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的分类标†者为已灭绝的目无翅亚纲(Apterygota)石蛃目(Archaeognatha)缨尾目(Thysanura)单尾目(Monura)†双尾目(Diplura)原尾目(Protura)弹尾目(Collembola)有翅亚纲(Pterygota)古翅下纲(Palaeoptera)(并系)蜉蝣目(Ephemeroptera)古网翅目(Palaeodictyoptera)†Megasecoptera†古蜻蜓目(Archodonata)†透翅目(Diaphanopterodea)†原蜻蜓目(Protodonata)†蜻蛉目(Odonata新翅下纲(Neoptera)外翅总目(Exopterygota)华脉目(Caloneurodea)†巨翅目(Titanoptera)†原直翅目(Protorthoptera)†恐蠊目(Grylloblattodea)螳䗛目(Mantophasmatodea)襀翅目(Plecoptera)纺足目(Embioptera)缺翅目(Zoraptera)革翅目(Dermaptera)直翅目(Orthoptera)䗛目(或竹节虫目)(Phasmatodea)蜚蠊目(Blattodea)等翅目(Isoptera)螳螂目(Mantodea)啮虫目(Psocoptera)缨翅目(Thysanoptera)虱毛目(Phthiraptera)半翅目(Hemiptera)内翅总目(Endopterygota)膜翅目(Hymenoptera)鞘翅目(Coleoptera)捻翅目(Strepsiptera)蛇蛉目(Raphidioptera)广翅目(Megaloptera)脉翅目(Neuroptera)长翅目(Mecoptera)蚤目(Siphonaptera)双翅目(Diptera)原双翅目(Protodiptera)†类脉总目(Amphiesmenoptera)毛翅目(Trichoptera)鳞翅目(Lepidoptera)分类地位未定舌鞘目(Glosselytrodea)†Miomoptera†昆虫的分类同其它生物的分类一样,整个生物的分类阶元是:界、门、纲、目、科、属、种七个基本阶元。
前面已经提到昆虫的分类地位是:界动物界门节肢动物门纲昆虫纲昆虫纲以下的分类阶元是目、科、属、种四个基本阶元。
在纲、目、科、属、种之间以及种下还可以设立其它阶元。
如亚纲、亚目、亚科、亚属及亚种;也有在目、科之上设立总目、总科;也可以在亚纲与目之间或在亚目与总科之间设立部等阶元。
昆虫每个种都有一个科学的名称,称为学名。
昆虫种的学名在国际上有统一的规定,这就是双名法,即规定种的学名由属名和种名共同组成,第一个词为属名,第二个词为种名,最后附上定名人。
属名和定名人的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种名全部小写,有时在种名后面还有一个名,这是亚种名,也为小写,并且都由拉丁文字来书写。
学名中的属名、种名、有的还有亚种名一般用斜体字书写,定名人的姓用直体字书写,以示区别。
生物的这一双命名法,是由林奈Linnaeus(1758)创造的。
学名举例:菜粉蝶 Pieris rapae Linnaeus属名种名定名人东亚飞蝗 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Meyen属名种名亚种名定名人二、昆虫分类系统昆虫纲的分类系统很多,分多少个目和各目的排列顺序全世界无一致的意见。
最早林奈将昆虫分为6个目,现代一般将昆虫分为28~33目,马尔蒂诺夫将昆虫分了40目,纲下亚纲等大类群的设立意见也不一致。
