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冬中药材种植可行性研究报告

天冬中药材种植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省天冬规范化种植技术与示范可行性研究报告xxx有限公司编制第一章项目摘要 (4)1.1 项目名称 (4)1.2 项目单位 (4)1.3 项目性质 (4)1.4 项目地点 (4)1.5 项目单位情况 (4)1.6 项目周期 (4)1.7 项目内容及规模 (4)1.8 品种及技术方案 (5)1.9 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8)1.10 项目运行模式 (8)1.11效益分析 (8)1.12 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 (8)1.13 综合评价 (9)第二章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9)2.1 项目区域社会经济状况 (9)2.2 相关产业发展现状 (9)2.3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10)2.3.1 项目实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 (10)2.3.2 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 (10)2.3.3 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凸显高效农业优势 (10)2.3.4 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探索农村发展新模式 (10)2.3.5项目实施有利于推动农民实现脱贫,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1)2.3.6 项目的实施有利于促进社会就业 (11)2.4 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12)2.4.1 政策可行性 (12)2.4.2 技术可行性 (13)2.4.3 模式可行性 (13)2.4.4 效益可行性(扶贫效益与社会效益) (13)第三章市场供求分析及预测 (14)3.1天冬市场供求现状分析 (14)3.2天冬市场前景分析 (15)第四章项目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18)4.1 项目规模 (18)4.2 产品介绍 (18)4.3 实施方案 (20)第五章项目成本及效益分析 (20)5.1 天冬种植成本投入分析 (20)5.2 天冬种植亩产效益分析 (20)第六章项目风险分析及应对方案分析 (20)6.1 自然灾害风险及应对策略 (20)6.2 市场价格风险及应对策略 (20)第七章结论 (22)第一章项目摘要1.1项目名称xxx省天冬规范化种植技术与示范1.2项目单位xxx有限公司1.3项目性质新建1.4项目地点xxx省88个县海拔在1750米以下的区域范围内,95%的地区均适宜种植。

1.5项目单位情况xxx单位:xxx单位足于“研究产业、谋划发展”,围绕“三农产业研究、城市产业研究、产业园区规划”三大核心领域,形成从宏观、中观到微观,从城市产业到三农产业,从融智到融资的多角度服务链条,是贵大神农企业推进各领域产业开发的决策智库。

xxx有限公司:xxx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天门冬、紫丹参、红花等为主的中药材种植、销售及种苗繁育的民营独资企业。

是xxx公司“产、学、研”定点技术支持与人才支持的战略孵化平台,也是xxx单位在xxx全省推广天冬中药材种植的技术监督单位。

在xxx单位的帮扶下,公司自1997年开始,就着手天门冬的种植及种子育苗技术的攻关,在创新发展农村“三变”扶贫事业的基础上,公司已与xxx等地的涉农龙头企业建立超过数万亩的“产学研示范基地”,并取得了初步的社会效益和扶贫效益!经营中遵纪守法,无破产,无信贷欠资等不良记录。

1.6项目周期项目实施年限为3年,2019年7月至2022年7月。

1.7项目内容及规模xxx全省88个县选择海拔1750米以下适宜天冬种植生长的10万亩土地进行规范化示范种植。

1.8品种及技术方案1.8.1品种方案天门冬[tiān mén dōng] 别名:三百棒,武竹,丝冬,老虎尾巴根,天门冬草,明天门冬,非洲天门冬,满冬天门冬、丝东。

绿拉丁学名: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 (Lour.)Merr,为百合科、天门冬属植物,多生长于山野林缘阴湿地、丘陵地灌木丛中或山坡草丛。

