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的理想和现实问题

教育的理想和现实问题

教育的理想和现实问题
钟继志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教育也因此受到社会方方面面的关注。

在众多的关注中,有一种关注令人深思和反省,那就是越来越多的国人对今天的教育表示了深深的遗憾和不满意,其焦点的原因主要体现在教育的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上。

那么现实的教育与理想的教育之间,究竟有没有差距?如果说有,那差距有多大?
这是个比较棘手的问题。

也许多数人会带着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教育离我们的理想似乎是越来越远?
一种普遍的观点就是今天我们的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教育理想的缺失。

作为老师,当我们把自己对教育的一些思考形成文字,通过网络和全国各地的朋友们交流时,许多老师就表达出对这种教育理想主义的欣赏,但是却又大都表示自己必须要适应现实的教育体制,在理想与现实的选择中只好放弃理想。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现实中,不能适应现实的人往往面临被边缘、被淘汰的艰难境地。

但是,我一直也在思考,为什么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在内心深处却始终不能放弃对理想的那种渴望与向往。

从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到康有为的“大同世界”,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到莫尔的“乌托邦”,为什么千百年来,人类从来就没有放弃对理想的追求?
或许,一个理想主义者是痛苦的,理想与现实的差异使他常常感到失望与绝望,但是如果放弃这理想,那不如让他去死。

或许,一个理想主义者是幸福的,他永远保持着对理想的追求与激情,使他的内心永远保持新鲜的活力丰富的感受。

“如果说我们是浪漫主义者,是不可救药的理想主义分子,我们想的都是不可能的事情,那么,我们将一千零一次地回答,是的,我们就是这样的人!”
而现在我们的情况是:我们不知道我们相信什么,也不知道我们想要什么。

在物质主义泛滥的社会里,失落的是受伤的理想主义。

在忙乱无序的生活中,失落的是一往无前的信念。

于是,总有一道风景,看上去很美,味道却是苦涩的,这就是理想。

事实上,中国从来就不乏理想主义者,庄子,墨子,竹林七贤,禅者们,徐渭以及近代谭嗣同们,但跟实用主义者比,他们寥若晨星,其光彩不足以返照我们亘古的长夜。

但是,我们坚信,人类不可能没有理想的,它在着,仍然在着,永远是人类
的精神支点。

理想主义者未必有很多快乐,但是他一定会有很多感动。

而这种感动,将最终支撑起理想的火炬,照亮我们继续前进的道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