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诗的鉴赏》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诗的鉴赏》
《 念奴娇 赤壁怀古》这首词也是以眼前之景为实,却以回忆历 史内容为虚。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 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活动4【活动】分清“虚”与“实” 找出下列诗词中的虚和实:、
1.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 人兮列如麻。(虚)
活动8【作业】知识巩固
【2011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琅琊溪 ①[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诗的鉴赏》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诗歌鉴赏中“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2、培养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学情分析:
高三学生对于古典诗词已有一定的积累,一些常见的技巧与手法 在基础年级都已有学习了解。比如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对比衬托等 等。虚实结合相对来说见得不多,也没有做过系统的讲解,学生对这种 手法的概念也不是很清楚。在一轮复习的初始阶段,我们把高考中的 重难点古典诗词鉴赏率先讲解,而其中的一些难度相对大的技巧手法 也尽可能做详细的分析讲解,以期在高三备考阶段迅速突破难关,提 升分数。
临江仙·都城元夕(毛 滂①)
闻道长安灯夜好,雕轮宝马如云。蓬莱清浅对觚棱②。玉皇开碧落,银界失黄昏。
谁见江南憔悴客,端忧懒步芳尘。小屏风畔冷香凝。 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
【注】①毛滂:北宋衢州人,这首词写于词人羁旅河南之时。 ②觚 棱:宫殿的屋脊
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分析这首词。
明确:上片虚写京城元宵佳节的盛况,下片极写现实处境之落拓。 一虚一实,一乐一悲,以虚衬实,以乐衬悲。(内容上2分)上片着重抒 发了词人身处异乡适逢佳节的孤寂之感,下片继之抒发了不能与亲人 团聚的思念之情。(情感上2分)
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 事与想象的景、 事互相映衬,交织融合。 作用:虚与实或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或相反相成形成强烈对比,从而突出思想情感。虚实结合能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歌的意 境,激发读者的想象,使诗歌中的形象更鲜明。
活动6【讲授】链接高考
高考出题模式:
1、请对诗歌中的虚实结合的手法作简要赏析。
重点难点:
1、结合作品分析虚写和实写的内容及其作用。
2、掌握分析方法和答题思路,形成完整答案。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意手绘
请大家看以下几幅图片,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呢?将生活中的小 物件与简笔画结合在一起,使虚与实完美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创意 手绘,表现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情趣。其实虚实结合的手法在中国传统 的艺术中都有运用,比如绘画、书法、建筑、文学等。今天我们就看 一看虚实结合在古典诗词中是如何运用的。
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 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作者把这些景物写入诗词中,大多 是通过与当前的实景构成某种关系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怀。
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 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4、从对方的角度写为虚。从对方进行设想,有人称之为对写法。 未直言其情,而其情自见,表达上委婉,感情却更深沉,更真挚动人,更 富有艺术感染力。
例2:《念奴娇 赤壁怀古》这首词也是以眼前之景为实,却以回 忆历史内容为虚。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 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 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2、诗歌第xxx句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步骤:
第一步:阐述哪是实写,写的 是什么
第二步:阐述哪是虚写,写的 是什么
第三步:分析虚实结合的艺术 效果(①激发读者的想象,丰富诗 歌的内容,开拓诗歌的意境;②互相映衬,渲染气氛,烘托情感;③前后 对比,突出情感、主旨
活动7【练习】实战演练
活动3【讲授】链接课本深入理解
例1:读柳永的《雨霖铃》,试分析诗歌中的虚实手法。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 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 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 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 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 人说!
6.王昌龄《送 魏 二》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实)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 清猿梦里长。(虚)
7.李煜《望江南》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 春风。(虚)
活动5【讲授】思考归纳,知识小结
诗词里的"虚"可以分以下四类: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衬托 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
活动2【讲授】概念讲解
古代诗歌历来追求"虚"与"实。 说说你们对诗歌中虚实的认识。 所谓"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景、实事、实境,是可以通过视觉、听觉 等感觉捕捉到的部分。 所谓"虚"是指主观意识中存在的,是通过诗人 主观想象得到的部分。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 相映衬,交织融合。
2.飞流直下三千尺,(实)疑是银河落九天。(虚)
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实)遥知兄弟登高处,遍 插茱萸少一人。(虚)
4.《邯郸冬至夜思家》(唐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实)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 说着远行人。(虚)
5.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实)何当共剪西窗烛,却 话巴山夜雨时(虚)
分析:“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描写了离别时凄清的环境 和两人难舍难分的情景,写的是现实之景,是实写。“念去去,千里烟 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想象中 的别后所见景象和凄 清孤寂的生活情景,是想象之景,是虚写。 本诗 虚实结合,丰富了诗歌离别的内容,拓展了诗歌凄清的意境,渲染和强 化了诗歌词人与恋人离别时的伤 感,孤独,无奈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