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第四章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方法-取样的方法[精]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第四章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方法-取样的方法[精]
教师指定阅读:教师在某一时间内指定幼儿读物 的阅读,幼儿的阅读范围受到限制,而并非幼儿 自由的阅读。
幼儿阅读注意力观察记录表
时间 儿童代
活动类型
号
有目的阅读 无目的阅读 教师指定阅读
8:30- A
8:45
B
8:55- A
9:1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B
9:15- A
9:30
B
(二)抽取具有代表性的时间
明确观察的时距、时距间隔、时距的数目。 时距:一次观察时间的长度,和行为发生的频率有
关。根据行为的持续程度、记录的简单和复杂的需 要以及观察者的疲劳程度而定。 时距的间隔:时距和时距之间间隔的时间。取决于 所选取的时距长度、在此时距内所要观察的对象数 目以及所要记录的细节总数。 时距数目:在观察中一共要观察多少个时距。取决 于观察多久的时间才能获得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样本。
(三)选择记录方式
时间取样法的开放性、选择性、推断程度 是封闭性的而非开放性的 选择性程度很高 要求在观察的一开始就作推断或解释
二、时间取样法的优缺点
(一)优点
从观察过程中所需时间和精力来说,符合经济效益。观察者在短时间内可以收集大量资料。 减少了观察者在判断和推论上的变异性,提高了观察者之间的内在信度。 能结合不同的记录技巧,如和描述性记录的方法相结合。
1 2 3 4 ……
旁观
单独
平行
联合
合作
观察时,在规定时间内对每个儿童每次观察1分钟, 同时根据操作定义判断每个儿童当时所从事的活 动类型,填入表。
帕顿通过对观察资料的分析发现:儿童的社会性行 为发展随年龄的增加而表现出顺序性,即较小的 儿童表现出单独游戏多,以后逐步发展到平行游 戏,最后才是集体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
具体说,取样的方法是选择一个使用预设行为类别的 方法,以便观察者用记次或记时的方式来记录行为 或事件。
第一节 时间取样法 第二节 事件取样法
第一节 时间取样法
一、时间取样法的涵义
时间取样法就是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为取样标准,来 观察记录预先确定的行为是否出现,以及出现次数的一 种观察方法。
与描述性观察方法的不同:不必详尽地描述、记录被试的行 为表现,只需在预先规定的时间里,观察记录确定的行 为发生与否、发生的次数以及持续的时间。
时间取样法中大部分的行为记录方式:检核和 计数
检核:表示所观察的特定行为是否出现,只 要行为出现,就要做一个记录的标记。
计数:在所观察的时间内,被观察的行为出 现了几次。
计时:在所观察的时间内,被观察行为持续 的时间。
吮吸手指动作记录表
时间 日期 开始记录时 结束记录时 行为有否 备注
时间取样法包含两个重点:一是找寻学前儿童行为中某些特 定的、具有代表性的行为;二是这种代表性的行为只限 于在某特定的时间间隔内。
对幼儿攻击性行为及其发生频率的观察
汪老师准备从上午9:30到11:00之间,观察自己 班级15名幼儿攻击性行为及其发生的频率,一共 观察的时间是90分钟。她将这90分钟平均分配 在15名幼儿身上,即每名幼儿将被观察6分钟。 另外,为了取得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汪老师准备 在一星期内,反复这个过程3次。观察结束后, 每一名幼儿一共有3次、每次6分钟的行为记录 。
第四章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方法 --取样的方法
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观察对象所有行为都收集到是不 可能的。
真正可以用来解释主题行为的,可能只是观察到的所 有行为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因此,取样观察应运而 生。
取样观察的基本原理与选择被试的抽样原理相似,即 按事先选定的标准抽取部分对象为样本,然后以样 本的结果推论总体状况。
段
间
间
发生
1
2月20日 上午10:00 上午10:15 √
2
2月20日 下午3:00 下午3:15 √
3
2月21日 上午10:00 上午10:15 √
4
2月21日 下午3:00 下午3:15 √
5
2月22日 上午10:00 上午10:15
6
2月22日 下午3:00 下午3:15 √
7
2月23日 上午10:00 上午10:15 √
紧张习惯的研究(计数的方式)
记录方式:每五分钟的时距内每出现行为一次就记录 一次
记录结果:甲幼儿的紧张习惯行为共出现1次,记录1 次;甲幼儿的紧张习惯行为共出现7次,记录7次。
8
2月23日 下午3:00 下午3:15
吮吸手指动作记录表
时间 日期
段
开始记录时 结束记录时 行为有 备注
间
间
否发生
1 2月20日 上午10:00 上午10:15 √
王成
2 2月20日 下午3:00 下午3:15 √
李俊、张艳
3 2月21日 上午10:00 上午10:15 √
陈冬张艳王成
4 2月21日 下午3:00 下午3:15 √
典型研究:
帕顿对幼儿在游戏中的社会参与程度研究
6中游戏类型操作定义 在规定的游戏时间内,依次观察每个儿童一分钟,
并根据儿童社会参与程度和6种游戏类型的操作 定义,判断每个儿童在这一分钟中所表现的行为 属于哪种类型,记入观察记录表。
儿童社会参与性活动观察记录表
游戏类型 无所事事
儿童代号
(二)缺点
从研究范围来讲,时间取样法仅限于研究出现频率较 高的外显行为和事件。(每15分钟至少发生一次的 行为)
无法获取行为的详细资料,因此主要用来测量行为发 生的频率,不研究或很少研究行为发生的原因。
观察者无法按照行为发生的原貌处理资料,观察记录 的部分行为可能不能正确代表所有的行为。(例)
三、时间取样法的运用
(一)确定观察的目标行为和操作定义 首先应决定要记录哪些行为 之后,给行为以明确的操作性定义 例:对幼儿阅读行为的观察研究
操作性定义
有目的阅读:幼儿在阅读时能够有计划、有目标 地按自己的意识进行的阅读,即根据自己需求的 阅读。
无目的阅读:幼儿在阅读时无需求、无计划、无 目标的随意性的阅读,即胡乱翻书等自由的阅读。
李俊
5
2月22日 上午10:00 上午10:15
6 2月22日 下午3:00 下午3:15 √
蔡昌李俊张艳
7 2月23日 上午10:00 上午10:15 √
李俊
8
2月23日 下午3:00 下午3:15
紧张习惯的研究(检核的方式)
记录方式:每五分钟的时距内出现行为就记录一次
记录结果:在一个时距中,甲幼儿的紧张习惯行为共 出现1次,记录1次;甲幼儿的紧张习惯行为共出现 7次,记录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