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薄壳结构

薄壳结构

薄壳结构受力特点及天津博物馆案例分析
班级:土木N073 学号:2007456791432 姓名:周峰近几年来,建筑师又在蛋壳的启示下,设计了小到自行车棚大到现代化的大型薄壳结构的建筑物。

这种建筑物既坚固又节省材料。

我国北京火车站大厅房顶就是采用这种薄壳结构,屋顶那么薄,跨度那么大,整个大厅显得格外宽敞明亮,舒适美观。

举世闻名的悉尼歌剧院也是一座典型而新颖的薄壳建筑。

薄壳结构壳,是一种曲面构件,主要承受各种作用产生的中面内的力。

薄壳结构就是曲面的薄壁结构,按曲面生成的形式分为筒壳、圆顶薄壳、双曲扁壳和双曲抛物面壳等,材料大都采用钢筋和混凝土。

壳体能充分利用材料强度,同时又能将承重与围护两种功能融合为一。

实际工程中还可利用对空间曲面的切削与组合,形成造型奇特新颖且能适应各种平面的建筑,但较为费工和费模板。

1.筒壳(柱面薄壳):是单向有曲率的薄壳,由壳身、侧边缘构件和横隔组成。

横隔间的距离为壳体的跨度l↓1,侧边构件间距离为壳体的波长l↓2。

当l↓1/l↓2≥1时为长壳,l↓1/l↓22<1为短壳。

2.圆顶薄壳:是正高斯曲率的旋转曲面壳,由壳面与支座环组成,壳面厚度做得很薄,一般为曲率半径的1/600,跨度可以很大。

支座环对圆顶壳起箍的作用,并通过它将整个薄壳搁置在支承构件上。

3.双曲扁壳(微弯平板):一抛物线沿另一正交的抛物线平移形成的曲面,其顶点处矢高f 与底面短边边长之比不应超过1/5。

双曲扁壳由壳身及周边四个横隔组成,横隔为带拉杆的拱或变高度的梁。

适用于覆盖跨度为20~50米的方形或矩形平面(其长短边之比不宜超过2)的建筑物。

4.双曲抛物面壳:一竖向抛物线(母线)沿另一
凸向与之相反的抛物线(导线)平行移动所形成的曲面。

此种曲面与水平面截交的曲线为双曲线,故称为双曲抛物面壳。

工程中常见的各种扭壳也为其中一种类型,因薄壳结构容易制作,稳定性好,容易适应建筑功能和造型需要,所以应用较为广泛。

蛋壳就是利用了薄壳结构原理,由于这种结构的拱形曲面可以抵消外力的作用,结构更加坚固。

龟壳的背甲呈拱形,跨度大,包括许多力学原理。

虽然它只有2 mm 的厚度,但使用铁锤敲砸也很难破坏它。

建筑学家模仿它进行了薄壳建筑设计。

这类建筑有许多优点:用料少,跨度大,坚固耐用。

壳体结构具有十分良好的承载性能,能以很小的厚度承受相当大的荷载。

壳体结构的强度和刚度主要是利用了其几何形状的合理性,以材料直接受压来代替弯曲内力,从而充分发挥材料的潜力。

因此壳体结构是一种强度高、刚度大、材料省的即经济又合理的结构形式。

在天津市中心区友谊路银河公园旁,一座酷似“白天鹅”的建筑,昂首挺立,展翅欲飞。

这就是我国北方唯一的仿生薄壳式建筑——天津博物馆。

天津博物馆坐落于天津市河西区友谊路与平江道交口的银河广场,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总投资32711万元,拥有1.1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展厅和功能齐全的文化休闲设施。

其建筑外形为自湖面展翅飞翔的天鹅,线条流畅简洁,极富时代感与艺术性,颇具特色。

网壳的直径为200米,高32米,整个博物馆可容纳12,000人,今春即将开放。

天津博物馆是一座集文物收藏、保护、研究、教育及休闲、旅游于一体,囊括天津历史、馆藏文物及民间艺术品陈列等众多内容的综合性博物馆。

其设计建造不仅外观造型独特美观,更在于其建筑结构上的创新及先进的功能、合理的布局等。

天津博物馆是由著名的日本川口卫构造设计事务所设计的。

天津博物馆代表21世纪中华民族的腾飞,于是联想到展翅飞翔的天鹅,因此,天津博物馆的建设预示着中国,特别是天津在新世纪的腾飞和快速发展。

从建筑造价上则充
分考虑了结构的合理性和可实施性,以表现天鹅腾飞的翼部大跨度网壳体结构,实现了用最少的材料建造最大的使用空间的思想。

这种大跨度网壳体结构已经非常成熟,能够很轻松地高精度完成整个结构的设计和施工,具有极强的可实施性。

天津博物馆运用现代浪漫主义的思维观点,引用仿生原理,以极具震撼力的创作手法,
成就了一座昂首挺立、展翅腾飞的“白天鹅”造型建筑,赋予城市景观以生命活力,从而使天津博物馆的外观与周围环境优美和谐的融为一体,成为天津重要的文化标志性建筑
俯瞰下的天津博物馆
馆内的结构
外观的曲线美
该博物馆结构设计的基础,源于天鹅骨架结构,借助其结构的合理性和可实施性,通过以表现天鹅展翅高飞的翼部大跨度网壳体结构,实现了用最少的材料,建造最大的使用空间的思想。

据介绍,天津博物馆投资3亿元人民币,历经两年时间,建筑设计师以现代浪漫主义的思维观点,引用仿生原理,以极具震撼力的创作手法,赋予建筑外形和城市景观以生命活力,从而使天津博物馆的外观与周围环境优美和谐地融为一体,并成为天津重要的标志性建筑。

12项专利技术凸显建筑创新
——可“呼吸”的大跨度空间结构
博物馆工程的屋盖结构是国内平面尺寸最大的空间网壳结构之一,首次采用了多点二力杆加周边斜撑的支承体系,支座采用了单向铰、双向铰等独特的节点构造,当温度变化产生
温度应力作用时,结构可以自由伸缩,形成了可“呼吸”的大跨度空间结构。

——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
博物馆采用了施工难度大、标准高、效果突出的清水混凝土施工质量标准,即在施工过程中,采用特殊的施工工艺,使浇筑的混凝土构件一次成型,而且表面的平整度垂直度更高。

竖向结构模板由钢大模替代木模,减少了因木模加工带来的巨大噪音,同时因为取消找平层,减少了砂浆使用量,既减少了因砂浆加工带来的噪音,同时,还大大降低了建筑成本,减少了装修程序。

——镀瓷铝板屋面
屋面板采用镀瓷铝板,具有无污染、耐久性好、不变色、耐老化、抗紫外线、抗冲击性能好、易于清洗、不易损坏等多种优点。

镀瓷铝板是世界上最新技术产品,在大规模的屋面工程中采用镀瓷铝板,为世界首例。

——弦支穹顶网壳结构
首次在国内采用单层网壳结构,该结构为高效的空间结构,而张拉整体体系本身是世界建筑业最新的结构形式,两者结合后组成了高效的弦支穹顶网壳结构。

博物馆穹顶共有节点3112个,使用杆件12,639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