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大力营造平安校园环境
校园安全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基础,是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保障,没有学校财产和师生人身安全的保障,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将失去稳定的支撑。
所以,我校将校园安全工作提高到校园安全文化的高度来认识,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之中,2006年我校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为抓手,以安全观念文化为主线,以安全责任制的落实为保障,积极营造平安校园环境,确保学校财产和师生人身安全,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打造和谐校园。
校园安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安全文化建设水平的高低已成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内容之一。
所谓校园安全文化是指将学校安全理念和安全价值观表现在决策和管理者的态度及行
为中,落实在学校的管理制度中,将安全管理融入学校整个管理的实践中,将安全法规、制度落实在决策者、管理者和师生的行为方式中,将安全标准落实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由此构成一个良好的安全建设氛围,通过安全文化建设,影响学校各级管理人员和师生的安全自觉性,以文化的力量保障学校财产安全和师生人身安全。
根据中学管理特点和我校实际及可操作性将学校安全文化划分为三个层次。
即:安全观念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和安全物质文化。
其中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保障,观念文化是核心。
2006年学校安全工作的重点是落实“六五四三工程”,即:要树立六个观念、增强五种意识、处理好四个关系、加强三个建设。
树立六个观念:树立安全也是生产力的观念,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观念,树立安全也是教育质量的观念,树立防范胜于救灾的观念,树立消除一个隐患等于防止一场事故的观念,树立安全不等于一切,但安全出问题可以否定一切的观念。
增强五种意识:增强责任意识、增强预防意识、增强忧患意识、增强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意识,增强一岗三责意识(安全责任、教育责任、专业教学责任)。
处理好四个关系:处理好教育灌输引导与制度奖惩的关系,要以教育为主,提高认识,增强安全防范自觉性防患于未然,但奖惩制度必须严格落实;处理好技防于人防的关系,充分发挥技防的功能与辅助作用,但人的因素第一,要以人防为主,技防为辅;处理好主管部门与全员参与、各自负责的关系,主管牵头,定期检查,排除隐患,量化考核,全员参与,责任到人,安全隐患限期整改,他防莫如己防,他救莫如自救;处理好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的关系,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保障,观念文化是核心。
加强三个建设:加强校园安全物质建设,加强安全制度建设,加强安全观念建设。
一、加大投入,完善措施,奠基安全物质文化基础;
我校基础建设条件比较薄弱,尤其硬件条件劣势突出。
一是学校分为东西两院,给学校管理和学生食宿带来诸多不便。
二是校舍陈旧,危房较多,维修量大,尤其是西院基本是50年代建造的破平房,已基本无使用价值,但给安全带来较多隐患。
在硬件较软的条件下,我们只能靠软件硬来弥补,靠加强防范,加强管理来保障安全工作。
(我们的口号是:虽然硬件不硬,但软件不能软)为了确保师生的安全和校园安全,近几年我们加强了对安全防范设施的投入,安装了具有35个探点的红外线报警系统,铺遍了学校所有的重点部位。
为保证东西两院治安值班通讯畅通,为保安队配备了对讲机,安装了电视监控系统,监控面可达到全校的95%。
专门为武保科配备了电脑,并与公安分处联网。
另外还配备了传真机、打印机、摄像机等给武保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为防止意外事故和火灾,全校各个部门均按要求配齐灭火器,定期更换灭火器配件、充药,保证了器材的
正常使用。
教学楼、宿舍楼全部配齐了疏散标志指示灯和应急灯及疏散标志牌,对有安全隐患的旧房危房,布置了危险警示牌,为校园安全文化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我们的认识是:办学硬件软,但是安全设施不能软,安全管理软件工作更不能软。
但是完善的设备,更需要良好的管理和使用,充分发挥各种设施的作用和功能,才是物质文化的内涵。
所以,加强各重点部位的监控,保证各种设备的正常运行,日常设备的维护管理,监控资料的利用,设备的使用操作,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等要上层次,形成技防、人防相结合的安全保障体系。
二、健全制度,落实责任,确保安全制度文化的保障作用
安全制度的落实是校园安全的保障,建立健全各类安全制度,并强力抓制度的落实,是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我校建立了一整套安全规章和制度,有:
