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7.奇怪的大石头(参考模板)

7.奇怪的大石头(参考模板)

●课前预习●●学习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著名、躲闪、严严实实、考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重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可贵品质。

3.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难点)●课堂学习●●字词学习●●●生字学习著zhu4藏cang2悄qiao1闪shan3坑keng1卧wo4推tui1旅lv3考kao3秦qin2记ji4遗yi2究jiu1震zhen4域yu4●●●多音字悄qi oqi oā⎧⎨⎩()悄悄静悄悄(ǎ)悄然悄声细语为w iw ièé⎧⎨⎩()为了为什么()为难敢作敢为●●●近反义词近义词常常—经常著名—有名考察—调查反义词平整—崎岖●●课文全解7 奇怪的大石头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小时候,他喜欢和小伙伴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

每次他都爱藏在一块大石头的后面。

这块巨石 孤零零 地立在草地上。

一听到小伙伴的脚步声,他就悄悄围着大石头躲闪。

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 严严实实 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

时间 长 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李四光 跑 去问老师,老师想了想,说:“这块石头 恐怕 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是 谁 把它放在那儿的呢?”“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 陨石 ,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

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 坑(k ēng ) 。

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爸爸也说不清 楚 。

这块 突兀(w ù) 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许多年。

直到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 冰川 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 考(k ǎo )察 了这块大石头。

他终于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 秦(q ín )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经过进一步的考察,他发现在 长江流域(y ù) 有大量 第四纪 冰川活动的 遗迹 。

他的这一研究成果,震(zh èn )惊了全世界。

[著名]有名。

例句:吐鲁番的葡萄很著名。

[地质学]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形成和演化规律及其在国民经济中应用的科学。

[ku ài] ⎧⎨⎩块:石块 冰块快:快乐 飞快 [孤零零]形容孤单,无依无靠或没有陪衬。

例句:一只小鸭子孤零零的在河边寻找食物。

[严严实实]不留空隙或出口,形容非常严密。

[长(ch áng )]指时间长,与“短”相对。

又读zh ǎng ,如“成长、生长”。

p o b o p o àà⎧⎪⎨⎪⎩跑(ǎ):跑步 长跑抱():抱负 拥抱泡():气泡 灯泡 [恐怕]表示估(g ū)计。

例句:“明天恐怕要下雪。

”爸爸说。

shu du tu íīī⎧⎪⎨⎪⎩谁():谁人 谁知堆():土堆 堆放推():推车 推动[陨石]含石质较多或全部是石质的陨星。

[坑]洼下去的地方。

ch j n ì⎧⎨⎩楚(ǔ):四面楚歌禁():禁止 禁令[突兀]高耸的样子。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qīng)斜方向移(yí)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

15[考察]实地观察调查。

[秦岭]横亘(gèn)于陕西省中部偏南。

东西走向。

是黄河和长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

[长江流域]指长江干支流的集水范围,即集水面积,通称流域面积。

[第四纪]约250万年前至今。

地质历史的一个纪。

[遗迹]古代或旧时代的事物遗留下来的痕(hén)迹。

句导读1:这是本段的总起句,自然引起下文。

句导读2:“孤零零”一词说明巨石是独立的,为下文作了铺垫。

句导读3:形象的说明这块巨石体积庞大。

句导读4:因为石头的“大”,引起了李四光的兴趣,使他对石头的由来产生了疑问。

(重点)句导读5:李四光是一个勤于思考、善于发问的孩子,老师虽然回答了他,但好奇心极强的他继续向老师发问。

(重点)句导读6:“也许”表明老师的判断是推测出来的。

句导读7:李四光按照老师的推测进一步思考,产生疑问,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没有卧进土里去呢?(重点)句导读8:说明了李四光并没有因为老师和父亲都未能解决自己的疑问而停止思索。