三、农业上重要目、科特征简介在昆虫分类中,以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缨翅目、鞘翅目、脉翅目、鳞翅目、双翅目和膜翅目等9个目最为重要,其中几乎包括了所有的果树、蔬菜及农林害虫和益虫。
下面分目介绍概况。
(一)直翅目本目全世界记载约有2万种,我国记载约有500多种。
其中包括很多重要害虫,如东亚飞蝗、华北蝼蛄、大蟋蟀等等。
本目主要特点后足为跳跃足或前足为开掘足;咀嚼式口器;前胸背板发达,多呈马鞍状;前翅革质,后翅膜质,少数翅一对或无翅;雌虫腹末多有明显的产卵器(蝼蛄例外);雄虫多能用后足摩擦前翅或前翅相互摩擦发音;多有听器(腹听器或足听器);渐**,若虫与成虫相似;一般为植食性,多为害虫。
(二)半翅目本目全世界已记载的约有3万种,我国记载约有1200种,它是外翅部中第二大目。
过去称椿象,现简称蝽。
其中包括有许多重要害虫,如为害果树的梨网蝽、茶翅蝽等。
本目中有些为益虫,如猎蝽、姬猎蝽、花蝽等等,它们可以捕食蚜、蚧、叶蝉、蓟马、螨类等害虫害螨。
本目主要特点刺吸式口器;具分节的喙,喙从头端部伸出;前翅为“半翅”,栖息时平覆背上;前胸很大,中胸小盾片发达(一般呈倒三角形);腹面中后足间多有臭腺开口;陆生或水生;植食性或捕食性;渐**。
(三)同翅目本目全世界已记载的约有3万2千种,我国记载约有700种,它是外翅部中第一大目。
其中包括有许多重要害虫,如蚜虫、蚧类、叶蝉类、飞虱类等。
它们除直接吸食为害外,不少种类还能传播植物病害。
如灰飞虱能传播小麦丛矮病,可以造成严重减产。
本目主要特点刺吸式口器,具分节的喙,但喙出自前足基节之间(与半翅目不同);前翅质地相同(全为膜质或全为革质),栖息时呈屋脊状覆在背上,也有无翅或一对翅的;多为陆生;植食性;多为渐**。
(四)缨翅目本目全世界已记载的约有3000种,我国已发现100多种。
其中包括有许多害虫,如为害果树、蔬菜等作物的桔蓟马、烟蓟马、温室蓟马、葱蓟马等等。
少数种类捕食蚜、螨等害虫害螨,如六点蓟马、纹蓟马等,为益虫类。
本目主要特点翅极狭长,翅缘密生长毛(缨翅),脉很少或无,也有无翅或一对翅的;足跗节末端有一能伸缩的泡;口器刺吸式,但不对称(右上颚口针退化);多为植食性,少为捕食性;过渐**(幼虫与成虫外形相似,生活环境也一致;但幼虫转变为成虫前,有一个不食不动的类似蛹的虫态;其幼虫仍称为若虫)。
许多种类喜活动于花丛中;有些种类除直接吸食为害外,还可以传播植物病害,或使植物形成虫瘿。
(五)鞘翅目本目全世界已记载的约有27万种以上,我国已记载的约有7000种,它是昆虫纲中、也是整个生物中最大的一目。
其中包括有许多重要害虫,如蛴螬类、金针虫类(均属重要地下害虫);天牛类、吉丁类(均属蛀干类害虫);叶甲类、象甲类(均属食叶性害虫)以及许多重要的仓库害虫等。
此外,还包括有许多益虫,如捕食性瓢虫类、步行虫类及虎甲类等。
本目主要特点前翅为鞘翅,静止时覆在背上盖住中后胸及大部分甚至全部腹部;也有无翅或短翅型的;口器咀嚼式;触角多为11节,形态不一;跗节5节;多为陆生,也有水生;食性各异,植食性包括很多害虫,捕食性多为益虫,还有不少为腐食性;全**,少数为复**(幼虫各龄间,在形态和习性上又有进一步的分化现象)。
(六)脉翅目本目全世界已记载的约有5000种,我国已知约有200余种。
本目几乎都是益虫,成虫和幼虫几乎都是捕食性,以蚜、蚧、螨、木虱、飞虱、叶蝉以及蚁类、鳞翅类的卵及幼虫等为食;少数水生或寄生。
其中最常见的种类是草蛉,其次为褐蛉等。
我国常见草蛉有大草蛉、丽草蛉、叶色草蛉、普通草蛉等十多种,有些已经应用在生物防治上。