天门冬为多年生攀缘草本,全株无毛。

花期5 ~7月,果期8月。

一般在秋、冬季采挖,洗净,除去须根,置沸水中煮或蒸至透心,趁热除去外皮,洗净,晒干备用。

叶状枝的形状、大小有很大变化,但可以根据茎攀援有刺;叶状枝一般每3枚成簇,扁平或稍呈锐三稜形;花梗较短;根的中部或末端具肉质膨大部分等特征,区别于其他种类。

天门冬属于攀援植物,根在中部或近末端成纺锤状膨大,膨大部分长3-5厘米,粗1-2厘米。

茎平滑,常弯曲或扭曲,长可达1-2米,分枝具棱或狭翅。

叶状枝通常每3枚成簇,扁平或由于中脉龙骨状而略呈锐三棱形,稍镰刀状,长0.5-8厘米,宽约1-2毫米;茎上的鳞片状叶基部延伸为长2.5-3.5毫米的硬刺,在分枝上的刺较短或不明显。

花通常每2朵腋生,淡绿色;花梗长2-6毫米;关节一般位于中部,有时位置有变化;雄花:花被长2.5-3毫米;花丝不贴生于花被片上;雌花大小和雄花相似。

浆果直径6-7毫米,熟时红色,有1颗种子。

花期5-6月,果期8-10月。

天门冬主要生于山地阴湿处,生长于海拔1750米以下地区,一般生长在路旁、山坡、山谷、疏林下和荒地上,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天门冬适应力强,管理粗放,易于栽培,适宜于家庭养护。

天门冬喜肥沃的沙质土壤,适宜于湿润的气候和环境,但是怕涝和烈日晒。

喜温暖湿润气候,也耐严寒,忌干旱及积水。

宜选深厚、肥沃、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质壤土栽培;不宜在粘土或瘠薄土及排水不良的地方种植。

天门冬主要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等省的南部至华东、中南、西南各省区都有分布,也见于朝鲜、日本、老挝和越南。

xxx、云南因气候适宜,产品质量优于全国的其他地方。

目前公司驯化培育出来的大天门冬,栽种四年后的单株产量可高达30--50公斤,属国内仅有。

1.8.2技术方案1.8.2.1分株繁殖分株繁殖,也叫分根繁殖。

此方法通常与采收结合进行,边收获边分株,分株后要及时栽种。

(1)植株筛选:分株繁殖,一般选用四年生以上的块根做为母本,先抖去根部的泥土,检查有无病烂的块根,发现后要及时剪掉。

然后,选取径粗1.3厘米以上的块根,剪下留作加工商品。

剩下的部分块根就可以做为分株母本了。

(2)植株分离:分割主要用的工具有剪刀和菜刀。

分割前,注意刀具要用高锰酸钾或酒精浸泡消毒10分钟,以免感染切口。

先要把整块根部分割,然后用刀分割成数株,每株留小块根3-5个。

切时注意切口不宜过大。

(3)灭菌处理:块根分割后,要及时将切口处,蘸上石灰粉,进行灭菌处理。

将处理好的根苗在通风处摊晾,1--2天后即可种植繁育。

(4)繁殖前准备:需将做好的畦翻耕一次,将碎土整平。

畦宽可以根据当地地势情况进行调整,在畦上开“锅底”型穴,株行距为:100厘米*100厘米,穴深20厘米,直径20厘米。

(5)埋栽:将处理好的植株,每穴放入1株。

栽种时,将每株的小块根分散放入穴中,填上细土,压实就可以了。

埋栽时,如果当地正赶上雨季,可以不用浇水,否则要及时浇活根水。

栽种后一个半月左右,长出新芽,20天后分蘖出若干小枝,此时就可以纳入到成苗期管理了。

分株繁殖的方法多用于天门冬的快速育种。

一般大规模种植天门冬,还是用种子进行繁育。

1.8.2.2种子繁殖(1)种子的采集与贮存种子的采集:天门冬栽培的第四年开花结果,每年9-10月份,天门冬果实成熟,果皮由绿变黄,种子变黑时即可采摘。

采摘过晚,种子脱落;采摘过早,种子不饱满,发芽率低。

进行种子繁殖时,要特别注意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和灌溉条件,这是种子繁殖成功的关键。

