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生态系统管理专训(ppt 68页)
生态系统管理专训(ppt 68页)
2、适度干扰与恢复重建
适度干扰理论是由T.W. Connell等提出来的, 它是指中等的程度的干扰水平能维持较多的 生物多样性。
理由是:
1. 在一次干扰后少数先锋种入侵缺口,如果干 扰频繁,则先锋种不能发展到演替中期,因 而多样性下降;
2. 如果干扰间隔很长,使演替过程能发展到顶 级期,多样性也不很高;
§2 生态系统管理的内容及途径
2.1 生态系统管理的数据基础
生态系统管理成功,数据的采集、性质、处理、 存储和取舍至关重要。
1. 植物个体及种群层次; 2. 群落及生态系统层次; 3. 景观层次; 4. 生物圈层次 5. 数据-信息-理论不但对今天的管理者制定决
策重要,而且为未来的决策制定者提供依据。
目标: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替代 作用、多次利用以及节能、省料、 节水等方式,实现合理利用资源、 减缓资源耗竭。
主要途径(段宁,尹荣楼 1995):
1. 用无污染、少污染的产品替代毒性大、污染 重的产品;
2. 使用无污染、少污染的能源和原材料;
3. 选择消耗少、效率高、无污染、少污染的工 艺设备;
4. 最大限度利用能源和原材料,实现物料最大 限度的场内循环;
• 1972年,Abrahamsen提出人类活动导致生 态系统的退化,开始注意到传统的资源管理 方法并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
• 20世纪80年代后,关于生态系统和管理方面 的论文大量出现,生态学开始注重长期定位、 大尺度和网络研究, 生态系统管理与保护生 态学、生态系统健康、生态整体性与恢复生 态学相互促进和发展。
1.3 生态系统管理内涵
1. 要求将生态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和技术,以及人类 自身和社会价值整合到生态系统的管理活动中;
2. 管理的对象主要是受自然和人类干扰的系统; 3. 管理效果可用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潜力来衡量; 4. 要求科学家与管理者确定退化的阈值及退化根源,
并在退化前采取措施;
5. 要求利用科学知识做出最小损害生态系统整体性 的管理选择;
产生潜在的错误。
2.2 生态系统管理要素
目前,人们管理时主要考虑以下要素 1. 根据管理的对象确定生态系统管理的定义,该定义
必须把人类及其价值取向整合进生态系统; 2. 确定明确的、可操作的目标; 3. 确定生态系统管理的时间和空间尺度; 4. 收集适量数据,理解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相互作用,
提出合理的生态模式; 5. 监测并识别生态系统内部的动态特征,确定生态学
生态系统管理的数据管理者常常遇到的问题:
1. 采集的大量数据未被有效利用;
2. 错误数据被采用; 3. 科学的管理数据的半衰期很短; 4. 信息被存储而原始的数据却没有; 5. 在某一地理水平上采集的数据被用来在其他
水平上得出结论; 6. 科学信息交流方法落后; 7. 数据管理者和存储者由于管理和存储方式而
1.2 生态系统管理定义
• 是指在充分认识生态系统整体性和复杂 性的前提下,以持续地获得期望的物质 产品、生态及社会效益为目标,并依据 对关键生态过程和重要生态因子的长期 监测的结果而进行的管理活动(廖利平、 赵士洞,1999)。
• 还有Overbay ,1992 ;美国 生态学 会 , 1996;Christensen,1996;Dale et al, 1999等也提出了人们较认可的定义。
6. 生态系统管理的时间和空间尺度应于管理目标相 适应。
1.4 生态系统管理的基本原则 • 生态系统管理的重要原则是人类在生态系统
中的被管理者和管理实施者的双重性原则。 • 生态系统应遵循的原则还有:
1. 整体性原则; 2. 动态性原则; 3. 再生性原则; 4. 循环利用原则; 5. 平衡性原则; 6. 多样性原则。
1.1 学科形成简介
• 1864年,Mash在《人与自然》一书中提出 “英国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可使土壤侵蚀和 水土流失减少”。这被认为是生态系统管理 的萌芽。
• 1969年以后,生态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自 然资源开始注重多用途和持续产量问题。
• 1970年,Likens提出森林管理方法可能影响 生态系统的功能。
• 1988年,Agee和Johnson出版了生态系统 管理的第一本专著,之后又有数本关于生态 系统管理的专著问世(Slocombe,1993; Gordon , 1994 ; Vogt 等 , 1997 ) 。 这 些 专著中都阐明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关系问 题,以此来获得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统 一。自此,生态系统的基本框架形成。
3. 只有中等干扰程度使多样性维持最高的水平, 它允许更多的物种入侵和定居。
受 损 生 态 系 统 恢 复 的 两 种 模 式 ( 参 改 Patt 1977)
没有超负荷
自然恢复过程
生态系统
消除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力
恢复
超负荷,不可逆 转的
人工措施和自然恢 复过程
3、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又叫“无公害工艺”、 “无污染生产”、“废料减量化” 等。简单地说是无废物少污染的 生产。
限制因子; 6. 确定影响生态系统管理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7. 选择和利用生态系统管理的工具与技术。
2.3 生态系统管理的主要途径与技术
目前,生态系统管理途径正处于探索阶段,人们试图 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生态系统管理:
1、生态风险评估
生态风险评估是利用生态学、环境化学及毒理学知识, 定量确定环境危害对人类负效应的概率及其强度的 过程。
第九章
生态系统管理
§1 生态系统管理的内涵
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归根结底是一 个生态系统管理问题, 即如何利用 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和管理学 的有关原理,对各种资源进行合理 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包括科 学研究和行政管理。生态系统管理 已成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持生态 系统健康最有效的途径。实现可持 续发展的手段和重要途径。
目的:为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决策 依据。
风险管理:是指对生态风险评估的结果采取的对策与 行动,是一个决策过程,又称为风险控制。
风险源评估
效应评估
效 应 的 风 险 ( 概 率 )
其他方面的考虑
减小风险
风险特征化
效应水平
风险管理
需要更多的实验、 测定或研究
接受风险
风险管理图示(Suter II,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