安全责任制:每年主管校长对校长、各年级对处室、老师对年级、学生对班主任,各岗位职工对主管主任,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纵到底、横到边,不留空白,不留死角。
校领导带班、中层领导值班制度:24小时不断人,周不隔天,日不断时,实行交接班登记制度。
安全隐患检查制度:由综治办负责对全校安全消防等隐患每周普查一遍,对发现的隐患,下达隐患整改通知单,报校长审批,对隐患部位的管辖处室,限期整改,整改完成后验收销账。
保安队巡逻制度,组织义务保安队,每天安排巡逻,加强重要部位的空当期间值班,这项制度已坚持了多年。
消防培训制度:每学期至少一次,包括消防知识和实际操作两部分,消防知识培训后进行笔试测验,不合格的要进行补考。
疏散设施管理制度;消防设备管理制度;火灾隐患整改制度;用火用电管理制度;易燃易爆物品管理制度;消防救援组织制度;灭火应急预案;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剧毒化学药品管理制度;大型活动安全预案申报制度,各种学生大型活动,将安全预案与活动安排同时进行,纳入活动安排的重要议程;消防值班制度;以及学生宿舍、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微机室、食堂等重点部位的消防安全岗位责任制。
食堂与宿舍均有成套的安全管理制度。
我们认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只有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才能发挥其作用。
制度文化的内涵是在健全制度的基础上,严抓落实,确保制度的刚性执行,才能保证各项工作令行禁止。
为了确保各项安全制度的落实,每月安全制度及隐患整改纳入处室考核,年终与安全消防全年考核奖惩挂钩,重大安全事故部门年终考核实行一票否决。
三、加强安全教育,转变观念,让安全观念文化深入人心
安全观念文化,是校园安全文化的核心,再好的设施,再完善的制度,如果没有全校师生的自觉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都将是空壳和摆设。
安全观念文化重在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自救、安全预防知识的普及,使安全意识变为全校师生的自觉行动,成为各项工作中优先考虑的要素,成为工作安排布署的必有内容,为此,安全教育要做到八化:即安全教育制度化,安全教育内容系列化,安全教育形式多样化,安全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结合化,安全工作组织网络化,自护自救演练化,技能培训考核化,教育效果行为化。
1、安全教育制度化。
每学期定期安排安全常识、自救自护常识教育不少于两次;每学期放假前安全教育必须落实;致家长一封信必须有相关安全教育内容;教职工安全常识培训、操作、考试,每学期必保进行,并建立安全培训档案;安全制度落实纳入每月处室考核。
2、安全教育内容系列化。
要建立大安全意识,从安全事故的表现形式上讲,除交通安全、饮食卫生安全、意外伤害事故安全、体育
活动安全等十大外显性安全外,更不能忽视内隐性安全的隐患排查和预防,如心理健康、网吧影响、黄色读物、法轮功等政治倾向性的问题等。
从安全隐患诱因上来讲,要加强外部因素防范,也要加强学校内部因素的排查,还要注意个人因素的矫正,更要精心潜在因素的预防。
3、安全教育形式多样化。
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形式,加强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常识教育。
如主题班会、学生大会、校园广播、橱窗板报、专题宣传、影视播放、征文比赛、专项测试、知识竞赛、图片展览、专题讲座、课堂渗透等等。
要喜闻乐见、寓教于乐、增强效果。
4、安全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结合化。
安全常识、理论学习及测验只停留在纸上谈兵层面是不够的,消防器材的使用紧急突发事件的处理,大型紧急疏散演练,至关重要,只有平时多流汗,才能关键时刻少流血。
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解决安全教育的实效问题。
5、安全工作组织网络化。
除学校内部建立由校长到职工,由老师到学生的系统安全工作网络外,还要逐步健全和充分发挥法校共建、警校共建、城管学校共建、卫生学校共建、家长学校共建的社会参与、监督、互补的网络和功能,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安全工作格局。
6、技能培训考核化。
对重要岗位的教职员工,要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开展有针对性地安全技能培训,通过知识测验和操作考核保证培训的效果,对不合格的要进行补训补考,并与月度考核挂钩。
7、自护自救演练化。
通过组织学生实际演练操作,增强学生自救自护意识和能力,把知识性的安全教育变为实际性的自救能力。
8、教育效果行为化。
通过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真正使安全意识、安全观念变为全校师生自觉的安全行为,增强安全教育的实效性。
为保证落实以上八化,要保证做到八个到位:
1、各级领导安全认识到位。
2、安全工作组织到位。
3、安全责任落实到位。
4、安全专项资金投入到位。
5、各项安全制度落实到位。
6、安全隐患检查整改到位。
7、安全应急措施到位。
8、安全考核奖惩到位。
要通过以上各要素和措施整体落实,构成学校安全的文化体系,确保学校财产和师生人身安全,构建和谐校园、平安校园,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安全基础和祥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