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的第一节课
江南倦客
今年新接手高二(1)(3)(6)(7)四个班,按我的风格,接手新班的第一节课向来是不直接进入教材的,通常的做法是通过一些典型事例的讲述激发起学生对历史这门课的兴趣,然后跟他们讲述学习的有效方法,接着向他们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最后对他们提出忠告,告诉他们不应该着眼于历史最终在高考中的成绩,更应该把目光放在通过历史这门课的学习,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与技能,进而接受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讲解中不能一味地理论阐述,也不能一味地煽情鼓动。
我们要做到言之有据,行之有节,动之有情。
理想的目标是通过一堂课的讲述,让学生初步产生对历史的兴趣、对老师的好感。
在人们的交往中,第一印象所起的作用虽然不是最根本的,但也绝对不容轻视。
我们做老师的,在接手一个新班级的时候,打造好第一印象对今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是极为重要的。
第一节课的具体安排如下:
一、相互认识:简单介绍自己的基本信息:姓名、工作年限、教学风格、兴趣爱好等;初步认识班级中的班长、学习委员与历史课代表。
二、树立学习目标:以苏北、苏南学生在高考中成绩的巨大差距为引子,阐明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成绩的重要影响。
今年高考苏南四市(苏、锡、常、镇)的最高分在木渎中学,总分436分(现被北大生命科学系录取),他在江苏省的排名是第三世界15名。
江苏省排名前15名中有十个是南通的。
这些数字充分说明了苏南学生在高考中的成绩远不如苏北的学子。
这其中的差距让人惊异,因为苏南学生的综合素质绝对不低于苏北学生,至于教学条件则远为苏北所不及。
深入分析,我们发现苏北的教育系统运行效率比苏南高,苏北的教师比苏南的教师更专注,但最要的一点是苏北学生比苏南学生要刻苦的多。
三、历史学习意义的阐述:
1、历史学习的本体意义:可以广见闻;可以增谈资;可以利写作;可以助升学。
2、历史学习的客体意义:
(1)获取知识:通过学习把前人积累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经验,使人从“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成为有知识的人。
(2)发展智能:学习过程中人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而且观察能力、注意能力、记忆能力与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亦相应得到发展,即各种智力因素在学习中得到提高。
(3)提高素质:学习可以全面提高人的思想首先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与身体心理素质。
四、学习方法的指导:抓好学习的环节(预习、上课、复习);遵照老师要求;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认真听讲、记好笔记、认真完成作业等);学思结合(每天晚上放电影)。
五、学习要求与建议:记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