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城市规划概论(1)
22
• 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缓解和抵销
确定规划与不确定的未来
• 前果后因性
规划不是一个由原因到结果的循序过程。 规划以目标作为组织未来和行动的原因;在此过程中,规划者充 当着特殊的角色
• 实证性和规范性
以经验、观察为基础与以价值判断为基础 规划的本质在于规范性
23
第三节 城市规划的概念及其发展
一、城市规划的概念
• 城市的规模必须加以限制,每个田园城市的人口限制 在三万人,超过了这一规模,就需要建设另一个新的 城市。
• 城市的四周为农业用地围绕。
57
58
• Howard对城市、 乡村生活优缺点 的分析,而城乡 结合体则可综合 两者的优势同时 也避免了两者的 缺点。
• Howard认为田园 城市是“反积极 的城市生活的一 切优点同乡村的 美丽和一切福利 结合在一起”。
市:“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 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 所”。
4
英文: urban(城市、市政),源自拉丁文urbs,意为城
市的生活。
city(城市、市镇),含义为市民可以享受公民权 利,过着一种公共生活的地方。
相关的字,如citizenship(公民)、civil(公民的)、 civic(市政的)、civilized(文明的)、civilization (文明、文化)等,就是说社会组织行为处于一种高 级的状态,城市就是安排和适应这种生活的一种工具。
65
柯布西埃“光明城”设想
66
4、现代城市规划的其他探索
4.1“交通运输是组织城市建设的前提”:索里亚·玛塔 的 线形城市(1882年)
• 在新的集约运输方式的影响下,城市将依赖交通运输线组成城市 的网络。
• “只有一条宽500米的街区,要多长就有多长——这就是未来的城 市” ,使这个城市中的居民既可以享受城市型的设施又不脱离自 然。
规划,本质所在是为实 现一定目标而预先 安排行动步骤并不 断付诸实践的过程。
21
二、规划的特征
规划最基本的特征: 未来导向性——
以未来作为目标趋向; 为未来的行动指明方向。 由此而界定了规划的属性: * 目标:规划所针对的未来状态。 目标只有转化为行动的组成部分才对规划实践具有就要放弃 其他所有的可能 选择的随机性但又决定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为一个完整的人而为人所知,这就意味着至少一些相互作 用是在 并不真正相识的人中间发生的;
• 城市要求有一种基于超越家庭或家族之上的“社会联系”, 更多的是基于合理的法律。
7
(3)地理学 F. Ratzel:“地理学上的城市,是指地处交通方
便环境的、覆盖有一定面积的人群和房屋的 密集结合体”。
8
城市的三种特质
Howard田园城市的 图解
田园城市兼有城市和乡村 优点的理想城市。
田园城市是一个“无贫 民窟无烟尘的城市群” 。
56
• 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 的规模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 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 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管理。
• 城市中的所有土地必须归全体居民集体所有,使用土 地必须交付租金。城市的收入全部来自租金,在土地 上进行建设、聚居而获得的增值仍归集体所有。
1、城市规划的传统 中国:《周礼》对我国古代城市形制有严格规定。 周王城、曹魏邺城、唐长安、元大都、明清北京城
欧洲: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
28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29
30
31
32
五、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
1、城市规划的传统 中国:《周礼》对我国古代城市形制有严格规定。 周王城、曹魏邺城、唐长安、元大都、明清北京城
• 主要内容在于探讨现代城市在社会和技术进步的背景 中的功能组织。
72
4.3根据艺术原则建设城市:西谛有关城市形态的研究
• 对中世纪城市建设的重新认识。 • 强调人的尺度、环境的尺度与人的活动以及他们的感
10
城市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大系统。
• 经济子系统:涉及资源分配、财富的生产与分配; • 政治子系统:以权力的形成、分配和作用为基础; 这两个子系统决定了城市社会系统的性质。
• 交通通讯子系统:城市系统内外部相互作用的媒介与 途径;
• 空间子系统:使各系统相互作用的物质基础,也是这 种作用的结果。
• “城市建设的一切其他问题,均以城市运输问题为前提” 。
这是“线形城市的基本原则”的第一条
67
68
69
70
在线形城市的 理论中,更重 要的并不是他 的形态,而是 这种形态所依 凭的思想。
71
4.2现代城市组织原则的探讨:戈涅的工业城市
