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时区教案【篇一:做时间的主人教案】做时间的主人教学设计设计思想:时间,是一个既漫长又短暂的东西。
初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到一个新的学段,课程的增多和难度的加深常常使他们感到手忙脚乱,有的同学能够较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时间,而另外一些同学却总是忙忙碌碌也无法完成任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本节课就将通过讨论和分享,使学生体会到在生活当中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学会如何科学管理自己的时间,怎样根据事情的重要程度和紧急程度安排个人计划,从而更好的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教会学生如何科学地利用时间2、过程和方法:以学生的讨论和分享为主,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引发进一步的思考。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到在生活当中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管理学习生活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教学重点:利用时间的方法教学难点:用“一心二用”法抓住时间教学方法:列举法、活动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请同学们阅读屏幕上的一段文字:对你有什么启示呢?要想有所成就,必须做时间的主人。
(二)展示目标学做时间的主人,合理的运用时间。
(三)小组探究,师生互动问:你属于哪种人?你想作为哪种人?人们对待时间的不同态度:p26 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时间?先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再引导学生归纳。
时间是生命的刻度,是人生最初也是最重要的财富。
但我们不能做时间的奴仆,而要做时间的主人。
怎样才能做时间的主人呢?如何做时间的主人 1、用“分”计时(1)一分钟你能做什么?阅读《一分钟能做什么》本杰明一分钟整理了房间,你一分钟能做什么呢?看谁说的又快又多。
(2)一分钟的价值大屏幕展示(3)一分钟鼓掌。
要珍惜时间用分计时,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
2、区分轻重缓急面对生活中许多繁杂的事情,我们可以按照事情的重要及紧急程度排序。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个情景:假如吃完晚饭后,从7点到9点半之间,有10项工作要做。
这10项工作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看电视、写日记、阅读书报或杂志、帮妈妈做家务、复习今天学的功课、做自己喜欢做的事、预习第二天的功课、和爸爸妈妈谈谈学校的事、给小学时期最好的朋友打个电话。
你会如何安排?为什么?同样多的事情为什么有人有条不紊的完成任务,有的人做事却手忙脚乱,顾此失彼呢?参考:1、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2、复习今天学的功课 3、预习第二天的功课4、和爸爸妈妈谈谈学校的事,帮妈妈做家务5、给小学时期最好的朋友打个电话。
6、写日记、7、看电视8、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9、阅读书报杂志教师总结:我们已经开始尝试安排自己的时间,科学的安排自己的事情,合理利用时间。
3、一心二用①什么是时间统筹法?思考:哪些事可同时做呢?小组里交流讨论回答:②昌宁为什么迟到?他怎么做就不会迟到了?学生分析,教师总结:教师总结:一心二用,可以让我们节约时间。
四、拓展延伸,提高认识。
1、同学们,你们真聪明,懂得利用这宝贵的一分钟。
今天你们和我手拉手,走过了这短短的40分钟,你们有什么收获吗?把你的收获用一句话写下来,做成一张时间书签吧! 2、在音乐声中完成书签。
3、全班交流。
五、课后小结:要做时间的主人就要做到:从今天开始把握生命的每一分钟,把握好人生的理想,在有限的时间里,面对诸多的事情,能够做到区分轻重缓急,科学排序,学会运用时间统筹法,学会今日事今日毕,养成守时的好习惯。
六、布置作业能力培养p18 七、板书设计八、课后反思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所以整堂活动课我把自己的主要任务定位在起组织、引导作用上,充分放手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活动操作、合作、交流、辩别、评价,在互动中了解同一时间可以干多件事情,感受如何才是合理安排时间。
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开阔了视野,获取了知识,受到了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培养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发展了他们的特长,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
教学竞赛教学设计做时间的主人七苏年级晓红【篇二:七年级地理亚洲及欧洲(教案)】七年级地理亚洲及欧洲(教案)●教学设计思路本节《亚洲及欧洲》是世界区域地理的第一节,也是大洲地理中最重要的一节。
学习内容较多,共分为6课时进行讲授,第1课时认识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第2课时学会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第3课时学习亚洲和欧洲的地形特征,第4课时学习亚洲和欧洲的气候特征,第5课时学习亚洲和欧洲的河流情况,第6课时了解亚洲和欧洲的人口与国家情况。
本节教材安排的特点是“学习亚洲,练习欧洲”,关于欧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作为练习题,本节只要求了解,不要求掌握。
关于“西欧气候的成因”,作为练习题,本节只要求了解,不要求掌握。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能力。
3.通过分析亚洲气候特征,使学生掌握气候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气候的特点。
4.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
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5.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人口分布,分析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学会阅读亚欧政区图。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2.指导学生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让学生结合已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归纳、对比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通过对国家和人口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2.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3.亚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二)教学难点1.学会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
