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本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6课 《地球的形状》课件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本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6课 《地球的形状》课件

6 地球的形状
教科版科学 三年级下
新知导入
同学们,你们使用过微信吗?
当你打开微信的时候,一个孤独的小人,面对巨大的 地球站在那里,这就是微信的启动画面,许多人对此非常 熟悉。
1972年12月7日由阿波罗17号太空船船员所拍摄的 著名地球照片。当时太空船正运行至距离地球45000千米 (28000英里)之处。
新知讲解
1 古代人们对地球形状是圆形的猜想。
(2)古希腊人的地球观。 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地球是球体这一概
念,但是他的这种概念仅是因为他认为球是所有几何形体中最完美的, 而不是根据任何客观事实得出的。
毕达哥拉斯在宇宙论方面,结合了米利都学派以及自己有关数的 理论。他坚持大地是圆形的,不过他抛弃了米利都学派的地心说。
新知讲解
1 古代人们对地球形状是圆形的猜想。
后来,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的景象分析认为:月球
被地球的影子遮住部分的边缘是圆弧形的,给出了地球是球体或
近似球体的第一个科学证据。
亚里土多德还总结出三个科学方法来证明地球品球体或近似
球体,越在北走,北极星越高,越往南走,北极星越低,且可以
着到一些在北方看不到的新的星星。
新知讲解
人们是如何认识地球形状并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的呢?
古代印度人对地球的认识, 是大地被四头大象驮着,站在一 只巨大的海龟身上。
古代中国人则有“天圆地方”的说法。早在2000 多年前的周代,就有“天圆地方说”,又名“盖天说” 。“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意思是说,蓝天像一 个半圆形的盖子 ,大地像块四方的棋盘。
新知讲解
2 通过一些现象推测地球是球体。
实验2:对比观察正方体和球体投影的影子。 实验材料:光屏(纸板)、手电筒、球体模型、正方体模型。 实验过程:(1)将正方体和球体分别放在手电筒和纸板之间。
(2)打开手电筒,观察两个模型在光屏(纸板)上成像的形状。
新知讲解
2 通过一些现象推测地球是球体。
实验现象:正方体木块在光屏(纸板)上呈现的影子是正方形的,球体在光屏(纸板) 上呈现的影子是圆形的。 实验分析:月食就是地球的影子投在月球上的景象,其中地球是遮挡物,太阳是光源, 月球是光屏。从不同角度投射的影子都有弧度,在立体图形中能做到的只有球体。 实验结论:地球的投影是具有弧度的,所以地球是球体。
新知讲解
2 通过一些现象推测地球是球体。
实验步骤:(1)用橡皮泥做一只帆船,插一根火柴作为桅杆。 (2)用地球仪模拟地球,让帆船在地球议上移动模拟航行,观察帆船进港和出港的情况。 (3)让帆船在水平桌面上模拟航行。 (4)比较并解释帆船在地球仪和水平桌面上航行时所观察到的不同现象,同时据此猜测 地球的形状。
新知讲解
人们是如何认识地球形状并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的呢?
显然,古代人最初往往会凭借直觉想象,甚至创造出各种各样的神话传说,来表达 他们对于地球形状的揣测。那时人们的这些认识都是没有依据的猜想,是不科学的解释。
新知讲解
1 古代人们对地球形状是圆形的猜想。
很久很久以前,绝大多数的人认为天是圆的, 地是方的。这和人们观察到的现象基本相同。随 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对宇宙越来越多的探索, “天圆地方”的猜想被越来越多的天文观测事实 所否定。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它们从哪里来,又 到哪里去了呢?日月在东升以前和西落以后究竟 停留在什么地方?这些问题一直使古人困惑不解 , 也争论不休。
新知讲解
2 通过一些现象推测地球是球体。
实验分析:(1)通过让帆船在地球仪上模拟进港和出港,我们可以发现由于帆船沿着球体航 行,帆船进港时总是先看见“桅杆”(火柴) ,然后才是船身,出港时看见的情况则相反。 (2)把帆船放在水平桌面上模拟航行,则一直能够同时看见“桅杆"(火柴)和船身。 实验结论:这个模拟实验进一步论证了人们猜测地球是球体的假设的正确性。
“浑天说”最初认为地球不是孤零零地悬在空中,而是浮在水 中。后来,认为地球浮在空气中,因此有可能回旋浮动。“浑天说” 认为,日月星辰都附着在地球上,白天,太阳升到我们面对的这边 来,星星落到地球的背面去;到了夜晚,太阳落到地球的背面去, 星星升上来。如此周而复始,便有了日月星辰的出没。“浑天说" 在中国古代天文领域称雄了上千年。
亚里士多德认为运行的天体是物质的实体,地球是球形的,
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天体由不同的物质组成,地球上的物质是
由水气火土四种元素组成,天体由第五种元素“以太”构成。
新知讲解
2 通过一些现象推测地球是球体。
有一些现象,让一部分人推测地球可能是球体。在海边,人们用望远镜观察远方 来的船,发现总是先看到帆顶,然后才看到船身。
新知导入
如果没有高科技,我们怎么知道地球的形状?
天文望远镜
卫星科技
航天科技
新知讲解
人们是如何认识地球形状并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的呢?
我们知道地球和太阳、月球一样都是球体。我们能够知道这个事实,得益于现代的 科学技术,例如天文望远镜、卫星科技、航天科技等,但是古时候并没有这么高的科技, 古人们是如何认识地球形状的呢?又是怎样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呢?
新知讲解
人们是如何认识地球形状并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的呢?
古巴比伦人则把大地想象成一个龟背般隆起的空心山;古埃及人更相信神灵,认为 大地是身披植物斜卧的男神,天空是一位由大气之神托着的女神,太阳神每天乘船在天 空中往来穿行;古希腊诗人荷马把大地想象成一个盾形的大盘子,河流和海洋从四周围 绕着大地,天穹就像扣在盘子上的铜碗……
新知讲解
1 古代人们对地球形状是圆形的猜想。
(1)张衡的“浑天说”。 直到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天文学家张衡提出了“浑天说":
“浑天如鸡子。 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天内,天 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才使人们对这 个问题的认识前进了一大步。
新知讲解
1 古代人们对地球形状是圆形的猜想。
月食时,人们观察到地球投射在月球上的影子总是圆形的。
新知讲解
2 通过一些现象推测地球是球体。
我们分别找材料做模拟实验。 实验1:对比观察船模在球面和平面上的移动。
驾驶员驾驶帆 船的速度要一 致,不要太快!
观察者眼睛 要平视观察!
新知讲解
2 通过一些现象推测地球是球体。
实验目的:观察“进港和出港的帆船“,论证地球的形状。 实验材料:橡皮泥、火柴、小纸片、地球仪。 实验猜想:帆船在球体上航行,进港时总是先看见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出港时看 见的情况则相反。帆船在平面上航行则不会出现上述现象。
相关主题