种子的贮存:果实采收后,搓去果肉,用清水洗净,并将漂浮在清水上面的不饱满籽粒捞出丢弃,然后将饱满籽粒,颜色黑亮的留作做种,并将此晾干即可进行贮存或播种。

秋季可以直接进行播种,也可将种子室温干藏或低温沙藏贮存备用(室温干藏与低温沙藏的出芽率相差不过三个百分点,用那种方法都不错)。

用沙贮种子,种子与湿沙按1∶2的比例混合装入纸箱中,厚度30cm,上面盖一层3—5cm厚的湿沙压实。

将贮存种子的纸箱置于室内阴凉处保存,并保持湿度,不能让沙干燥,注意防鼠,用于次年春季播种。

天门冬的种子寿命一般为一年左右。

秋播和春播的播种方法相同,无论是当年秋播,还是次年春播,均于春天出苗。

春播的种子只要经过处理,一般30天后出苗;秋播的种子经过冬季休眠期,到第二年3月出苗。

播种时间的选择:播种一般分春播和秋播。

秋播在每年9-10月,用刚采下来的种子经过处理后直接播种,种子发芽率较高。

春播一般在每年的3月下旬,用贮藏的种子播种。

选地与整地:选择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富含有机质的中性或微酸性土壤作苗床用地。

播种前1个月,深翻土地,每亩施2000—3000千克腐熟农家肥或有机肥50kg作底肥,用50%含量的多菌灵或高锰酸钾进行消毒。

整细整平土地后,做成厢宽100厘米,沟宽20厘米,沟深20厘米的厢面待播即可。

播种方法:播种时,将种子均匀点播于沟中,粒距3-5厘米。

覆盖一层细土。

点种完毕后,条件不具备的,可用干稻草平整地盖在厢面上,以盖满不露土为宜。

条件容许的直接用有色地膜覆盖在厢面上,并用细土将地膜四周封严,这样就可起到保湿、保温、保不受阳光照射的作用,以确保出芽率和缩短出苗时间。

为了节约成本,确保出芽率不受影响,也可以将种子集中一起进行保温沙埋催芽,待种子开始萌芽后再播撒到苗床上,并根据不同条件,盖草或覆盖好地膜即可。

播前种子处理:将种子置于较大缸内,加入40-60℃的清水进行浸泡。

一般干藏用60℃的清水,沙藏用40℃的清水浸泡,浸泡过程中不容许添加任何所谓的催芽剂、消毒液之类的药物,否则,影响出芽率。

浸泡时间48-96h为最佳。

然后捞出晾干种子表面水分,并用“噻虫嗪”、“咯菌·精甲霜”进行混合拌种晾干即可播种,具体用法、用量按说明书要求进行操作。

成苗要求:要求成苗为高度30—50cm,有根块3—4个,每个根块长6cm,粗0.5cm 以上,叶色深后抗旱能力较强,一些冬季无水浇灌的地方能安全越冬,利于第2年生长发育。

出苗之前一个月,还要用多菌灵或高锰酸钾进行消毒、杀菌一次,确保种苗达到规定要求标准。

田间管理:(1)浇水:苗床每隔2—3天浇水1次,保持厢面湿润。

出苗后控制水分,逐步减少,注意炼苗。

(2)搭棚遮阴:天门冬播种后在20℃—25℃时,经15天左右即可出苗。

出苗后及时揭去覆盖物,搭棚遮阴。

(3)及时除草、施肥:肥料以腐熟的人畜粪肥为主,如肥料的含氮量较低,可以添加少量尿素,每50kg粪水宜加尿素0.1公斤。

肥料不能与苗接触,距苗5厘米以上,每次每亩用清粪水1000—1500kg,每隔3个月可追肥1次。

除草一般每两个月一次,除草只能人工除草,或者使用天门冬专用除草剂,千万不能使用未经允许使用的其他类别除草剂,以便防止药害的发生。

(4)苗期病虫害防治:天门冬苗期的主要虫害有地老虎、蟋蟀、蚜虫等,病害主要有红蜘蛛、立枯病等。

地老虎、蟋蟀可用90%敌百虫拌炒香的米糠或麦麸制成毒饵诱杀;蚜虫、红蜘蛛可用40%乐果乳油兑水喷洒防治;立枯病可用敌克松兑水喷雾防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