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给家长的十条建议讲课讲稿

给家长的十条建议讲课讲稿

给家长的十条建议
给家长的十条建议
一、学会跟老师沟通。

聪明的家长应该首先学会与老师沟通,让老师了解孩子的全部,包括优点和缺点,以及孩子所处的家庭环境等等。

因为老师只有全面地了解了学生,才不致于对学生的某一行为作出片面的判断,并且能够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聪明的家长在与老师交流时,应带着问题去,带着方法回。

许多家长与老师沟通,往往简单地问:“老师,我家孩子最近学习情况如何?”这类大而空的问题,老师很难回答,所以只能以空对空:“最近学习还不错。

”家长就无法真实地了解孩子,也没有任何收获。

因此,家长应该用一些具体的问题与老师交流,如“孩子最近作业拖拉”,“孩子最近错别字增多”等等。

这样老师能够就具体的某一问题联系到学生平日学习中的种种表现,给出合理的解释及解决方法。

这才是家长真正需要的。

并且,当老师指出学生的某些家庭教育的缺失时,家长不应表现得无奈或束手无策,而是要主动向老师寻求解决办法。

只有真正学会与老师沟通,家长们才能收获方法,在家庭教育中事半功倍。

二、做好表率。

当孩子的表现不如人意时,家长不应马上抱怨孩子,而是首先寻找自身有没有问题,有没有做好表率。

俗话说,身教重于言传。

家长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你的身后总有孩子的一双眼睛盯着。

你的言行举止甚至各种情绪都很可能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有的家长将工作中的情绪带到家庭生活中,不时抱怨“工作真累”、“烦死了”。

那么,孩子也很可能学会抱怨:“上学累死了,烦死了”。

家长的一个不经意举动往往会给孩子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

除了不经意的影响,家长也需要注意避免直接主动的影响。

尤其要避免打乱孩子的节奏,无论是学习节奏还是生活节奏。

家长要帮助孩子合理安排好时间,该玩就玩,该学习时就学习。

在孩子学习时,避免好心办坏事,让喝水、吃零食、上厕所等小动作打破他的学习节奏。

这对孩子的学习十分不利。

必须制定严格的时间安排规定,让孩子在合理的节奏中取得进步。

三、关注孩子的朋友。

很多家长可能都会有这样的想法,孩子最听老师的话。

其实并非如此。

孩子身边的朋友对他的影响力要远远胜过老师和家长。

如孩子朋友的价值观、阅读兴趣、玩的游戏等等。

因此,家长除了要知道孩子的朋友是谁,更要了解孩子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也要适当了解你的孩子和他的朋友都玩些什么,聊些什么?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喜好,增加与孩子交流的话题,增进孩子与家长的感情。

另一方面,可以做出监控,孩子的交友是否妥当。

如果发现他的朋友可能对他产生一些不良影响,就应及时干预。

值得注意的是,干预并非强制干预。

而是以尊重孩子的朋友为前提,通过引导、教育等方法,帮助孩子们共同健康成长。

四、正确关注孩子的成绩。

孩子的成绩是家长十分关心的。

但是,需要提醒家长,应正确、理性地对待孩子的成绩。

千万不能单纯为了成绩红了眼,牺牲孩子全面健康的发展。

毕竟人与人之间是存在差异的,不可能每个人都表现得极其优秀。

关键要看孩子的学习态度,如果孩子已经很努力,那么无论他成绩好坏,家长都应该坦然接受。

另外,在关注孩子的成绩时,也不要片面用分数衡量成绩的好坏。

尤其不应该看分数的绝对值,而应关注分数的位置和推进率。

也就是说要看看孩子有没有进步。

家长可以根据班级平均分数来评测孩子分数的位置和推进率。

一般而言,班级平均分会位于班级五分之三的位置,家长可作为参考。

同时,反应分数的试卷,家长要高度重视。

试卷不是简单的反应分数这一信息,更反映了孩子的学习情况。

家长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如何纵向和横向分析试卷,帮助孩子找到学习的弱点并不断弥补。

五、不要对学校进行随意的评价。

出于对孩子的关爱,家长往往会对学校或老师做得不够到位的地方产生一些不满,因此可能会在公开场合对学校或老师进行随意的评价,发泄不满的情绪。

这种做法,很可能会影响到学校、老师、家长之间的关系,不利于三方的沟通交流,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因此,家长在有不满时,因保持冷静和理智,主动与学校和老师沟通,了解其中的真实情况。