他一直在思索,一直在寻找答案,表现了李四光锲(qiè)而不舍、执着追求的精神。

(重点)句导读9:童年的疑问是李四光爱上了地质学。

在学习地质学的过程中,他懂得了冰川的知识,初步推测出家乡的那块大石头可能是冰川推到那里的。

(重点)句导读10:“专门考察”“终于弄明白”说明李四光具有锲而不舍、执着追求的精神。

(重点)句导读11:这两句以赞扬的语气写出了李四光执著探索的成就。

“震惊”一词突出了研究成果在全世界的影响之大。

自然段导读3:老师的话说明大石头存在的时间之久。

自然段导读6:李四光对老师的推测有进一步提出质疑,而且他提的问题很有逻(luó)辑性,从中可以看出他有善于思考、提问的精神。

自然段导读8:以上两个自然段说明巨石的由来连大人都弄不清楚,真是奇怪。

第一部分(1段):概括介绍了李四光是地质学家,总领全文。

第二部分(2段):写李四光与小伙伴玩捉迷藏时对巨石的由来产生了疑问。

第三部分(3~9段):写李四光为了弄清奇怪的大石头的真正来历,一直在不断地探索。

第四部分(10段):写李四光回到家乡考察,取得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

●●课文结构●●中心思想主题解说:本文围绕奇怪的大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叙述了几个与此相关的事件,表现了李四光积极思考、执着求索的可贵品质。

感悟心语:一块奇怪的大石头躺在草地上可能数千年、数万年了,在它身边活过的人不计其数,唯有李四光凭着“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执着精神,探究到了它的真正来历,取得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

可见,生活中处处有学问,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勤于思考、执着追求,就能走进科学的殿堂。

●●写作手法按照一定的顺序叙述。

本文的叙述顺序非常清楚:李四光雨小伙伴玩捉迷藏,对巨石的由来产生疑问;向师长请教和去英国留学解决疑问;回到家乡考察,去的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

文章层次清晰(xī),很容易让读者理解文章内容。

那么,怎样按照一定的顺序叙述呢?1.明确自己的写作内容,想要展示给读者什么或让读者知道什么。

2.根据内容来确定叙述的顺序。

如叙述养花的过程,可以按照种花籽儿、长出幼苗、渐渐长高、打骨朵儿、开花的顺序来写,这样读者就会在了解花的成长过程的同时,体会养花的辛苦。

●课后练习●●课后习题1.这个故事对我很有启发,我要多读几遍。

老师来指导常言道:“书读几百遍,其义自见。

”这个故事对我们每个人都很有启发,因此,要多读几遍,对文章的内涵理解的才能更加透彻。

我们初读时,首先要把字音读准。

然手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再读时,要边读边想,自己玩过的捉迷藏与李四光玩的有什么不同?遇到问题时,李四光又是怎样解决的?这些问题,我们要多读几遍,才能从中受到启发:遇到事情,我们要向李四光那样勤于思考、善于动脑,只有执着追求才会取得成功。

2.读了课文后,我有一些感想,想和大家交流交流。

答案供参考读了课文后,我懂得了遇事要勤于思考、善于动脑;领会了只有执着追求才会取得成功的道理。

3.我们来按课文填空,体会李四光是怎样提问题的。

答案供参考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

它应该把草地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

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李四光善于动脑筋,善于发现问题,对别人的解答,不轻信、不盲从。

刨根问底,具有不找到正确答案誓(shì)不罢(bà)休的执着精神。

●●拓展习题●课外拓展●●课文背景李四光简介李四光(1889—1971),中国地质学家。

原名仲揆(kuí),蒙古族,湖北黄冈人。

他曾从事科化石和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研究。

为中国第四纪冰川学研究奠(di àn)定了基础,并得到国内外同行的积极评价。

李四光还建立了“构造体系”的概念,创建了地质力学学派。

●●知识拓展带“石”字的词语落井下石水滴石穿水落石出一石二鸟以卵击石石沉大海点石成金飞沙走石石破天惊铁石心肠海枯石烂玉石俱焚天外来客—陨(yǔn)石陨石是地球以外未燃尽的宇宙流星脱离原有运行轨道或成碎块散落到地球或其他行星表面的石质的、铁质的或石铁混合物质,也称“陨星”。

大多数陨石来自小行星带,小部分来自月球和火星。

全世界已收集到4万多块陨石样品,他们大致可分为三大类:石陨石、铁陨石和石铁陨石。

(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