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复习提纲与练习题

《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复习提纲与练习题

《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提纲一、备课篇1、首先必须在精神上重视上课,必须充分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学段标准。

老师要明白教材的意图、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必须要有自己的思考和价值判断。

2、教师备课的核心环节是研读教材,按教材编排意图有条理进行教学,不能忽视学生的现实起点,不断不断追问学生学习作螺旋式上升的根基是什么和学生的知识经验有哪些。

3、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要使自己的教学有方向、有目标、有效益,就必须熟读课程标准和研究课程标准。

4、理解掌握集体备课的内涵和功能以及集体备课的理性诉求,掌握新的教研文化所包括的几个方面。

二、上课篇主题一讲授的技能1、掌握“讲授的技能”的含义和基本形式。

讲授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连贯地向学生叙述事实、描绘现象、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述规律并使学生理解的活动方式。

讲授的基本形式包括:讲述、讲解、讲读和讲演。

2、了解讲授的基本要求主题二提问的技能1、掌握有效提问的特点和策略。

有效提问的特点有:现实性、开放性、逻辑性和双主体性。

有效提问的策略包括:(1)建构弱权势的课堂文化。

(2)以主题和情景贯穿教学。

(3)尽量让学生证明自己的回答。

(4)关注不确定性的回答。

2、了解提问的功能和误区。

主题三倾听的技能1、掌握倾听的有效策略。

(1)接纳与平等。

(2)专注与耐心。

(3)回应与互动。

(4)理解与共情。

(5)鉴赏与学习。

2、了解倾听的作用和误区。

主题四观察的技能1、掌握观察原则和策略观察的原则:同步性原则、即时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反省性原则。

观察的策略:注视、扫视、环视和巡视。

2、了解观察的内容。

主题五点拨的技能1、掌握点拨的策略和遵循的原则。

点拨的策略包括:整体性点拨、重难点处点拨、迁移性点拨、终结性点拨。

点拨遵循的原则:启发性原则、适时性原则、适度性原则、灵活性原则。

2、了解点拨的方式和技巧。

主题六情景创设技能1、掌握教学情境的创设途径。

(1)借助实物和图像创设教学情境。

(2)借助动作创设教学情境。

(3)借助语言创设教学情境。

(4)借助新旧知识和观念的关系和矛盾创设教学情境。

(5)借助“背景”创设教学情境。

(6)借助问题创设教学情境。

2、了解当前教学情境创设存在的误区。

主题七课堂调控技能1、掌握课堂调控的策略。

(1)教育观念的转变。

(2)教师预设。

(3)随机应变的能力。

(4)树立“内在生成”的教师权威。

2、了解课堂调控的要素三、听课篇1、了解“为师,从听课开始”观念。

2、理解“带着思想去听课”观念,掌握听课之前思想准备的内容;掌握提高听课效益的方法;熟悉新课程精神下的听课观。

3、理解“站在不同的视角听课”观念,熟悉苏霍姆林斯基听课法;掌握教师、校长、教研员等不同身份的听课者的目的及应注重的内容。

4、理解有效听课的真谛----“听、读、想、记”协调合作、联动推进。

掌握有效听课的前提、基础和保证;了解听课时应听什么,看什么,想什么,记什么;掌握听课记录的四种形式以及听课记录的重点。

四、评课篇主题一师者,将随评课而出“彩”主题二标准,有效评课的坐标主题三民主,滋养评课文化的土壤主题四评课要点一二三听评课要点,供老师们参考。

一、倾听执教者反思。

二、多角度思考,但不能面面俱到。

三、就理论理,有理有据。

四、认真倾听,平等对话。

五、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六、借助网络,广开言路。

七、撰写课例,扩大影响。

《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复习题一、单选题1、备课必须是首先在()重视上课。

参考答案(A)A.精神上、思想上B.物质上C.行动上D.撰写教案2、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的发展,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参考答案(C)A.大部分学生B.个别学生C.全部学生D.特殊学生3、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在该阶段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

参考答案(C)A.大部分学生B.好学生C.每一个学生D.特殊学生4、明白教材的意图、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必须要有自己的思考和()。

参考答案(B)A.独特感受B.价值判断C.看参考资料D.读实施建议5、教师备课的核心环节是()。

参考答案(B)A.阅读课程标准B.研读教材C.整合教材资源D.学习《教师教学用书》6、按教材编排意图有条理进行教学,不能忽视学生的()。

参考答案(D)A.教材的整合B.兴趣爱好C.生活环境D.现实起点7、落实在备课中,需要不断追问学生学习作螺旋式上升的根基是什么和学生的()。

参考答案(D)A.知识基础是什么B.心理需求是什么C.生活环境是什么D.知识经验有哪些8、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的依据。

参考答案(A)A.考试命题B.集体备课C.设置教学环节D.教育功能9、要使自己的教学有方向、有目标、有效益,就必须熟读课程标准和()。

参考答案(C)A.读前言把握基本概念B.会命题C.研究课程标准D.设置教学情境10、集体备课的学生本位价值观就是要达到学生的()。

参考答案(A)A.个性发展B.齐步发展C.模式化发展D.统一的教学进度11、集体备课的科学任务追求就是()。

参考答案(D)A.统一教案B.统一检测C.统一进度D.教学研究12、集体备课的理性功能定位是()。

参考答案(B)A.统一教案B.解决问题C.统一进度D.统一内容13、集体备课的理性指向是()。

参考答案(B)A.和而一统B.和而不同C.统一教案D.统一检测14、教师备课应该备教材、教法和()。

参考答案(A)A.学生B.教参C.环境D.练习设计15、新的课程观认为课程是教材、教师、()、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