因为学
校和老师的做法不一定出自家长想象中的原因,可能是家长的误解,也有可能是道听途说。

因此,家长应对自己的言论高度负责,不要因随意的评论而影响了孩子。

要时刻记住,主动交流沟通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六、学会放手。

放手往往能促进孩子成长的一次飞跃。

很多家长都明白放手的重要性,却做得适得其反。

这就需要提醒家长放手的两条原则。

一是,原则性问题不能放弃底线,但是无关紧要的事情不要干涉太多。

这主要体现为培养孩子的规则感。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孩子没有规则感,在学习生活上就自由散漫。

例如一个孩子很喜欢读书,经常占用写作业的时间阅读。

那么家长就应该以坚决的态度来安排孩子的时间,规定好什么时间看书,什么时间写作业,给他建立规则感。

喜欢阅读是一件好事,因此不少家长觉得没必要干预。

这就给了孩子讨价还价的机会。

因此,建立规则感等原则是不能放弃的。

二是,放手不等于放任,不等于什么都不管。

放手是要循序渐进,逐步去做。

例如,很多家长纠结于零花钱要不要放手。

可以放,但必须做好监管。

可以规定孩子一个星期或者一个月有多少零花钱,并且告诉他就是这么多,用完了就没有了。

至于怎么用,则交给孩子自己决定。

如果因为零食买多了而没有钱购买学习用品,对不起,你自己解决。

家长要相信孩子可以解决好这些小问题。

在大规则下逐步放手,对孩子的成长和能力帮助是巨大的。

七、拓展社交活动。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可以足不出户,便能了解大千世界,进行虚拟社交。

因此,很多家长尤其是年轻的家长往往宅在家里,与电视、电脑为伴。

这就可能影响到孩子宅在家里。

所以现在不少孩子年龄虽小,却能够熟练使用电脑,上网,聊天,玩游戏,知道ipad等等。

且不说互联网对孩子的负面影响,这种宅在家里的行为本身就不利于孩子的心智成熟和健康发展。

父母应该多带孩子出去走走,或者参加社交活动。

增长孩子的见识面,增加孩子实践的机会。

例如,家长可以邀请孩子好朋友的家庭聚会,双方共同探讨学习,交流教育心得,并且让孩子参与其中。

家长可以给孩子举办成人礼,可以带孩子进行主题性旅游。

才能对孩
子的性格、情绪、学习等产生积极地影响。

当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找寻到书本乃至互联网上学到的知识,他会非常高兴且印象深刻。

八、注重素养的培养。

注重素养培养的家长会坦然面对孩子的学习分数,也会更加关注孩子朋友的品行而非成绩。

因而,教会孩子注意基本礼仪比他有好成绩更重要。

培养素质高的人才比培养成绩好的孩子更重要。

素质教育的理念在不断深入人心,然而由于教育体制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改变,学校也难以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

那么,就需要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身体力行。

在素质教育中,礼仪的教育更加重要。

中国有句老话,叫“不成材,要成人”。

做人的基本礼仪要掌握,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社会的尊重。

你很难想象一个成绩优秀但是却态度傲慢,没有基本素养的孩子能够得到社会的青睐。

九、重视心理发展。

在孩子的成长中,家长要心思细腻。

去发现和了解孩子的心理。

孩子会有很多烦恼和困难,但往往憋在心里。

当家长发现孩子长时间处于一种情绪低落的状态中,就要及时与孩子沟通。

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困难,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家长发现孩子的困难后,交给孩子处理问题的方法比帮助孩子处理问题更重要。

最好的情况是,家长通过引导让孩子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能够自己主动去解决。

其次,告诉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让他去解决。

例如,孩子在学校丢了东西,家长不必亲自去学校帮孩子找。

可以直接教会孩子,去和班主任老师沟通,去跟大队委老师沟通,在广播里播放寻物启示等等,只有自己去做,孩子的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十、学会尊重。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不是父母的附属品。

因此,我们必须给予他尊重,这样才能有良好和睦的家庭氛围。

孩子也会懂得什么是尊重。

在孩子的成长中,家长要做的,就是陪伴,一种尊重的陪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