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3地质作用概论

1.3地质作用概论


1.3.1 内动力地质作用
2.地震作用
由于地球内部积蓄的能量骤然释放而引起大地快速颤动 的一种自然现象。
地震是构造运动的综合表现形式之一。 产生系列变化 ① 按地震产生原因可分为:
构造地震 火山地震 陷落地震 ② 根据震源深度可分为:
深源地震300-700Km 中源地震70-300Km 浅源地震<70Km ③根据震级大小可分为:
外动力地质作用
地表形态发生变化(夷平沉积),表层化学元素迁移,分散和富 集。 外力作用类型分为(七大动力、五大作用): 1.风化作用 在温度、气体(氧、二氧化碳)、水溶液、生物等 因素作用下,使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变化的作用。
按作用性质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三种类型。 2.剥蚀作用 风、流水、冰川、湖海中水的运动对地表岩石、矿
火山作用
指岩浆由地球內部以熔岩、火山碎屑或火山气 体喷出地面的过程。
成矿、影响生物、气候……
岩浆岩产状
变质作用
原岩受温度、压力或热液的 影响改变其成分、结构和构造 而形成新的岩石的作用。
前提:位于地下一定深度,
基本处于固态状态。
变质作用类型
动力变质作用 dynamic metamorphism 接触变质作用 contact metamorphism 区域变质作用 general metamorphism 混合岩化作用 chorismitization
风化作用 剥蚀作用 搬运作用 沉积作用 固结成岩作用
内、外力作用之间的关系 内力和外力联合作用,或明或暗、或急或缓, 改变着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加剧地表起伏,起主导作用; 外力作用削高补低,形成沉积物及沉积矿产, 重塑地表,导致物质的迁移、富集……
1.3.1 内动力地质作用
面波 由P、S在地表相遇后激发产生,只沿地表面传播 振幅大,波长长,破坏性大。
地震术语
地震震级
衡量地震大小的相对量度; 通过测量地震波中某个震相的振幅来获取; 标度方法以里氏震级(M)为常用。级差32倍
地震烈度 共12级
地震对地面影响和破坏的程度 ; 不同地区破坏程度不同 原因:距离震中远近,地质条件不同。
等震线 烈度相同点的连线,为不规则的同心圆。
地震监测
手 段 ①利用监测仪器设备
②研究岩石中的各种物理变化
地电、地磁、地应力、地壳变形、微震、 地下水位、水质、氡气含量…… 地光、地声、天气、动植物异常反应……
地震预报与预防
预报
时间、地点、震级
预防
提高建筑物抗震强度; 释放地下岩石积蓄的能量; 避开活动断裂带; 安装减震器……
外力地质作用 ——
能量来源于地球外部, 作用场所在地壳表层。
七大动力:河流、冰川、地下水、海水、湖沼、风沙、重力
内能 热能、重力能、旋转能、结晶能、化学能… 外能 太阳能、日月引力能(温度、大气、生物、水、风、地下水、冰川、海水…)
内力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 类型
外力地质作用
构造作用 地震作用 岩浆作用 变质作用
物产生破坏,并将破坏的产物搬离原地的作用。 按动力来源分为风的吹蚀作用、流水的侵蚀作用、地下水的
潜蚀作用、冰川的刨蚀作用、海水的海蚀作用等。 3.搬运作用 风化、剥蚀作用的产物被搬运到低洼处的过程。
按搬运介质不同分为:风的搬运、流水搬运、冰川搬运等。 按搬运性质不同分为:机械搬运、化学搬运、生物搬运等。
外动力地质作用 4.沉积作用 当搬运动力的动能减小、搬运介质的物理化学条
件发生变化或者在生物的作用下,被搬运的物质在新的环境下 堆积起来的过程。
按沉积方式分为:机械沉积、化学沉积、生物沉积作用。
5.固结成岩作用 由松散的堆积物转变成坚硬沉积岩的过程
包括胶结作用、压实作用和结晶作用。
6.负荷地质作用 斜坡上的松散堆积物(岩块、土体)等,
1.3.1 内动力地质作用
3.岩浆作用 岩浆发育、运动、冷凝成岩的作用。 岩浆喷出地面叫喷出作用(火山作用)——火山岩; 岩浆未喷出地表,侵入地壳中叫侵入作用,侵入岩
4.变质作用 岩石受温度、压力或化学流体的作用而 改变其成分、结构和构造形成新的岩石的作用。
变质作用类型分为: 动力变质作用、接触交代变质作用 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 。
有感地震3-4.5级 中强震4.5-6级 强震>6级 巨大地震>8级 尚有地方震、近震、远震;现代地震、历史地震、古地震……
地震序列
地震序列
发生在同一震源体内,具有成因联系的一系列地震
前震Foreshocks
前震: 主震之前发生的一系列地震。
短则数天,多则几年。
余震 Aftershocks
余震: 主震之后发生的一系列地震。
在重力作用下,产生位移和变化的作用。 按运动方式分为崩塌、潜移、滑动、流动作用等。 属于地质灾害范畴,是工程上重点研究的课题。
时间不定。
地震学
地震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型
体波
面波
体波 在地球内部传播 ,传播形式有两类 纵波 (P) Primary waves ▪ 推拉或压缩膨胀运动, 改变介质体积 ▪ 在物质三态中均可传播 ▪ 通常在某一固体中, P 波是横波的 1.7 倍 横波(S) Secondary waves ▪ 质点震动与前进方向垂直,改变介质形态 ▪ 只在固体中传播
内动力地质作用包括4种类型:
1.构造运动 !
内动力引起的岩石圈的机械运动。
层圈差异运动,自激发电;
结果造成岩石圈物质发生变形变位——地质构造。
按运动方向分为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
水平运动——块体沿地球切线方向运动
三种方式:分离、汇聚、剪切
二者时空有联系有制约
垂直运动——块体沿地球半径方向运动
上升:陆地、高山; 下降:盆地、平原 按运动时间分为新构造运动(距今240万年±)。
1.3 地 质 作 用
概念
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 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
地质作用的类型
内力地质作用 endogenous 作用于整个地球,能源来自地球本身的地质作用
外力地质作用 exogenous 作用在地壳表层,能源来自地球外部的地质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 ——
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 作用场所主要在地球内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