2.亚洲和欧洲的气候及成因。
3.亚洲及欧洲河流特点的成因。
●教学方法复习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媒体地图册、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6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第1课时(课堂导入)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播放一段关于亚洲的录像资料,如长城、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学生发言:中国、亚洲、日本??(讲授新课)板书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
指导学生找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学生阅读。
教师进行总结。
板书一、“亚细亚”和“欧罗巴”1.大洲名称的由来2.亚欧大陆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学生通过阅读图1-1,进行讨论后总结。
提问亚洲的地理位置如何呢?板书 3.亚洲的地理位置(1)经纬度位置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纬度范围:南纬10度~北纬80度之间经度范围:东经25度~西经170度之间(2)海陆位置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我们通过对亚洲的学习,直到认识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应该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说明。
承接通过我们对亚洲的学习,请同学们都欧洲的地理位置,来描述一下。
学生通过读地图1-1,对欧洲的地理位置进行描述。
活动分小组讨论,发表各自意见,然后进行总结。
欧洲:纬度范围:北纬36度~北纬71度之间经度范围:西经9度~东经66度之间总结归纳了解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学生回答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两方面。
点拨利用你所掌握的描述亚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和步骤来分析掌握欧洲的地理位置。
(学生小组探究完成)(2)全部位于北半球,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
(3)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西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邻,西北隔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面与亚洲相邻。
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
板书 4.时区(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重点掌握了如何利用地图去分析某一大洲的地理位置,即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分析。
了解了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板书设计第一节亚洲及欧洲一、“亚细亚”和“欧罗巴”1.大洲名称的由来2.亚欧大陆3.亚洲的地理位置第2课时(课堂导入)我们现在是北京时间上午11点的时候,那么现在美国应该是什么时间呢?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呢?这与什么有关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世界上的时间?指导学生读图1-2世界时区图并通过自制的时钟模型演示6城市的区时,以北京(东八区)正午12点为准。
也可用数轴图表示学生回答:晚上。
(讲授新课)板书二、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1.地方时讲述把太阳位置最高的时候定为当地的12点,并依此推定一天的时间。
这就是地方时间,简称世界时。
板书 2.时区及换算讲述全球一共划分成24个时区,每一个时区跨15度经度。
其中零时区(也叫中时区),从西经7.5度~东经7.5度。
阅读材料: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学生小组讨论:1.为什么会产生“地方时”?2.时区是怎样划分的?3.什么是“区时”?4.我国采用的是哪个时区的区时?5.地球上“今天”与“昨天”的分界线在哪里?点拨:某地时区数=经度/15注:已知西面区,求东面区用“﹢”号;反之,用“-”号。
时区差:若a、b在中时区同侧,则:a-b。
若a、b在中时区两侧,则:a﹢b。
结果处理:若在0--24间,则为当天时间;若大于24,则减去24,日期加一天,余数为次日时间;若为负数,则加24,日期减一天,余数为前一天时间。
例:北京为20点(东8区)求纽约(西5区)几点?拓展训练我国一艘远洋货轮,从上海出发,东渡太平洋到美国洛杉矶,5月1日6点钟越过日界线后,当地的日期和时间是多少?答案:4月30日6点板书 3.北京时间讲述北京时间即为东八区的区时。
板书 4.国际日期变更线讲述为了避免日期上的混乱,国际上规定大致以180度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
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
日期要减去一天。
练习请同学们读图1-3,完成练习题1、2。
(课堂总结)本节课学习世界时区的知识,学生的掌握情况不是很好。
作为初一的学生,对于时区,国际日期变更线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在教学中,要用比喻的方法,做出形象的比喻,使学生形成较深的印象,并且加深理解能力。
●板书设计二、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1.地方时2.时区及换算3.北京时间4.国际日期变更线第3课时(课堂导入)展示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等风光图,引入亚洲地形的学习。
复习提问:陆地地形可分为哪几种基本类型?——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
(亚洲全有——地形复杂)(讲授新课)板书三、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提问亚洲地形有什么特征?活动:(1)读图1-1,亚洲地形图,1-5世界大洲陆地海拔高度比较图,找出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西西伯利亚平原、死海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