巡视高压设备、观察绝缘时,不得靠近避雷针和避雷器。

2.7金属焊、割检修:2.7.1凡进行特殊焊、割作业人员,除具有常规的安全措施和遵守安全技术要求外,还必须具备其特殊的安全措施,并遵守特殊焊、割作业的有关规定;2.7.2 焊接机械需放置在防雨和通风良好的地方,电源一次线长度不大于5米,进线处必须设置防护罩,二次线采用橡胶电缆,接头处有良好的绝缘措施,长度不大于30米;2.7.3电焊机一次线到电焊机的距离过长时,应采取间隔(闸刀开关)的安全措施,如遇到险情时,能立即切断电源;2.7.4多点焊接作业或其它工种配合作业时,为避免弧光伤害,岗位应设防护屏。

防护屏应用不可燃材料制成,其表面涂以黑或深灰色油漆,高度不得底于1.8米,下部应留距地面25cm流通空气的空隙;2.7.5安装于气瓶库内的照明灯具、开关等电气装置,应用防爆安全型和封闭式;2.7.6焊接切割工作完毕,应及时清理现场、彻底消除火种,经专人检查确认完全消除危险后方可离开;2.7.7在焊接、切割厂房内,必须配有足够的水源,干砂和灭火器材;2.7.8为防止操作开关发生飞弧灼伤,合闸时应将焊钳或焊枪挂起来或放在绝缘板上,拉闸时必须先停止焊接;2.7.9 相互接触的有可能引起爆炸的气瓶(如氢气、液化石油气)及油脂一类的物品,不得与氧气一起存放;2.7.10严禁在未开洞孔的密封容器上焊补;2.7.11已经置换处理但未取样分析的含可燃物的容器,均不能动火焊补;2.7.12在禁止动火区域内施焊,必须办理动火审批手续;2.7.13在有雨、雪、浓雾或5级以上强风时,禁止登高施焊;2.7.14高处焊割作业点有高压线时。

要注意保持安全距离,电压小于35KV,安全距离应大于3米、电压大于35KV,安全距离应大于5米,否则需停电作业;2.7.15为了防止火花落下飞溅引起燃烧爆炸事故,在高出焊割作业面、点、垂直的地面上,至少10米半径内不得放置易燃易爆物品;2.7.16焊工在容器内作业,身体下面应铺设绝缘板,特别在夏季作业时更应采取防触电措施;2.7.17在容器内焊割作业应使用12V 的照明灯具,并且灯泡应装有防护罩;2.7.18 进行置换焊补作业时,要求作业区内无可燃物管道和设备,作业区与可燃物管道、设备的距离应大于10米;置换焊补作业区周围要划出警戒线,并挂防火安全标志;2.7.19高处焊割如遇立体交叉作业,上下层之间要设置隔离措施,以免发生危险;2.7.20登高作业时的电焊工作,要采取保护措施;2.7.21使用的焊接电流较大时,应选择较粗的电缆线;2.7.22在380V低压系统中,规定电焊机的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欧;2.7.23用于焊机接地或接零的导线要有足够的截面积。

接地线截面积一般为输出线截面积的1/2---1/3,接零线截面积的大小应保证其容量(短路电流)大于离电焊机最近处熔断器额定电流的2.5倍,或者大于相应的自动开关跳闸电流的1.2倍;2.7.24采用铝线、铜线或钢丝做电焊机的接零线,其截面积分别不得小于6、4、2平方毫米;2.7.25移动电焊机时,应停机停电,不得用拖拉电缆的方法移动;2.7.26使用焊,割炬前应先检查焊,割炬气路是否畅通;2.7.27乙炔发生器启动后,必须首先排除器内的空气,然后才能使用乙炔气;2.7.28减压器冻结时,要用热水或蒸汽解冻,绝对不能用火焰烘烤,解冻后必须注意清除减压器中残留的水份;2.7.29操作时发生回火,可拔去乙炔胶管,熄灭回火;2.7.30为了避免点火时鸣爆现象,点火时先开启乙炔手轮,点燃后立即开启氧气调轮调节火焰;2.7.31焊割过程中,若发生漏气现象应立即停止工作,消除漏气后方可继续使用;2.7.32禁止使用气瓶做为登高支架和支撑重物的衬垫;2.7.33严禁乙炔瓶与氧气瓶及易燃品同车运输和同库储存。