参考答案(B)A.教参B.学生C.进度D.练习16、许多课堂教学之所以不理想,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对()不熟悉,对学段目标不明确。

参考答案(C)A.教学环境B.教学对象C.教材系统D.考试试题17、对()的整体把握是一个教师教学的基点,也是日常教学研究有效开展的基础。

参考答案(D)A.教学环境B.教学对象C.教学进度D.教材18、新的课程观认为课程是教材、教师、学生和()等几个因素的整合。

参考答案(A)A.教学环境B.教学参考C.教案D.考试试题19、集体备课的理性诉求是做到( )、解决问题、共同进步、个性发展和教学研究。

参考答案(B)A.有备而来B.和而不同C.统一教案D.统一进度20、建设新的教研文化主要包括新的评价制度、新的表达方式和( )等几个方面。

参考答案(C)A.新的练习设计B.新的教学反思C.新的讨论方式D.新的评价功能21、要使自己的教学有方向、有目标、有效益,就必须熟读课程标准和()。

参考答案(D)A.读前言把握基本概念B.读目标,增强目标意识C.读实施建议,提高操作能力D.研究课程标准22、教师对所要讲的知识内容进行解释、说明、分析、论证的一种讲授方式是()。

参考答案(B)A.讲述B.讲解C.讲读D.讲座23、不符合讲授的基本要求的是()。

参考答案(C)A.富有感染力B.营造听讲的氛围C.注入式D.适时性24、“教师的言语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

”这句话的作者是()。

参考答案(A )A.苏霍姆林斯基B.斯霞C.陶行知D.蔡元培25、对于“提问”的理解,错误的是()。

参考答案(B)A.课堂提问包括教师设问和学生提问B.提问是帮助教师了解学情的唯一途径C.设计问题要难易适中,要注重对规律的认识D.提问是激发思维、开发智力和培养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的重要方式26、以下做法不符合“有效提问的策略”的是()。

参考答案(D)A.尽量让学生证明自己的回答B.关注不确定性的回答C.以主题和情境贯穿教学D.要树立教师的绝对权威27、提问的最重要的目的是()。

参考答案(C)A.释疑B.激发兴趣C.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D.了解学情28、“倾听”是一种教学行为,它的核心是()。

参考答案(B)A.观察B.思考C.总结D.教育29、“教师有选择地倾听自己喜欢的声音,对那些有损自己的尊严和形象的声音加以拒斥。

”这种现象属于倾听误区中的()。

参考答案(D)A.拒绝倾听B.虚假地倾听C.错误地倾听D.片面地倾听30、“在观察时,教师要尽力摒弃一切个人的主观偏见,使自己的思维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和充分的空间”,这段描述符合“观察的原则”的()。

参考答案(D)A.反省性原则B.全面性原则C.及时性原则D.客观性原则31、“教师在班级授课时只需关注个别异常或有代表性的学生即可”,这个观点违反了“观察的原则”中的()。

参考答案(A )A.全面性原则B.同步性原则C.反省性原则D.客观性原则32、“观察的反省性原则”是指()。

参考答案(B)A.教师要保持观察的高度敏感B.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看到了什么,还要进一步反省自己自己所看到的问题并进行深度的反思C.教师要注意保持观察的自然状态,不干扰学生的学习活动D.教师要努力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反应,尤其要注意到教室里容易被忽略的盲点3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动地和单个学生发生目光接触”,这种观察方法属于()。

参考答案(C)A.扫视B.环视C.注视D.巡视34、通过课堂知识的辐射和延伸,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种点拨的策略属于()。

参考答案(D)A.整体性点拨B.重难点处点拨C.终结性点拨D.迁移性点拨35、课堂上,教师介绍了一个跟学习内容有关的历史故事,属于()。

参考答案(B)A.借助问题创设情境B.借助“背景”创设情境C.借助实物图像创设情境D.借助语言创设情境36、对于课堂教学中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应该()。

参考答案(C)A.“快刀斩乱麻”式地跳过B.立刻用“标准答案”纠正C.及时调控,根源挖掘D.批评教育,继续讲解37、以下不属于教师进行“点拨”的时机的是()。

参考答案(A )A.学生专心思考阶段B.思维形成的转换阶段C.新旧认知的过渡阶段D.学习心理的转化阶段38、对于做得好的学生,教师具体赞扬哪里做得好,这种“点拨”属于()。

参考答案(D)A.纠偏性点拨B.激活性点拨C.拓展性点拨D.评价性点拨39、以下不属于创设情境的作用的一项是()。

参考答案(D)A.营造学习氛围B.提供认知的背景C.提供认知的“停靠点”D.提供知识本身40、“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把学生带到作品的艺术境界中,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这种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是()。

参考答案(C)A.借助实物和图像创设情境B.借助活动创设情境C.借助语言创设情境D.借助问题创设情境41、“教师要带着饱满、乐观的情绪走进课堂,不要把自己生活中的消极情绪带进教室”,这在课堂调控的要素里属于()。

参考答案(A )A.教师自控B.调控学生C.调控教学D.调控节奏42、违反“课堂调控策略”的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