本目主要特点翅二对,膜质而近似,脉序如网,各脉到翅缘多分为小叉,少数翅脉简单但体翅覆盖白粉;头下口式;咀嚼式口器;触角细长,线状或念珠状,少数为棒状;足跗节5节,爪2个;卵多有长柄;全**。
(七)鳞翅目本目全世界已记载的约有14万种以上,我国记载约有7000种以上,它是昆虫纲中第二大目。
其中包括有许多重要害虫,如桃小食心虫、苹果小卷叶蛾、棉铃虫、菜粉蝶、小菜蛾以及许多鳞翅目仓虫,如印度谷螟等。
此外,著名的家蚕、柞蚕也属于本目昆虫。
本目主要特点虹吸式口器;体和翅密被鳞片和毛;翅二对,膜质,各有一个封闭的中室,翅上被有鳞毛,组成特殊的斑纹,在分类上常用到;少数无翅或短翅型;跗节5节;无尾须;全**。
幼虫多足型,除三对胸足外,一般在第3~6及第10腹节各有腹足一对,但有减少及特化情况,腹足端部有趾钩;幼虫体上条纹在分类上很重要;蛹为被蛹。
成虫一般取食花蜜、水等物,不为害(除少数外,如吸果夜蛾类为害近成熟的果实)。
幼虫绝大多数陆生,植食性,为害各种植物;少数水生。
(八)双翅目本目全世界已记载的约有85000多种,我国记载有1700多种,它是昆虫纲中第四大目。
其中包括有许多重要卫生害虫和农业害虫,如蚊类、蝇类、牛虻等。
此外还包括有食蚜蝇、寄生蝇类等益虫。
本目主要特点前翅一对,后翅特化为平衡棒,少数无翅;口器刺吸式或舐吸式;足跗节5节;蝇类触角具芒状,虻类触角具端刺或末端分亚节,蚊类触角多为线状(8节以上);无尾须;全**或复**。
幼虫无足型,蝇类为无头型,虻类为半头型,蚊类为显头型。
蛹为离蛹或围蛹。
(九)膜翅目本目全世界已记载的约有12万种,我国记载约有1500种,它是仅次于鞘翅目、鳞翅目而居第三位的大目。
其中除少数为植食性害虫(如叶蜂类、树蜂类等)外,大多数为肉食性益虫(如寄生蜂类、捕食性蜂类及蚁类等);此外,著名的蜜蜂就属于本目昆虫。
本目主要特点翅二对,膜质,前翅一般较后翅大,后翅前缘具一排小翅钩列;咀嚼式或嚼吸式口器;腹部第一节多向前并入后胸(称为并胸腹节),且常与第二腹节间形成细腰;雌虫一般有锯状或针状产卵器;触角多为膝状;足跗节5节;无尾须;全**或复**。
幼虫一类为无足型,一类为多足型(叶蜂类:除三对胸足外,还具6~8对腹足,着生于腹部第2~8节上,但无趾钩)。
蛹为离蛹,一般有茧。
本目几乎全部陆生。
主要为益虫类,除大多数分为天敌昆虫外(寄生蜂类、捕食性蜂类与蚁类),尚有蜜蜂等资源昆虫及授粉昆虫。
本目一些种类营群居性或“社会性”生活(蜜蜂和蚁)。
附:蜱螨目与植物有关的害虫或益虫属于昆虫纲,但也有一部分属于蛛形纲蜱螨目。
蜱螨目特征蜱螨类与昆虫的主要区别在于:体不分头、胸、腹三段;无翅;无复眼,或只有1~2对单眼;有足4对(少数有足2对或3对);**经过卵——幼螨——若螨——成螨。
与蛛形纲其按目来说(举例为常见代表种类):原尾目:原尾虫。
世界有650种,中国有199种弹尾目:跳虫。
世界有5000种,中国有296种双尾目:钳尾虫。
世界有600种,中国有51种石蛃目:石蛃。
世界350种,中国13种缨尾目:衣鱼(书虫)。
世界有250种,中国有20多种蜉蝣目:蜉蝣。
世界有2200种,中国有311种蜻蜓目:蜻蜓,豆娘。
世界有3500种,中国有727种蜚蠊目:蟑螂,土元。
世界有4000种,中国有363种螳螂目:螳螂。
世界有2000种,中国有165种等翅目:白蚁。
世界有3000种,中国有537种直翅目:蝗虫,蟋蟀,树蟋,蝼蛄,螽斯,蚤蝼,菱蝗。
世界有23000种,中国有2361种xiu(虫樇)目:竹节虫,叶x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