2.8起重检修:2.8.1凡参加起重吊运作业人员必须坚守工作岗位,统一指挥,统一行动.任何人不得随同吊物或起重机械升降,在特殊情况下,必须以起重机吊作业人员时,应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并经有关安全部门批准;2.8.2音响信号,使用单位可根据工作需要确定是否采用;2.8.3指挥旗颜色为红,绿色;应采用不易退色,不易产生褶皱的材料;其规格:画幅应为400X500 旗杆直径为25 mm,旗杆的长度为500 mm;2.8.4司机必须听从指挥人员指挥,当指挥信号不明时,司机应发出“重复”信号询问,明确指挥意图后,方可开车;2.8.5当指挥人员所发出信号违反起重作业有关规定时,司机有权拒绝执行;2.8.6司机在开车前必须鸣铃示警,必要时,在吊运中也要鸣铃,通知受负载威助的地面人员撤离;2.8.7在吊运过程中,司机对任何人发出的“紧急停止”信号都应服从;2.8.8指挥人员在发出“要主钩”“要副钩”“微动范围”手势或旗语时,要目视司机,同时可发出“预备”音响信号,司机接到信号后,要准备操作;2.8.9指挥人员使用手势信号均以本人的手心、手指或手臂表示吊钩、臂杆和机械位移的运动方向;2.8.10同时指挥臂杆和吊钩时,指挥人员必须分别用左手指挥臂杆,右手指挥吊钩。

当持旗指挥时,一般左手持红旗指挥臂杆,右手持绿旗指挥吊钩;2.8.11指挥人员不能同时看清司机和负载时,必须增设中间指挥人员,以便逐级传递信号;2.8.12当多人绑挂同一负载时,起吊前应认真确认,确认无误后,方可由专人负责指挥;2.8.13同时用两台起重设备吊运同一负载时,指挥人员应双手分别指挥各台起重机,以确保同步吊运;2.8.14在起重过程中,若发生故障,中断作业,必须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不得使吊物悬空过夜;2.8.15吊物提升时应平稳,避免振动或摆动;当吊物离地面0.5m时应停机稳定,确认吊机的稳定程度,索具吊具是否有异常,在吊物尚未就位固定前,严禁解除吊索或脱钩;2.8.16当在室外作业时,有6级以上的大风、雾天、雷雨天等恶劣气候应停止作业,夜间进行起重作业应有足够的照明,且应经有关部门批准;2.8.17起重作业中麻绳只能用于重量较轻物件的捆绑或辅助作业,吊装重量小于500公斤的物件;2.8.18在使用前应对麻绳进行仔细检查,麻绳表面磨损不超过直径的30%时,按直径折减降低使用拉力;若磨损超过30%或大部分已经被腐蚀严禁使用;2.8.19不得将捆绑吊挂用的麻绳与有腐蚀作用的化学物品接触,应存放在干燥木板上,不可使其受潮和受高温烘烤;2.8.20使用滑轮组,其直径不得小于麻绳直径的10倍;2.8.21作业现场应无防碍起重的物件堆放,作业现场或运输道路的上方若有输电线路通过;应保持:0.4kv以下有遮栏0.3m;6—10kv无遮栏0.7m有遮栏0.35m,35KV无栅栏1.0米,有遮拦0.6米;110KV无遮拦1.5米,有栅栏1.0米;220KV无栅栏3.0米,有栅栏2.0米;2.8.22选择钢丝绳时,作提升用的其抗拉强度不得小于155Kg/mm2;2.8.23提升钢丝绳应做定期试验,升降人员或升降和物料用的钢丝绳,自悬挂时之日起一般每隔一年试验一次;2.8.24各种提升用的新钢丝绳,悬挂时的安全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a专用于升降人员的不小于9;b升降人员和物料的钢丝绳,升降人员时不得低于9;升降物料时不得低于7.5;c专用于升降物料的不得低于4.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