• 1904年提出 。1917年出版《工业城市》专著予以详细 阐述。
45
2.现代城市规划的历史渊源
(2)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立法
46
2 、现代城市规划的历史渊源
(3)巴黎改建
47
48
49
50
2 、现代城市规划的历史渊源
(4)美国城市美化运动(City Beautiful movement)
以1893年在芝加哥举行的博览会(主建筑师为博汉姆)为起点的为 市政建筑物进行全面改进为标志的城市美化运动。
合安排; • 城市政策的设计与实施; • 城市发展的时序安排和建设的 规划管理。
25
三、城市规划的作用
• 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 作为政策形成和实施的工具; • 作为城市未来空间发展的架构。
26
四、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
1、综合性 2、政策性 3、地方性 4、长期性和经常性 5、实践性
27
五、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
19
第二节 规划的概念与特征
一、规划的概念
1.Hall,1975:“规划作为一项普遍活动是指编制一个有条理的行动顺序 ,使预定目标得以实现”。
2.Dror,1963:“规划系拟定一套决策以决定未来行动,即指导以最佳的 方法来实现目标,而且从其结果学习新的各种可能系列决定及新追求目标 过程”。
3.Waterston,1965:“规划本质上是一种有组织的、有意识的和连续的 尝试,以选择最佳的方法来达到特定的目标”。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 排和实施管理。”
美国国家资源委员会:“城市规划是一种科学、一种艺术、 一种政策活动,它设计并指导空间的和谐发展,以满足 社会与经济的需要”。
24
二、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
• 土地使用的配置及城市的组合和设计; • 交通运输网络的架构及各项城市基础设施的综
(2)设立城市的相应规定
中国: 设镇条件(任一条件)(1984): 县政府所在地; 非农人口2000人以上的乡政府所在地。 设市条件(同时满足)(1986): 非农人口80000人以上的镇; 年国民生产总值2亿以上的镇。
13
二、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 具有自然优势:耕地肥沃;交通便利;能得
这两个子系统是社会系统存在、运行和发展的基础。
11
3、城市的法律定义 (1)各个国家对城市最小规模的界定 人口规模
瑞典、丹麦:
200人;
澳大利亚、加拿大: 1,000人;
法国、古巴:
2,000人;
美国:
2,500人;
比利时:
5,000人;
日本:
30,000人。
我国按不同密度地区制定不同的标准。
12
城市规划原理
1
• 城市与城市规划概论 • 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 • 城市规划的调查与研究 • 城市发展的技术经济依据 • 城市的总体布局、结构与形态 • 城市规划的实施
2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规划概论
3
第一节 城市的概念与本质
一、城市的概念
1、字源学的解释 中文:
城:“城,廓也,都邑之地,筑 此以资保障也”。
到淡水供应等。 • 经济发展水平 • 政治组织
14
早期城市:农业革命,出现剩余产品 导致:作为政治中心或军事中心、文 化中心的城市
15
16
17
现代城市:工业革命,大规模的工厂化生产; 工厂规模不断扩大(规模经济效应); 农业生产率的提高; 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导致:工业城市、大城市
18
当代城市: 后工业革命 经济全球化,空间市场化,信息网络化 以制造业为主转为服务业为主;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交通,物流,金融,信息 ) 空间经济结构由水平型向垂直型转变等。 导致:世界城市或全球城市 大都市连绵区 都市圈
59
第一座田园城市 Letchworth
(1903)总平面
60
61
第二座田园城市
Welwyn Garden City
1920(总平面)
62
建筑学传统:Le Corbusier的现代城市设想
63
64
• 霍华德:希望通过新建城市来解决过去城市尤 其是大城市所出现的问题 “城市中花园”
• 勒.柯布西埃:希望通过对过去城市尤其是大城 市本身的内部改造,使这些城市能够适应城市 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花园中的城市”
4.“规划是将人类知识合理地运用至达到决策的过程中,这些决策将作 为人类行动的基础”。
5.Myrdal:“规划是通过民主机制集体决定的努力,以作出有关未来趋势 集中的、综合的和长期的预测……提出并执行协调的政策体系,这些政策设 计得具有连接预见的趋势和实现理想的作用、预告阐述确实的目标”。20
第二节 规划的概念与特征
欧洲: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